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警示

顾客:消费时常被“术语”忽悠

2014年10月31日 10:35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hina.com.cn/consume/xfjs/20141031/2764226.shtml

听一位老大姐面露难色地说:“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笨,连买东西都不会了?”我对此深有同感。如今许多中老年人既想赶时髦,但又担心露怯,尤其害怕在商场听到一些刁钻古怪的“术语”。

不少中老年顾客反映,购买彩电时经常被卖场的促销员“忽悠”。对“对比度5000∶1”、“极速×ms响应时间”、“××分辨率”……诸如此类的技术名词以及赠品规则的解释,常常把消费者搞得一头雾水。在家电卖场的彩电专区,每个品牌的各款液晶彩电介绍上都少不了这些技术名词和数字。不仅如此,有的促销员为了推销成功不惜信口开河。比如一位在解释自家品牌液晶彩电的响应速度为何比其他品牌慢时,很有创意地回答:“他们4毫秒指的是单程响应速度,而我们的8毫秒是指来回的响应速度,其实是一样的。”然而经过调查,这些促销员老实承认:实际上连他们自己也是似懂非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知这种“忽悠战术”还要玩多久?还能玩多久?

平时生活中,消费者也被各式“专业术语”弄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医疗化验单、手机话费单、保险单当中,“潜伏”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各种条款、数据的纷繁复杂,让这些单据变成了看不懂的“天书”,因此吃亏上当的更是大有人在。举例来说,刘女士的手机使用将近两年,可是话费单子上的具体费用她一直都不明白。“本月冲销费用”、“实时费用”、“增值业务费”这些名称让她一头雾水。和刘女士一样,消费者大都表示不清楚话费单明细是什么意思,只要实际产生的话费与想像的差不多,他们也不会特意核查。另一位消费者徐女士称,尽管购买了多种保险,但她对各种保险的条款、细则还是不太清楚,就说近日买的这个分红险,拿到的百分比跟当初业务员跟我说的完全不一样。她不知道怎么看盈利,每次让交钱就交,给她分红她就拿着,也不知道人家算得对不对。那么,简化这些神乎其神的单子真有那么难吗?其实不见得。银行就做出了最好的表率,一张存折或存单内,仅有“支出”和“存入”两项,这样账户不就简洁明了了吗?因而有消费专家呼吁,各种单据明细应让老百姓看明白了,否则就失去了意义。而如何看懂这些单据,合理为自身维权,就成为消费者的当务之急。为什么非要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仔细想想,这里面的猫腻可大了。

很不幸,“术语病”传染到维修行业。有的维修工上门修空调时,满口的“专业术语”,让人听上去稀里糊涂。郑女士才买了3年的空调出了毛病,开机不久后压缩机就“罢工”了,心急的她找了一家“野鸡”维修公司。谁知,维修工如约上门简单查看后,就判断是“电磁四通阀坏了”,并开价700元。业内人士透露,售后服务中频繁使用专业术语,乃是“黑维修”故弄玄虚的惯用手段。笔者认为,这类企业故弄玄虚的目的相当清楚,就是有意打掉消费者的自信,把他们唬晕并陷于茫然,然后乖乖地听从“指令”——掏钱买单。这般“妙计”不光赚到了昧心钱,自己还俨然扮演起“专家”的角色。其实,对付这种伎俩并不难,只要遇到满口“专业术语”的商家,咱们就用大白话请求他:“先生,还是请您使用我听得懂的语言吧,否则的话要么我走人,要么你走人。”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