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警示

参加夏令营需谨慎 弄清课程、责任、不跟风

2013年08月06日 10:46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jingshi/2013/0806/504296.html

近日,宝山一六岁女童在崇明某“国学夏令营”中因高烧身亡,让人扼腕。不过,家长随意把孩子交给资质存疑的举办方也引发了社会争议。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期关于“夏令营”的投诉激增,家长们切不可把“夏令营”当成“夏灵营”,还应多个心眼。

心眼一:课程内容不可含糊

6月底,浦东张女士看到了创意嘟嘟儿童视觉中心打出的“艺术夏令营”广告,在向课程顾问了解情况后,决定给5岁的儿子报4—6岁的儿童绘画班。合同上简单写了 “2013夏令营”,1800元8节课。

7月2日,丈夫送孩子去上课,没发觉什么不妥。直到7月11日,她自己送孩子去时才发现,她5岁的孩子竟和一群8、9岁小朋友一起,拿着裁纸刀在上手工课,甚至还有小电钻和热熔胶。张女士马上找到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的确是安排失误,把孩子安排进了7—12岁班的手工课。

记者联系“创意嘟嘟”工作人员,对方强调,可能是张女士对课程内容理解有误,他们做的是“创意课程”,除绘画之外,也包括手工等项目。目前中心已退还了张女士1800元。

心眼二:监护责任要说清楚

7月份,李先生送10岁的儿子参加某水上乐园的“水上夏令营”,小孩受伤。

他去找夏令营举办方理论,对方称是游乐园器械问题,应找园方;园方则表示是带队老师没尽到监护责任;而带队老师称孩子太调皮,自己乱玩才致受伤。几方扯皮,李先生很是苦恼。

律师告诉记者,参加这类标榜“体育”、“健身”等特色的夏令营,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明确监护责任。像李先生这样的情况,首先应找合同签订方。如果确定游乐园相关设施、提醒标示都正常,小孩子是未成年人,举办方存在监护不到位的情况,要负主要责任。另外,即使手续不规范、没有签订合同,参加夏令营的事实也构成了行为性合同,在诉诸法律时能作为重要依据。

心眼三:不要盲目跟风

暑假前,吴阿姨给上初中的女儿报了一个“2013国际游学夏令营”,号称北美游学、名校参观、名师讲座,历时14天,报价3万多元,比同期旅游线路贵了近三成。

“其实我也知道这种夏令营基本没啥花头。”吴阿姨一脸无奈:“怎么办呢?小孩班上很多同学都参加过,自己女儿不去说不过去,就当是开开眼界吧。 ”不过等女儿回来,她还是有些后悔:“整天就是坐车跑来跑去,观光都谈不上。 ”

消保委有关专家表示,游学夏令营“名不符实”的问题不断被媒体曝光,高额的收费、模糊的资质更是为人诟病。但出于吴阿姨这样的心态,游学夏令营仍然很有市场。他建议,挑选夏令营,家长要先过自己的“跟风”关,踏踏实实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暑期活动。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