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基层工商部门食品监管机制创新撷英
今年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全国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力度,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针对食品安全监管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的要求,各地工商机关结合自身监管实际,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和方式方法。
在201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来临之际,本报撷取部分基层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创新举措,以飨读者。
鹤壁
“三位一体”治理食品安全顽症
针对食品安全事故,河南省鹤壁市工商局认真调研后得出一个结论:安全隐患之“隐”、政府监管之“疲”和诚信建设之“缺”是制约食品安全的“三大魔咒”。
鹤壁工商部门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根在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既要治标也要治本。鉴于此,鹤壁工商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路子,那就是德治—良心工程、法治—量化监管和自治—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鹤壁模式”。
德治就是实施“良心工程”。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启迪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良善之心,引导其坚守道德底线,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保障公众消费安全。自2010年10月启动食品安全“良心工程”以来,鹤壁市工商局先后举办了法律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活动、“良心工程”讲座;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良心工程”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户、进农村、进景区等系列宣传活动;编辑发放食品安全“良心工程”宣传手册5集27000多册,设计制作食品安全“良心工程”宣传年历两期15000余份。
法治就是做好量化监管。在教育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遵守道德底线的同时,2011年,鹤壁工商局提出了对食品经营户实行量化监管。为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和水平,鹤壁市工商局将有关涉及食品经营者义务和工商部门职责的部分法规进行归纳整理,出台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量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量化考核暂行办法》。前者从主体准入、证照悬挂、学习培训、进货查验、事故处置、经营环境、经营行为、制度建设等21个方面对食品经营主体应履行的义务进行细化,并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监管人员根据日常巡查记录对经营者履行义务情况进行打分。年底总分值与企业信用档案挂钩。后者对本系统县(分)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各工商所监管责任进行细化,并分别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按照考核得分进行排名。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排名靠后的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资格。
德治和法治作为一种外在的手段和因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想让良心这盏灯照亮食品行业的每个角落、必须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行业自治。鹤壁市工商局通过推动成立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协会理事检查商户,商户检查理事,工商部门突击检查,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等方式,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协会主动作为、各方良性互动的自律自治机制。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鹤壁模式”实行以来,广大食品经营者的诚信经营意识显著提高,食品抽检合格率由 2009年的 61%升至2011年的100%,呈逐年上升趋势。食品违法案件则逐年下降。2009年至2011年,全市流通环节食品违法案件分别为122起、102起和67起。
合肥
“票证通”让流通食品可查可追溯
登录“安徽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打开其中编号为QS340124010092(生产许可证)的合肥登峰食品厂(其既是厂家又是直接批发),之后双击该厂名字,该厂的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电子版就立即出来了。点击“数据查询”一栏,该厂当天销售出去的所有食品的品种、数量、生产日期、进货商等也一目了然。
这就是安徽省合肥市工商局实行的“票证通”电子监管模式,它为食品安全查询和追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票证通”要求食品批发商在发货时,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给经销商、零售商打印统一格式的发货凭证——“票证通”购货凭证,将索证索票信息、进销货台账信息、供货商进货商信用信息和上市食品索证信息融入到这一张“票证通”单据上。“票证通”购货凭证既可作为批发商的发货凭证,又可作为进货商店进货凭证。
合肥工商部门要求,工商机关要在日常巡查中对食品零售店索要“票证通”票据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通过网上巡查,及时掌握批发商的进销货、索证索票等情况,实现从批发到零售的全程监管和食品流向的全程追溯。
合肥市工商局新站区分局七里塘工商所所长顾红军介绍说,“票证通”的好处是,商品从哪里进货和销往哪个地方都有详细的记录,一旦出现食品问题,只要打开监管系统查询就可以清晰地掌握这些食品流向哪些经营户,工商人员按照销售记录直接就能追根溯源,便于监管。同时,也可以实行倒查制,直接查到生产厂家是谁。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监管机关的时间和精力,实现高效监管。
顾红军说,截至2011年年底,该所对辖区33户食品批发经营户开通了全省推行的“票证通”系统,打印“票证通”票据5.06万张,有效地保障了辖区的食品安全。
青岛
“三点一线”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
面对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监管局面,山东省青岛市工商局市南分局浮山工商所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三点一线”的工作方法。所谓“三点”,即抓源点、布控点、补漏点,“一线”即保证对流通链条监管的连续性。通过节点与线条,浮山工商所构筑起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骨架。
对于浮山工商所这样管辖范围处于城市中心区的工商所来说,辖区内90%的食品是从二级、三级乃至多级供货商流入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又通过超市和集贸市场流入到餐饮单位和消费者的餐桌。因此,这些供货商就成为了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住了他们,食品安全就有了基础。为此,浮山工商所要求各级供货商建立进销货台账,将所进商品的种类、数量、生产厂家、批次、上一级供货商的情况和向下一级供货商或超市、市场供货的情况及时报告工商所,由所内工作人员将信息导入“山东省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追溯应用系统”,流向明晰,从而抓住食品流通的“源”。
布控点是对于与百姓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和连锁超市而言的。一方面要求他们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将供货商的卫生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资质证件在工商所备案,建立与供货商相对应的进销货台账,把所进食品的信息按时报告工商所,由工商干部导入系统,与源头监管信息相衔接。另一方面采取强化重点时段监管的方式。监管人员在实践中发现,每天下午4点半之后、上午9点半之前,是食品下架、上架比较集中的时间段,也是预防过期食品流入到消费者手中的黄金时段,加大在这个时间段的监管力度,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补漏点则是对以上两种方式的必要补充。一些规模较小的食杂店从业人员往往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对于索证索票、建立供销货台账等制度,理解接受得也比较缓慢,容易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对此,该所采取了“扶上马,再送一程”的人性化监管方式,从注册登记开始,手把手地对业户进行行政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进销货台账,理顺索证索票流程。与业户建立定期约谈制度,了解他们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帮助这些业户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使“漏点”监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通过对食品流通环节“源点、控点、漏点”脉络的梳理和链条式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监管控制,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监控体系。
该所所长王军表示,浮山工商所“三点一线”的工作方法,是在较好地运用了山东省局“山东省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追溯应用系统”平台的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在节约监管资源的同时,也促使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打破按部就班的巡查,向着更加集约高效的方式转变。
温州
零缺陷模式促食品安全监管升级
“零缺陷”概念是由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力普·克劳斯比在1961年提出的。“零缺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正确的观念并且执行有效的管理计划,以此预防管理不到位的发生,使工作发挥高效执行力。
这个质量管理模式被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鹿城分局大南工商所创造性地引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上。在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大南工商所一是通过学习会、民主生活会、谈心交流等方式,培育每一个责任区干部的主角意识,力图让全体干部树立零缺陷思想,形成人人想方设法消除工作缺点,领导帮助引导工作动机的良好氛围。二是推行个性化实施方案,激发监管活力。大南工商所将食品安全监管主动权全面赋予责任区干部,让责任区干部参照相关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针对各自责任区的特点,制订一套适合自己区域内行之有效的人性化实施方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使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管理对象实施人性化监管成为可能。三是引导责任区干部投身“零缺陷管理”领域,加快理念创新的实践运用步伐,细化日常管理,建立责任区食品安全监管诚信机制。对配合管理与抵触管理的工作对象区别对待,耐心、细心、真心地帮助前者做好服务工作,充分把握执行力度。实现每个责任区、责任人针对食品安全监管这项工作都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对执行的内容、目的、标准、结果处理了如指掌,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例如,在人性化监管方面,大南工商所要求做到五点。一是做好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发放工作;二是提高群众、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三是督促食品店“一票通”工作顺利推行;四是发挥联络员的联络和监督作用;五是不定期进行消费体验。
西宁 源头入手严把市场准入关
食品进入流通领域,第一个把关人应当是食品经营者。然而,由于一些食品经营者缺乏责任意识,缺少食品安全知识,导致一些问题食品进入市场,危害消费者的安全。因此,食品准入是流通领域监管的关键环节。
去年3月,国务院食品安全检查组对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莫家街工商所在流通食品准入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他们是如何做的呢?该所所长孔林峰介绍说,该所针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和小食杂店等建立了不同的准入机制。
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主要存在“三难”:一是食品进货渠道广泛,准入把关难;二是食品检查方式单一,问题发现难;三是食品查处手段缺乏,质量提高难。为此,莫家街工商所主要从三方面严把准入关。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开办单位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要求设立食品安全专管员,每天对上市食品进行不间断的检查。二是充分发挥个私协会行业组长的带头做用,着眼宣传引导,强化“自我”把关,着力解决经营户食品质量把关意识不强的问题。三是工商所大力做好食品安全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宣传,采取签订责任书等形式,进一步固化和强化经营者食品安全把关责任。同时,加强对经营户履行食品安全把关义务情况的检查监督,建立经营户食品安全档案,落实食品安全奖惩制度等形式,强化制度管理,提高经营户在食品安全把关问题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对于商场超市,则实施重点商品准入制度。该所要求各商场、超市及食品店建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员和质管部门。对所有自采食品的供货商,全部建立了档案,首先,对上柜销售的所有商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做好登记台账,把不合格的食品拒之店外,把好食品进货关。其次,把好食品公示关。该所要求各商场、超市及食品店实施交易票制度,建立食品购销台账,把食品产地、规格、供应商等情况向消费者公示,把好消费安全关。再其次,把好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关。商场、超市及食品店应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日查月清,对已过期、已变质食品及时清理并建立健全退市食品台账。
对于小食品店、小超市,该所推广实行了食品经营户进货票据目录登记制度。要求经营户对进货票据中品名、进货日期、有效期进行登记,以便用最短的时间以货对票或以票对货。同时,逐门逐户上门发放食品进货
今年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全国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力度,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针对食品安全监管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的要求,各地工商机关结合自身监管实际,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和方式方法。
在201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来临之际,本报撷取部分基层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创新举措,以飨读者。
鹤壁
“三位一体”治理食品安全顽症
针对食品安全事故,河南省鹤壁市工商局认真调研后得出一个结论:安全隐患之“隐”、政府监管之“疲”和诚信建设之“缺”是制约食品安全的“三大魔咒”。
鹤壁工商部门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根在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既要治标也要治本。鉴于此,鹤壁工商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路子,那就是德治—良心工程、法治—量化监管和自治—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鹤壁模式”。
德治就是实施“良心工程”。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启迪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良善之心,引导其坚守道德底线,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保障公众消费安全。自2010年10月启动食品安全“良心工程”以来,鹤壁市工商局先后举办了法律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活动、“良心工程”讲座;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良心工程”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户、进农村、进景区等系列宣传活动;编辑发放食品安全“良心工程”宣传手册5集27000多册,设计制作食品安全“良心工程”宣传年历两期15000余份。
法治就是做好量化监管。在教育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遵守道德底线的同时,2011年,鹤壁工商局提出了对食品经营户实行量化监管。为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和水平,鹤壁市工商局将有关涉及食品经营者义务和工商部门职责的部分法规进行归纳整理,出台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量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量化考核暂行办法》。前者从主体准入、证照悬挂、学习培训、进货查验、事故处置、经营环境、经营行为、制度建设等21个方面对食品经营主体应履行的义务进行细化,并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监管人员根据日常巡查记录对经营者履行义务情况进行打分。年底总分值与企业信用档案挂钩。后者对本系统县(分)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各工商所监管责任进行细化,并分别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按照考核得分进行排名。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排名靠后的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资格。
德治和法治作为一种外在的手段和因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想让良心这盏灯照亮食品行业的每个角落、必须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行业自治。鹤壁市工商局通过推动成立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协会理事检查商户,商户检查理事,工商部门突击检查,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等方式,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协会主动作为、各方良性互动的自律自治机制。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鹤壁模式”实行以来,广大食品经营者的诚信经营意识显著提高,食品抽检合格率由 2009年的 61%升至2011年的100%,呈逐年上升趋势。食品违法案件则逐年下降。2009年至2011年,全市流通环节食品违法案件分别为122起、102起和67起。
合肥
“票证通”让流通食品可查可追溯
登录“安徽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打开其中编号为QS340124010092(生产许可证)的合肥登峰食品厂(其既是厂家又是直接批发),之后双击该厂名字,该厂的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电子版就立即出来了。点击“数据查询”一栏,该厂当天销售出去的所有食品的品种、数量、生产日期、进货商等也一目了然。
这就是安徽省合肥市工商局实行的“票证通”电子监管模式,它为食品安全查询和追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票证通”要求食品批发商在发货时,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给经销商、零售商打印统一格式的发货凭证——“票证通”购货凭证,将索证索票信息、进销货台账信息、供货商进货商信用信息和上市食品索证信息融入到这一张“票证通”单据上。“票证通”购货凭证既可作为批发商的发货凭证,又可作为进货商店进货凭证。
合肥工商部门要求,工商机关要在日常巡查中对食品零售店索要“票证通”票据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通过网上巡查,及时掌握批发商的进销货、索证索票等情况,实现从批发到零售的全程监管和食品流向的全程追溯。
合肥市工商局新站区分局七里塘工商所所长顾红军介绍说,“票证通”的好处是,商品从哪里进货和销往哪个地方都有详细的记录,一旦出现食品问题,只要打开监管系统查询就可以清晰地掌握这些食品流向哪些经营户,工商人员按照销售记录直接就能追根溯源,便于监管。同时,也可以实行倒查制,直接查到生产厂家是谁。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监管机关的时间和精力,实现高效监管。
顾红军说,截至2011年年底,该所对辖区33户食品批发经营户开通了全省推行的“票证通”系统,打印“票证通”票据5.06万张,有效地保障了辖区的食品安全。
青岛
“三点一线”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
面对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监管局面,山东省青岛市工商局市南分局浮山工商所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三点一线”的工作方法。所谓“三点”,即抓源点、布控点、补漏点,“一线”即保证对流通链条监管的连续性。通过节点与线条,浮山工商所构筑起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骨架。
对于浮山工商所这样管辖范围处于城市中心区的工商所来说,辖区内90%的食品是从二级、三级乃至多级供货商流入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又通过超市和集贸市场流入到餐饮单位和消费者的餐桌。因此,这些供货商就成为了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住了他们,食品安全就有了基础。为此,浮山工商所要求各级供货商建立进销货台账,将所进商品的种类、数量、生产厂家、批次、上一级供货商的情况和向下一级供货商或超市、市场供货的情况及时报告工商所,由所内工作人员将信息导入“山东省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追溯应用系统”,流向明晰,从而抓住食品流通的“源”。
布控点是对于与百姓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和连锁超市而言的。一方面要求他们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将供货商的卫生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资质证件在工商所备案,建立与供货商相对应的进销货台账,把所进食品的信息按时报告工商所,由工商干部导入系统,与源头监管信息相衔接。另一方面采取强化重点时段监管的方式。监管人员在实践中发现,每天下午4点半之后、上午9点半之前,是食品下架、上架比较集中的时间段,也是预防过期食品流入到消费者手中的黄金时段,加大在这个时间段的监管力度,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补漏点则是对以上两种方式的必要补充。一些规模较小的食杂店从业人员往往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对于索证索票、建立供销货台账等制度,理解接受得也比较缓慢,容易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对此,该所采取了“扶上马,再送一程”的人性化监管方式,从注册登记开始,手把手地对业户进行行政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进销货台账,理顺索证索票流程。与业户建立定期约谈制度,了解他们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帮助这些业户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使“漏点”监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通过对食品流通环节“源点、控点、漏点”脉络的梳理和链条式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监管控制,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监控体系。
该所所长王军表示,浮山工商所“三点一线”的工作方法,是在较好地运用了山东省局“山东省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追溯应用系统”平台的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在节约监管资源的同时,也促使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打破按部就班的巡查,向着更加集约高效的方式转变。
温州
零缺陷模式促食品安全监管升级
“零缺陷”概念是由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力普·克劳斯比在1961年提出的。“零缺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正确的观念并且执行有效的管理计划,以此预防管理不到位的发生,使工作发挥高效执行力。
这个质量管理模式被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鹿城分局大南工商所创造性地引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上。在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大南工商所一是通过学习会、民主生活会、谈心交流等方式,培育每一个责任区干部的主角意识,力图让全体干部树立零缺陷思想,形成人人想方设法消除工作缺点,领导帮助引导工作动机的良好氛围。二是推行个性化实施方案,激发监管活力。大南工商所将食品安全监管主动权全面赋予责任区干部,让责任区干部参照相关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针对各自责任区的特点,制订一套适合自己区域内行之有效的人性化实施方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使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管理对象实施人性化监管成为可能。三是引导责任区干部投身“零缺陷管理”领域,加快理念创新的实践运用步伐,细化日常管理,建立责任区食品安全监管诚信机制。对配合管理与抵触管理的工作对象区别对待,耐心、细心、真心地帮助前者做好服务工作,充分把握执行力度。实现每个责任区、责任人针对食品安全监管这项工作都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对执行的内容、目的、标准、结果处理了如指掌,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例如,在人性化监管方面,大南工商所要求做到五点。一是做好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发放工作;二是提高群众、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三是督促食品店“一票通”工作顺利推行;四是发挥联络员的联络和监督作用;五是不定期进行消费体验。
西宁 源头入手严把市场准入关
食品进入流通领域,第一个把关人应当是食品经营者。然而,由于一些食品经营者缺乏责任意识,缺少食品安全知识,导致一些问题食品进入市场,危害消费者的安全。因此,食品准入是流通领域监管的关键环节。
去年3月,国务院食品安全检查组对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莫家街工商所在流通食品准入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他们是如何做的呢?该所所长孔林峰介绍说,该所针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和小食杂店等建立了不同的准入机制。
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主要存在“三难”:一是食品进货渠道广泛,准入把关难;二是食品检查方式单一,问题发现难;三是食品查处手段缺乏,质量提高难。为此,莫家街工商所主要从三方面严把准入关。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开办单位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要求设立食品安全专管员,每天对上市食品进行不间断的检查。二是充分发挥个私协会行业组长的带头做用,着眼宣传引导,强化“自我”把关,着力解决经营户食品质量把关意识不强的问题。三是工商所大力做好食品安全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宣传,采取签订责任书等形式,进一步固化和强化经营者食品安全把关责任。同时,加强对经营户履行食品安全把关义务情况的检查监督,建立经营户食品安全档案,落实食品安全奖惩制度等形式,强化制度管理,提高经营户在食品安全把关问题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对于商场超市,则实施重点商品准入制度。该所要求各商场、超市及食品店建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员和质管部门。对所有自采食品的供货商,全部建立了档案,首先,对上柜销售的所有商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做好登记台账,把不合格的食品拒之店外,把好食品进货关。其次,把好食品公示关。该所要求各商场、超市及食品店实施交易票制度,建立食品购销台账,把食品产地、规格、供应商等情况向消费者公示,把好消费安全关。再其次,把好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关。商场、超市及食品店应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日查月清,对已过期、已变质食品及时清理并建立健全退市食品台账。
对于小食品店、小超市,该所推广实行了食品经营户进货票据目录登记制度。要求经营户对进货票据中品名、进货日期、有效期进行登记,以便用最短的时间以货对票或以票对货。同时,逐门逐户上门发放食品进货
- 北京海淀开展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麦当劳、东来顺门店等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2024-09-05)
- 守护消费 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2024-09-05)
- “富氢水”炸伤老人 消保委助力获赔(2024-08-21)
- 助听器导致症状加重 消保委助力维权成功(2024-08-15)
- “铁拳”行动|上海公布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四批典型案例(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