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受访者希望严惩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食药监局12月5日公布了本年度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抽检信息。抽检发现,防腐剂、甜味剂等部分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依然存在,涉及产品主要是肉制品、水产品等。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24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2%的受访者希望食品添加剂标注更明确,70.1%的受访者希望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受到严惩,57.4%的受访者建议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原则,从“法不禁即可”转变为“法不许即禁”。
仅8.8%受访者表示所购食品的添加剂标注都很明确
山东淄博市民赵金凤经常到超市为家人采购食品。在被问到是否会参看包装上标注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时,她坦言自己一般都是按照经验和电视广告来选食品,很少去看配料表。在她看来,超市带包装的食品比集市上散装的质量有保障,牌子大的比牌子小的质量有保障。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通报的不合格食品中,“永吉”牌泡脆肚山梨酸含量超标近两倍,“友和”牌猴菇菌菇蛋糕山梨酸含量也超标,九制榄、相思梅、甘草野杏肉等小食品甜蜜素和二氧化硫超标问题严重。
在北京工作的程劲告诉记者,他曾有一段时间买食品必看配料表,但还是避免不了买到添加剂超标的食品,之后就干脆不看了。
调查显示,购买包装食品和饮料时,经常查看配料表的受访者为33.2%,42.4%的人有时看,18.1%的人偶尔看,5.7%的人基本不看。
31.9%的受访者会经常查看所购食品和饮料的添加剂种类,41.8%的人有时会查看,18.1%的人偶尔会查看,7.2%的人不会查看。
“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小孩买零食吃,越是口感好的零食,配料表里的食品添加剂也越多,可我身边的家长对此不是特别关心。”河北沧州市民刘明钊发现,很多人提起食品安全都会一通抱怨,可自己买食品时还是按口味选。
调查显示,购买包装食品和饮料时,优先考虑口味的受访者最多,占68.0%,其次是品牌(63.0%),第三是价格(58.4%)。接下来还有:保质期(56.0%)、添加剂(34.8%)、营养(32.7%)、包装造型(15.7%)等。
刘明钊告诉记者,他发现有些包装食品颜色鲜艳,配料表却没有列出添加剂。还有一些包装不严密的零食和点心,保质期长达12个月,而配料表里也没有列出任何添加剂。在他看来,这些食品里添加剂的使用可能更有问题。
调查显示,仅8.8%的受访者表示平时所购食品的添加剂标注都很明确,41.4%的受访者感觉大部分明确,32.2%的受访者觉得只有小部分明确,8.5%的受访者认为都不明确。
仅35.7%受访者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2011年5月,卫生部公布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包括了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
本次调查显示,仅35.7%的受访者表示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37.4%的受访者了解程度一般,26.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够了解。
“一边是媒体不断曝光和添加剂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另一边却不断有管理部门出来澄清说,含有这些添加剂的食品是安全的。普通人被搞得云里雾里,根本不知道哪个安全哪个不安全。”刘明钊说。
食品添加剂到底安不安全?在第十二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从毒理学角度看,不少食品添加剂的确有毒,如卤水,但食品添加剂本身有毒与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有毒绝对是两回事,主要区别在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
“国家相关法规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有明确规定,比如日落黄、亚硝酸钠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王华丽告诉记者,在制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之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有关部门,对各种食品添加剂会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拟定安全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按照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现在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问题更多是超范围、超量使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指出,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往往是由于消费者没有搞清楚什么是食品添加剂,什么是食品当中的违法添加物。食品安全事件中出现的塑化剂、三聚氰胺都是违法添加物,而不是添加剂。
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认为食品中的添加剂越少越健康。56.3%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添加剂少而价格高的食品和饮料。
王华丽介绍,从食品工业发展角度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防腐剂,没有它的话,食品的保质期就会缩短,无法满足运输、流通的需要,消费者也就难以买到该食品。不过她同时指出,我国当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能少用就少用。
70.1%受访者希望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受到严惩
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不断提高。新《标准》删除了不再使用的、没有生产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甲醛等品种;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等。
调查中,57.4%的受访者建议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原则,从“法不禁即可”转变为“法不许即禁”。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能有新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该按照凡是没有规定的都应该审查报批的原则进行管理。这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和法律的执行应该严格一些。”刘明钊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将食品添加剂标注情况纳入重点抽检范围,提高对食品添加剂标注的要求,惩处未明确列出添加剂的食品生产商。
调查显示,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使用,70.1%的受访者希望管理部门严惩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商,60.2%的受访者希望食品添加剂标注更明确,47.4%的受访者希望有关机构和专家向大众普及食品添加剂知识,47.3%的受访者建议加强相关抽检工作,43.3%的受访者希望提高食品添加剂剂量执行标准。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食药监局12月5日公布了本年度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抽检信息。抽检发现,防腐剂、甜味剂等部分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依然存在,涉及产品主要是肉制品、水产品等。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24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2%的受访者希望食品添加剂标注更明确,70.1%的受访者希望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受到严惩,57.4%的受访者建议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原则,从“法不禁即可”转变为“法不许即禁”。
仅8.8%受访者表示所购食品的添加剂标注都很明确
山东淄博市民赵金凤经常到超市为家人采购食品。在被问到是否会参看包装上标注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时,她坦言自己一般都是按照经验和电视广告来选食品,很少去看配料表。在她看来,超市带包装的食品比集市上散装的质量有保障,牌子大的比牌子小的质量有保障。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通报的不合格食品中,“永吉”牌泡脆肚山梨酸含量超标近两倍,“友和”牌猴菇菌菇蛋糕山梨酸含量也超标,九制榄、相思梅、甘草野杏肉等小食品甜蜜素和二氧化硫超标问题严重。
在北京工作的程劲告诉记者,他曾有一段时间买食品必看配料表,但还是避免不了买到添加剂超标的食品,之后就干脆不看了。
调查显示,购买包装食品和饮料时,经常查看配料表的受访者为33.2%,42.4%的人有时看,18.1%的人偶尔看,5.7%的人基本不看。
31.9%的受访者会经常查看所购食品和饮料的添加剂种类,41.8%的人有时会查看,18.1%的人偶尔会查看,7.2%的人不会查看。
“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小孩买零食吃,越是口感好的零食,配料表里的食品添加剂也越多,可我身边的家长对此不是特别关心。”河北沧州市民刘明钊发现,很多人提起食品安全都会一通抱怨,可自己买食品时还是按口味选。
调查显示,购买包装食品和饮料时,优先考虑口味的受访者最多,占68.0%,其次是品牌(63.0%),第三是价格(58.4%)。接下来还有:保质期(56.0%)、添加剂(34.8%)、营养(32.7%)、包装造型(15.7%)等。
刘明钊告诉记者,他发现有些包装食品颜色鲜艳,配料表却没有列出添加剂。还有一些包装不严密的零食和点心,保质期长达12个月,而配料表里也没有列出任何添加剂。在他看来,这些食品里添加剂的使用可能更有问题。
调查显示,仅8.8%的受访者表示平时所购食品的添加剂标注都很明确,41.4%的受访者感觉大部分明确,32.2%的受访者觉得只有小部分明确,8.5%的受访者认为都不明确。
仅35.7%受访者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2011年5月,卫生部公布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包括了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
本次调查显示,仅35.7%的受访者表示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37.4%的受访者了解程度一般,26.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够了解。
“一边是媒体不断曝光和添加剂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另一边却不断有管理部门出来澄清说,含有这些添加剂的食品是安全的。普通人被搞得云里雾里,根本不知道哪个安全哪个不安全。”刘明钊说。
食品添加剂到底安不安全?在第十二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从毒理学角度看,不少食品添加剂的确有毒,如卤水,但食品添加剂本身有毒与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有毒绝对是两回事,主要区别在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
“国家相关法规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有明确规定,比如日落黄、亚硝酸钠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王华丽告诉记者,在制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之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有关部门,对各种食品添加剂会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拟定安全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按照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现在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问题更多是超范围、超量使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指出,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往往是由于消费者没有搞清楚什么是食品添加剂,什么是食品当中的违法添加物。食品安全事件中出现的塑化剂、三聚氰胺都是违法添加物,而不是添加剂。
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认为食品中的添加剂越少越健康。56.3%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添加剂少而价格高的食品和饮料。
王华丽介绍,从食品工业发展角度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防腐剂,没有它的话,食品的保质期就会缩短,无法满足运输、流通的需要,消费者也就难以买到该食品。不过她同时指出,我国当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能少用就少用。
70.1%受访者希望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受到严惩
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不断提高。新《标准》删除了不再使用的、没有生产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甲醛等品种;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等。
调查中,57.4%的受访者建议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原则,从“法不禁即可”转变为“法不许即禁”。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能有新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该按照凡是没有规定的都应该审查报批的原则进行管理。这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和法律的执行应该严格一些。”刘明钊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将食品添加剂标注情况纳入重点抽检范围,提高对食品添加剂标注的要求,惩处未明确列出添加剂的食品生产商。
调查显示,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使用,70.1%的受访者希望管理部门严惩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商,60.2%的受访者希望食品添加剂标注更明确,47.4%的受访者希望有关机构和专家向大众普及食品添加剂知识,47.3%的受访者建议加强相关抽检工作,43.3%的受访者希望提高食品添加剂剂量执行标准。
- 聚焦“双11”•提品质促销费 |“双11”大促揭幕 “虚假破价”现身直播间(2024-10-18)
- 星期一、欧唯曼2款样品有害物质超标(2024-10-11)
- “天天招财爆单百货店”暗藏消费陷阱(2024-10-11)
- 谨防儿童电话手表“毁三观”(2024-09-05)
- 地方产业屡陷集体造假危机带来警示(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