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外卖中吃出脏物 网上订餐卫生难过关
“饿了么”外卖中吃出脏物,你还饿么?
——“黑作坊”无证经营 网上订餐卫生难过关
核心提示:自各色各类的网络订餐平台大量涌现以来,食品安全隐患也频频显现。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网络订餐模式,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自各色各类的网络订餐平台大量涌现以来,食品安全隐患也频频显现。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网络订餐模式,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据调查,有很多网络订餐平台上线的大多数商家,根本没有经营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有些网络订餐平台甚至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物照片,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如此一来,便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击中网络订餐“命门”
3月15日,央视曝光了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出现的食品卫生问题。当天,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对通州区三元村的“福香来”饭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相关负责人表示,“饿了么”在“315”晚会的曝光,集中展现了网络订餐平台作为一个尚未成熟的商业生态圈存在的问题。虽然对网上无证经营商家的查处整改存在难度,但对违法违规行为决不姑息。
此次“饿了么”被曝光后,有业内人士披露称:“饿了么”上线的很多商家,根本没有经营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饿了么”甚至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物照片,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记者到北京多个高校周边外卖餐饮点走访发现,多家并未挂出营业执照的商家,店内时常有饿了么、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的送餐人员出入。
“饿了么”在被曝光后不到一小时,该平台官方公众号便发布致歉信,表示将成立紧急专项组,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也在第一时间发文,用“要快、要坚决、要见效果”表达整改的决心,并力求“通过更完善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饿了么”公关部负责人张俊贤说:“我们是不冤枉的,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他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让“饿了么”能够正视自己,并加以调整和改进。
无证商家“曲线救国”
记者走访多家曾在“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上提供服务的无证商家发现,这些店铺虽然已被取缔,但依旧“曲线救国”,还在通过其他形式提供订餐服务。“饿了么”一位部门负责人表示,网络订餐只是交易平台,大量问题餐厅本身在线下就长期存在。
曾在“饿了么”上经营火热的无证商家如今哀鸿遍野。新浪头条新闻投票统计结果显示,74.4%的用户表示此次风波会影响自己对“饿了么”的使用。朝阳区常营乡连心园商业街某餐饮店店主胡某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经营许可证,央视“315”晚会之后,他在饿了么、美团外卖的店铺接连被强制下线。该商业街曾在订餐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其他商家也几乎都被取缔,原因皆是无证经营。胡某介绍,过去在“饿了么”上每天可以送出200余份外卖,但被下线之后,每天只能通过电话订餐的方式送出十几份外卖。由于经营惨淡、成本过高,他已经把五个厨师全部解雇。
如今胡某进退维谷。在他看来,网络订餐平台上确实有很多不卫生的“黑店”,这些“黑店”没有线下门店,只有炉灶,而且卫生条件完全不达标,这些店必须取缔。但他们这些实体店是被殃及的,“我们虽然没有经营许可证,但厨房十分卫生”。当被问及为何不去办理相关经营许可证时,胡某表示,店面产权不明,不符合办理条件。
同样是缺乏经营资质,同样是被“饿了么”强制下线,胡某隔壁的川菜馆却订餐电话不断。据胡某粗略观察,该餐馆平均每半小时就可送出40余份外卖。原来,该餐馆在组织派发传单,过去穿着“饿了么”、美团制服的送餐员如今手持传单,穿梭叫卖,开始用这种相对原始的方式寻找出路。每当有顾客问及,为何不能在“饿了么”上订餐时,川菜馆负责人姜某都会解释:因“315”严打,餐馆已被下线,暂时停止服务。
中小餐馆卫生难把关
实际上,此次事件能够备受瞩目,商家后厨“不卫生”等仅仅是表象,餐饮行业监管问题才是关键。在“饿了么”曝光事件的剧情背后,餐饮业中小商贩的监管再一次被摆到了台前。据了解,仅2015年北京市通州区开展的无证无照餐饮集中整治,就历经40余次联合执法,共关停了1281户无证或卫生不达标的小餐饮单位。但是有需求就有供给,在价格优势明显的情况下,这些中小餐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经统计线上平台的相关店铺后记者发现,事实上现在提供餐饮外卖服务的中小餐馆中,有些餐馆的经营者对于餐饮许可制度认识不足,办证意识不够。北京市东城区某麻辣烫店的店主王先生对记者说:“你都看见了,我们这店生意挺好的呀!为什么还花钱办证?”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商家由于房屋属性问题和餐饮业环评报告书的鉴定等现实原因,也很难办好证件。国家的新利18国际路线在中小型餐饮许可制度的治理操作上也具有一定难度,中小餐饮者要在短时间内办成相关证件,从客观来看的确较难实现。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中小餐馆依然进行食品生产和加工,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而作为第三方的外卖平台,做好监管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外卖O2O模式遭质疑
自“饿了么”在 “315”被曝光,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上表态,认为不仅是“饿了么”,其他订餐平台也应该大同小异。甚至有网友发出 “好可怕,以后不敢叫外卖了”的感慨,还有一些网友则庆幸自己很少在互联网订餐平台叫外卖。
事实也的确如此,外卖食品卫生问题、引导商家伪造证件、默许无照经营等问题并非“饿了么”独有,而是在外卖O2O模式下普遍存在。在业内看来,外卖O2O作为新兴商业模式方便了消费者生活的同时,也极易出现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专家认为,此次事件暴露的是几乎所有在线外卖订餐平台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在外卖订餐行业早期,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缺乏。关于这些订餐平台对入网商户有资质审查,是在2015年10月《食品安全法》修订以后,才明确下来的。此前,整个行业是粗放发展的状态。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竞争中,订餐平台会在利益驱使下发展相对较多的商户,这就导致早期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查准入规范工作是没有到位的。这种现象会导致各大平台产生相应的存量,而做好这些整改还需时间。
情理不能大于法理
有关“无证经营的商家能否上线外卖平台”引发了情理与法理的争论。“饿了么”方面坦承,他们的确存在监管层面的疏漏。但以上现象正是餐饮服务链长而且比较落后的体现,互联网对产业链的改造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饿了么”公关部赵卓介绍,公司一直在对无证经营的情况进行治理。“315”前后整治过程中,还有大量“误伤”。一些有证照但忘记上传或还在上传中的餐厅,也被下线了。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饿了么”地推过程中存在日增三家店的KPI考核,大量无证商家进驻平台,与这种KPI考核以及考核背后的资本冲动有关。以太资本投资经理高倩认为,一般情况下,资本方也很关注政策红线,很多时候相比保证投资收益更偏重于规避风险,政策的升级对资本方收益的影响很大。对于创业者而言,应时刻关注政策变化,在政策范围内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饿了么”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任何外卖平台都会有KPI考核机制,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纪律要求,不能将KPI考核以及资本方的压力看作是出现问题的根源。“基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会有违规操作的情况出现,公司内部也有监察部门,此前就已处理多名违规人员。”
业内人士表示,要区别对待“黑外卖”和“无证经营”。“黑外卖”纯属“黑作坊”,“饿了么”上事实存在这种商家,的确说不过去,应坚决取缔。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从法理角度解读称:“无证经营可以存在”的说法纯属狡辩,任何没有卫生许可的非法餐铺都无法保障食品安全,本身就不能提供餐饮服务。“订餐平台不应该总想着如何规避监管、逃避责任,而是应该考虑如何给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餐饮食品。”
电商专家李成东也表示,线下是否大量事实存在无证经营情况,与“饿了么”平台大量存在黑餐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饿了么”在选择商家时显然缺失标准,“没有安全保证就不能卖,这是基本原则”。李成东说,“从法律角度讲,任何平台都不得引入无证经营黑餐厅,饿了么当然也不例外。”
监管部门将促进平台整改
3月17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召集包括“饿了么”在内的近十家外卖送餐平台进行了约谈。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要求经营业态为单位食堂、中央厨房以及个人私厨的,不得上线运行。并要求北京地区各个网络订餐平台,必须在三个星期内按要求整改完毕。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指出,“饿了么”平台不能局限于涉事餐厅的处理,应在全面审查入网商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找深层次原因,严格商户准入制度,加强审核和监督管理。并要求“饿了么”平台不仅要加强对经营主体的管理,还要展开对平台内餐饮商户食品质量的监控。对于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商户,要坚决及时清理出平台。
这起事件引发的另外一个思考是,类似“饿了么”这种平台,对加盟的第三方商家出现的问题,是否应承担责任?该承担多少责任?
有观点认为,“饿了么”只是一个信息集散平台,虽然利用该平台的企业中可能有一些害群之马,而且“饿了么”的资质审核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但 “饿了么”并不能完全承担入驻企业应承担的责任。也有分析者援引电商平台出售假货的案例,认为不能把责任全扣到平台上,只能更严格要求平台提高审核监管的力度,但不能以此否定它本身作为一个O2O信息集散平台的价值。
李俊慧指出,值得强调的是,食品领域的电商平台有其自身特点。首先,2015年10月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责任认定及相关处罚给予了明确规定。此外,抛开法律因素不说,在食品消费领域,如果没有了基本的食品卫生信任,是发展不起来的。“饿了么”虽然是个案,但在“数字化生活”的大趋势下,不及时构建起良性的市场生态环境,就会损害公众利益甚至影响行业发展。鉴于此种情况,各个网络订餐平台也应该有更多自律意识。在各大平台竞争激烈、更新换代加快的前提下,品质才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根本。
“饿了么”外卖中吃出脏物,你还饿么?
——“黑作坊”无证经营 网上订餐卫生难过关
核心提示:自各色各类的网络订餐平台大量涌现以来,食品安全隐患也频频显现。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网络订餐模式,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自各色各类的网络订餐平台大量涌现以来,食品安全隐患也频频显现。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网络订餐模式,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据调查,有很多网络订餐平台上线的大多数商家,根本没有经营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有些网络订餐平台甚至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物照片,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如此一来,便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击中网络订餐“命门”
3月15日,央视曝光了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出现的食品卫生问题。当天,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对通州区三元村的“福香来”饭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相关负责人表示,“饿了么”在“315”晚会的曝光,集中展现了网络订餐平台作为一个尚未成熟的商业生态圈存在的问题。虽然对网上无证经营商家的查处整改存在难度,但对违法违规行为决不姑息。
此次“饿了么”被曝光后,有业内人士披露称:“饿了么”上线的很多商家,根本没有经营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饿了么”甚至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物照片,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记者到北京多个高校周边外卖餐饮点走访发现,多家并未挂出营业执照的商家,店内时常有饿了么、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的送餐人员出入。
“饿了么”在被曝光后不到一小时,该平台官方公众号便发布致歉信,表示将成立紧急专项组,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也在第一时间发文,用“要快、要坚决、要见效果”表达整改的决心,并力求“通过更完善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饿了么”公关部负责人张俊贤说:“我们是不冤枉的,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他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让“饿了么”能够正视自己,并加以调整和改进。
无证商家“曲线救国”
记者走访多家曾在“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上提供服务的无证商家发现,这些店铺虽然已被取缔,但依旧“曲线救国”,还在通过其他形式提供订餐服务。“饿了么”一位部门负责人表示,网络订餐只是交易平台,大量问题餐厅本身在线下就长期存在。
曾在“饿了么”上经营火热的无证商家如今哀鸿遍野。新浪头条新闻投票统计结果显示,74.4%的用户表示此次风波会影响自己对“饿了么”的使用。朝阳区常营乡连心园商业街某餐饮店店主胡某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经营许可证,央视“315”晚会之后,他在饿了么、美团外卖的店铺接连被强制下线。该商业街曾在订餐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其他商家也几乎都被取缔,原因皆是无证经营。胡某介绍,过去在“饿了么”上每天可以送出200余份外卖,但被下线之后,每天只能通过电话订餐的方式送出十几份外卖。由于经营惨淡、成本过高,他已经把五个厨师全部解雇。
如今胡某进退维谷。在他看来,网络订餐平台上确实有很多不卫生的“黑店”,这些“黑店”没有线下门店,只有炉灶,而且卫生条件完全不达标,这些店必须取缔。但他们这些实体店是被殃及的,“我们虽然没有经营许可证,但厨房十分卫生”。当被问及为何不去办理相关经营许可证时,胡某表示,店面产权不明,不符合办理条件。
同样是缺乏经营资质,同样是被“饿了么”强制下线,胡某隔壁的川菜馆却订餐电话不断。据胡某粗略观察,该餐馆平均每半小时就可送出40余份外卖。原来,该餐馆在组织派发传单,过去穿着“饿了么”、美团制服的送餐员如今手持传单,穿梭叫卖,开始用这种相对原始的方式寻找出路。每当有顾客问及,为何不能在“饿了么”上订餐时,川菜馆负责人姜某都会解释:因“315”严打,餐馆已被下线,暂时停止服务。
中小餐馆卫生难把关
实际上,此次事件能够备受瞩目,商家后厨“不卫生”等仅仅是表象,餐饮行业监管问题才是关键。在“饿了么”曝光事件的剧情背后,餐饮业中小商贩的监管再一次被摆到了台前。据了解,仅2015年北京市通州区开展的无证无照餐饮集中整治,就历经40余次联合执法,共关停了1281户无证或卫生不达标的小餐饮单位。但是有需求就有供给,在价格优势明显的情况下,这些中小餐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经统计线上平台的相关店铺后记者发现,事实上现在提供餐饮外卖服务的中小餐馆中,有些餐馆的经营者对于餐饮许可制度认识不足,办证意识不够。北京市东城区某麻辣烫店的店主王先生对记者说:“你都看见了,我们这店生意挺好的呀!为什么还花钱办证?”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商家由于房屋属性问题和餐饮业环评报告书的鉴定等现实原因,也很难办好证件。国家的新利18国际路线在中小型餐饮许可制度的治理操作上也具有一定难度,中小餐饮者要在短时间内办成相关证件,从客观来看的确较难实现。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中小餐馆依然进行食品生产和加工,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而作为第三方的外卖平台,做好监管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外卖O2O模式遭质疑
自“饿了么”在 “315”被曝光,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上表态,认为不仅是“饿了么”,其他订餐平台也应该大同小异。甚至有网友发出 “好可怕,以后不敢叫外卖了”的感慨,还有一些网友则庆幸自己很少在互联网订餐平台叫外卖。
事实也的确如此,外卖食品卫生问题、引导商家伪造证件、默许无照经营等问题并非“饿了么”独有,而是在外卖O2O模式下普遍存在。在业内看来,外卖O2O作为新兴商业模式方便了消费者生活的同时,也极易出现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专家认为,此次事件暴露的是几乎所有在线外卖订餐平台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在外卖订餐行业早期,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缺乏。关于这些订餐平台对入网商户有资质审查,是在2015年10月《食品安全法》修订以后,才明确下来的。此前,整个行业是粗放发展的状态。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竞争中,订餐平台会在利益驱使下发展相对较多的商户,这就导致早期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查准入规范工作是没有到位的。这种现象会导致各大平台产生相应的存量,而做好这些整改还需时间。
情理不能大于法理
有关“无证经营的商家能否上线外卖平台”引发了情理与法理的争论。“饿了么”方面坦承,他们的确存在监管层面的疏漏。但以上现象正是餐饮服务链长而且比较落后的体现,互联网对产业链的改造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饿了么”公关部赵卓介绍,公司一直在对无证经营的情况进行治理。“315”前后整治过程中,还有大量“误伤”。一些有证照但忘记上传或还在上传中的餐厅,也被下线了。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饿了么”地推过程中存在日增三家店的KPI考核,大量无证商家进驻平台,与这种KPI考核以及考核背后的资本冲动有关。以太资本投资经理高倩认为,一般情况下,资本方也很关注政策红线,很多时候相比保证投资收益更偏重于规避风险,政策的升级对资本方收益的影响很大。对于创业者而言,应时刻关注政策变化,在政策范围内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饿了么”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任何外卖平台都会有KPI考核机制,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纪律要求,不能将KPI考核以及资本方的压力看作是出现问题的根源。“基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会有违规操作的情况出现,公司内部也有监察部门,此前就已处理多名违规人员。”
业内人士表示,要区别对待“黑外卖”和“无证经营”。“黑外卖”纯属“黑作坊”,“饿了么”上事实存在这种商家,的确说不过去,应坚决取缔。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从法理角度解读称:“无证经营可以存在”的说法纯属狡辩,任何没有卫生许可的非法餐铺都无法保障食品安全,本身就不能提供餐饮服务。“订餐平台不应该总想着如何规避监管、逃避责任,而是应该考虑如何给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餐饮食品。”
电商专家李成东也表示,线下是否大量事实存在无证经营情况,与“饿了么”平台大量存在黑餐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饿了么”在选择商家时显然缺失标准,“没有安全保证就不能卖,这是基本原则”。李成东说,“从法律角度讲,任何平台都不得引入无证经营黑餐厅,饿了么当然也不例外。”
监管部门将促进平台整改
3月17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召集包括“饿了么”在内的近十家外卖送餐平台进行了约谈。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要求经营业态为单位食堂、中央厨房以及个人私厨的,不得上线运行。并要求北京地区各个网络订餐平台,必须在三个星期内按要求整改完毕。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指出,“饿了么”平台不能局限于涉事餐厅的处理,应在全面审查入网商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找深层次原因,严格商户准入制度,加强审核和监督管理。并要求“饿了么”平台不仅要加强对经营主体的管理,还要展开对平台内餐饮商户食品质量的监控。对于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商户,要坚决及时清理出平台。
这起事件引发的另外一个思考是,类似“饿了么”这种平台,对加盟的第三方商家出现的问题,是否应承担责任?该承担多少责任?
有观点认为,“饿了么”只是一个信息集散平台,虽然利用该平台的企业中可能有一些害群之马,而且“饿了么”的资质审核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但 “饿了么”并不能完全承担入驻企业应承担的责任。也有分析者援引电商平台出售假货的案例,认为不能把责任全扣到平台上,只能更严格要求平台提高审核监管的力度,但不能以此否定它本身作为一个O2O信息集散平台的价值。
李俊慧指出,值得强调的是,食品领域的电商平台有其自身特点。首先,2015年10月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责任认定及相关处罚给予了明确规定。此外,抛开法律因素不说,在食品消费领域,如果没有了基本的食品卫生信任,是发展不起来的。“饿了么”虽然是个案,但在“数字化生活”的大趋势下,不及时构建起良性的市场生态环境,就会损害公众利益甚至影响行业发展。鉴于此种情况,各个网络订餐平台也应该有更多自律意识。在各大平台竞争激烈、更新换代加快的前提下,品质才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根本。
- 星期一、欧唯曼2款样品有害物质超标(2024-10-11)
- “天天招财爆单百货店”暗藏消费陷阱(2024-10-11)
- 谨防儿童电话手表“毁三观”(2024-09-05)
- 地方产业屡陷集体造假危机带来警示(2024-09-04)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学生用灯监督抽查情况“读书郎”等2批次学生用灯不合格(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