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警示

8.2亿赞助成谜中华医学会失声 通讯录成商家诱饵

2014年10月14日 14:24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hina.com.cn/consume/xfjs/20141013/2721377.shtml

曾被审计署“曝光”;卫计委不清楚医学会整改措施;有药企称“赞助求之不得”,可结识各医院科室主任

一年内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审计署6月公布的对中华医学会的审计报告,曾引起社会关注。然而,3个多月过去,却一直没有中华医学会的任何整改信息。留下一连串疑问待解:巨额赞助费到底去哪儿了?药企赞助对学术会及参会者有何影响?医学会有无在药企与医院医生间充当“掮客”?

中华医学会 会议用笔本曾均可广告赞助

中华医学会官网上,一份“中华医学会2014年学术会议计划”赫然在目,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以及培训班等,共计350多个。

过去,中华医学会不少会议网站上都有招商手册,一般将合作伙伴按费用分为白金、金、银、铜四个级别,合作费用高低不等,在有的招商手册中,扶梯、天井、餐厅、会议本和笔、会议用包都可以接受广告赞助。

不过,记者点击近两个月新发布的会议通知却发现,不少会议网站上的招商手册都“悄然消失”。

“药品企业赞助学术活动并不是中国的‘发明’,而是国际通行惯例。”广东省医学界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美国的心血管年会、糖尿病年会每年上万人参加,资金都是医疗相关企业赞助。“这些赞助的费用主要用于会议的正常学术交流和开支上。”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外行业协会的财务比较透明,会议赞助也是公布收支、专款专用。而此次中华医学会之所以引发质疑,正是由于这些天价“赞助费”究竟用向何方,账本并未对外晒出。

赞助费究竟如何花?干何用?

记者联系了中华医学会办公室,被告知已把整改措施给了国家卫计委。

按照国家卫计委宣传司要求,记者7月15日发了采访提纲,并多次打电话询问。直到9月23日宣传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情况暂时还不是很清楚,还正在了解。

审计报告 “医生通讯录”成赞助“诱饵”

场内是严肃的学术研讨会,场外却是热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促销台——这是一些医疗行业学术会议的共有场面。

赞助医院、医学会开学术会议,一度成为医药企业最流行的公关做法。

“能够赞助这些学术会议,对药企是求之不得的事,有些厂家还轮不上。”湖北一家药企负责人说,通过赞助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是药企结识各大医院科室主任的捷径,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不说,混个脸熟也更好办事。

正如审计报告所指,提供“医生通讯录”也成为吸引赞助的砝码。

在6月被审计署点名后不久,记者曾匿名向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的工作人员询问:赞助是否能拿到参会医生通讯录?对方表示:“学术会议的通讯信息是基本的赞助回报,怎么会没有呢?”

一位医药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外,不经允许不可以对外公布个人信息。但在国内参会,主办方通常会“贴心”地准备一份册子,公司名称地址、参会代表职务、手机号码、电子邮箱,一应俱全。

- 说法

晒账本方可消除“借会聚财”嫌疑

广东省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儒亮分析指出,如果依据学会与药企达成的合法协议,药企赞助的会议需制作专家通讯录进行内部交流,药企的赞助费部分体现在通讯录制作支出上,则无可厚非。若把含个人信息的通讯录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轻者可能是民事赔偿,严重的则涉嫌触犯刑法。

国际通行的是财政不支持学术活动,因此从现阶段看,想要进行学术交流,离不开企业赞助。然而如果学术会议异化为药企“展台”、公司“广告”载体,个中哪些环节违规、哪些合理,就很难厘清。而且,作为一个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中华医学会利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获取医药企业赞助的做法,被称为“灰色生意经”,受到广泛质疑。

“一些医药企业通过送钱的方式影响医学会,医学会利用准公共机构的权力影响医院和医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说,巨额费用不仅加重了公司负担,也可能直接间接拉高药价。

即使目前尚无法律限制能不能接受赞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认为,在拿到赞助费时,不能损害公众利益,透明是最好的选择。“焦点并非是否可以收企业赞助费,而是如何收、如何用,能否经得起审计。”

专家认为,一方面明确标准,什么钱该收、能收多少;另一方面晒出账本,总共收了多少钱,用在了哪里。只有这样,方能消除“借会聚财”的嫌疑。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