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商所所长访谈录:全力营造牧区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我们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着力在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上下功夫,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严格把住两个准入关口,严格监控3个重点环节,严格开展3项专项整治。”谈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县工商局西路工商所所长尼玛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严格准入推进监管关口前移
记者了解到,该所严格把住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以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一证一照”为第一道防线,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
“对于通过市场准入关的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关键是对其食品进货、流通、退市这3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尼玛对记者说。完善食品经营溯源体系,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4项制度,是做好监控工作的有效手段。针对进销货台账执行难和坚持难的问题,该所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制定了食品进销货“一票通”制度和粘贴式台账制度,印制了“一票通”票据,有效解决不少食品经营户特别是农牧区食品经营者不识字、记账难、坚持难等问题,实现了批零对接,健全了追溯体系,增强供销双方的食品安全意识,达到“管住批发、控制零售、规范经营”的效果。
严控质量杜绝问题食品入市
尼玛说,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管理只是一方面,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另一方面是要管住物,即抓好食品质量监管。
据介绍,该所采取逐户推进、逐户规范的方式,督促食品经营者进货索取并仔细查验“两照”,即:供货单位和生产单位的营业执照;“三证”即: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商标证明,“三书”即:卫生防疫、商检、农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检疫报告书,总经销、总代理的合法有效的授权书,绿色食品标志、QS认证、荣誉等的认证、认定证书;“一票”,即:税务机关监制的进货正式发票。要求经营者对无证、无票、手续不全或无法证实合法来源的食品予以退回,不予进货。
针对农牧区实际,该所还对各类下乡进村的展销会和各种促销活动严格监督,严格落实入场食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各类假冒伪劣和过期变质食品不流入农牧区。同时,积极引进食品经营连锁分店、食品经营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现代流通网络模式,鼓励和引导诚信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农牧区落户开办分店和连锁店,引导游商小贩进店、入市或定点经营,不断完善和规范农牧区集市贸易和食品销售的设施和条件,促进农牧区食品市场的繁荣稳定和健康发展。此外,通过在农牧区乡镇村创建食品安全监管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联络站,充实和壮大农牧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提高农牧区食品市场监管水平。
严惩失信促进监管实效提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尼玛告诉记者,该所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实行严厉打击。
首先,该所推行信用分类和分级分类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以动态监管信息为依据,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优劣区分不同频率和距离进行巡查与监管。对失信、严重失信的,缩短巡查周期,加大监督力度,实施重点监管,发现销售不合格食品或其他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对信用度较好的,延长巡查周期,采取适当形式予以鼓励和表彰。在分类的基础上,该所将食品分为高风险、一般风险两个等级,重点加强对日常消耗量大,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危害严重、影响面广的粮油、畜禽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水产品、饮品、蔬莱、副食调料等高风险食品的质量监管,着力规范经营行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其次,建立工商机关与食品企业联合打假机制。其主要做法是由企业委派专业打假人员配合工商机关,深入各类食品市场开展打假整治行动。近两年来,该所与“五粮液酒”、“茅台酒”、“大丈夫酒”、“红牛饮料”、“可口可乐饮料”等大中型企业建立联合打假机制,开展了多次专项执法行动。在企业委派的专业打假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该所迅速完成对假冒食品的摸排和鉴定,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同时,借助厂家指定代理商,建立食品统一配送制度,为规范食品配送奠定良好基础。
昌都县地处四川、云南、青海三省交界地段,90%以上的食品由以上三省输入。为了控制源头,管住流通,该所还在与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建立协调协作工作的基础上,拟与云南省大理州工商局、丽江州工商局和青海省玉树州工商局建立联动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着力整合区域食品监管资源,拓展合作领域,在联合监控食品源头、联合食品安全整治、联合食品安全案件查办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构筑区域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我们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着力在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上下功夫,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严格把住两个准入关口,严格监控3个重点环节,严格开展3项专项整治。”谈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县工商局西路工商所所长尼玛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严格准入推进监管关口前移
记者了解到,该所严格把住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以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一证一照”为第一道防线,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
“对于通过市场准入关的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关键是对其食品进货、流通、退市这3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尼玛对记者说。完善食品经营溯源体系,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4项制度,是做好监控工作的有效手段。针对进销货台账执行难和坚持难的问题,该所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制定了食品进销货“一票通”制度和粘贴式台账制度,印制了“一票通”票据,有效解决不少食品经营户特别是农牧区食品经营者不识字、记账难、坚持难等问题,实现了批零对接,健全了追溯体系,增强供销双方的食品安全意识,达到“管住批发、控制零售、规范经营”的效果。
严控质量杜绝问题食品入市
尼玛说,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管理只是一方面,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另一方面是要管住物,即抓好食品质量监管。
据介绍,该所采取逐户推进、逐户规范的方式,督促食品经营者进货索取并仔细查验“两照”,即:供货单位和生产单位的营业执照;“三证”即: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商标证明,“三书”即:卫生防疫、商检、农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检疫报告书,总经销、总代理的合法有效的授权书,绿色食品标志、QS认证、荣誉等的认证、认定证书;“一票”,即:税务机关监制的进货正式发票。要求经营者对无证、无票、手续不全或无法证实合法来源的食品予以退回,不予进货。
针对农牧区实际,该所还对各类下乡进村的展销会和各种促销活动严格监督,严格落实入场食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各类假冒伪劣和过期变质食品不流入农牧区。同时,积极引进食品经营连锁分店、食品经营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现代流通网络模式,鼓励和引导诚信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农牧区落户开办分店和连锁店,引导游商小贩进店、入市或定点经营,不断完善和规范农牧区集市贸易和食品销售的设施和条件,促进农牧区食品市场的繁荣稳定和健康发展。此外,通过在农牧区乡镇村创建食品安全监管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联络站,充实和壮大农牧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提高农牧区食品市场监管水平。
严惩失信促进监管实效提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尼玛告诉记者,该所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实行严厉打击。
首先,该所推行信用分类和分级分类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以动态监管信息为依据,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优劣区分不同频率和距离进行巡查与监管。对失信、严重失信的,缩短巡查周期,加大监督力度,实施重点监管,发现销售不合格食品或其他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对信用度较好的,延长巡查周期,采取适当形式予以鼓励和表彰。在分类的基础上,该所将食品分为高风险、一般风险两个等级,重点加强对日常消耗量大,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危害严重、影响面广的粮油、畜禽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水产品、饮品、蔬莱、副食调料等高风险食品的质量监管,着力规范经营行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其次,建立工商机关与食品企业联合打假机制。其主要做法是由企业委派专业打假人员配合工商机关,深入各类食品市场开展打假整治行动。近两年来,该所与“五粮液酒”、“茅台酒”、“大丈夫酒”、“红牛饮料”、“可口可乐饮料”等大中型企业建立联合打假机制,开展了多次专项执法行动。在企业委派的专业打假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该所迅速完成对假冒食品的摸排和鉴定,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同时,借助厂家指定代理商,建立食品统一配送制度,为规范食品配送奠定良好基础。
昌都县地处四川、云南、青海三省交界地段,90%以上的食品由以上三省输入。为了控制源头,管住流通,该所还在与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建立协调协作工作的基础上,拟与云南省大理州工商局、丽江州工商局和青海省玉树州工商局建立联动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着力整合区域食品监管资源,拓展合作领域,在联合监控食品源头、联合食品安全整治、联合食品安全案件查办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构筑区域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 “富氢水”炸伤老人 消保委助力获赔(2024-08-21)
- 助听器导致症状加重 消保委助力维权成功(2024-08-15)
- “铁拳”行动|上海公布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四批典型案例(2024-08-15)
- 认养猫咪藏套路 宣称免费实则捆绑销售(2024-08-12)
- 中公教育“考不过包退”涉嫌虚假宣传(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