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拉票大战”低龄化 孩子比赛不拼实力拼财力
“求帮投个票,点开链接之后,投9号”,“还差××票就能夺冠了,求大家帮忙投票”,“投票之后必红包答谢”……原本靠自身实力参加的种种比赛评选,如今在微信朋友圈里,却变成了考验人脉或财力的“拉票大赛”。一些人更是瞄准了商机,在网上推出了明码标价的“人工刷票”,每刷一票收费从1分钱到1 元钱不等。
如今,“拉票大赛”的覆盖面日益扩大,从成年人的微信或是朋友圈中渐渐进入到了中小学生的各种比赛评选,甚至幼儿园小朋友的日常竞争中。
天天拉选票 轰炸家长群半个月
芊芊今年上二年级,芊芊妈也加入了孩子班级的家长群,家长们在一起交流很是方便。不过最近芊芊妈妈发现,群里有点儿变了味,都快成拉票群了。
6月份,芊芊班里一个同学参加了社区联合一家地产公司举办的绘画比赛,比赛不设评委,到底谁能得奖,要看谁拉的票数多。
第一天,该同学的妈妈把链接发上来,拜托大家投票。芊芊妈点击了链接,得先关注对方公司的公众号,然后在100多个孩子的画作中选出那个孩子的作品投票。这期间根本顾不上看其他孩子的作品,更别说比较了。最让人郁闷的是,因为这个比赛规定可以每天投票,那个孩子的妈妈就每天往群里放链接,拜托大家帮忙投票。半个月的拉票阶段,群里天天都投票。
到后来那个孩子的妈妈都不好意思了:“小区搞的活动,孩子非要参加,拜托各位亲了,票数太少孩子太受打击。”那位妈妈也很无奈,她说孩子喜欢画画,一开始参加的时候真不知道这个比赛评奖全靠拉票,可是参加了,也怕不拉票打击孩子,只好一遍遍地在各个群里发。
最后家长群里大家也在讨论,这类绘画比赛,到底是让孩子们比赛画画,还是举办活动的地产公司“绑架”了家长,为自己的公众号拉粉。
“家长们成了这些公司的免费水军了!”芊芊妈妈说,群里面几乎隔几天就会有家长拉票,基本上都是各种机构、公司办的“比赛”。而这个月,芊芊妈也终于加入到了拉票大军中。芊芊参加了一个阳台种菜比赛,比赛的流程就是种出菜,上传照片和文字,然后拉票,发送给亲朋好友。“这个更狠,活动持续一个月,一天能投5次票,看着别的参赛小朋友的票数噌噌往上长,你说我怎么办?”
孩子班级群,自己的同学群、工作群、朋友群……无差别“轰炸”,一盆菜,弄得芊芊妈发出去百十块钱红包,还许出去好几顿饭,而比赛的奖品,就是一套阳台菜的种子。
发红包拉选票 一晚上发出4000多
5岁的小宇上幼儿园中班,不久前,幼儿园举办了一次小范围绘画比赛,小宇有幸入围前5名。小宇兴冲冲地跑回家告诉妈妈,想要得绘画比赛的第一名,下一步,还需要大人帮忙“投票”。
小宇妈问了半天才终于闹明白,原来,学校为这次绘画比赛特别制作了一个投票网页,5个入围的小朋友,每人都有一个投票栏,每天可以用手机投票一次,得票最多的小朋友将获得比赛的第一名。
“只不过是个幼儿园的绘画比赛,没什么大不了的。”心里这样想着,小宇妈当即用自己的手机和小宇爸爸的手机分别在登有小宇照片的投票栏内投了两票。放下手机,小宇妈转头就去忙家务了。没过几分钟,小宇便凑过来一边够桌子上妈妈的手机,一边说着:“我再看看,现在我有几票了。”“啊?妈妈,怎么还是两票啊。”小宇妈伸过头去一看,小宇的得票数排在了最后一名,其他4个小朋友的票数“突飞猛进”,排名第一的小朋友竟然已经有了好几百票。
看到小宇哭丧着脸,小宇妈无奈之下,只好将投票链接转发给家里其他亲属、单位同事和一些同学、朋友,请大家帮忙投票。两个小时过去了,小宇投票栏后面的票数依然没有过百。小宇连饭都不肯吃了,手里攥着手机,眼巴巴地盯着上面的投票数字,一脸失落。
这下,小宇妈才觉得事态严重了,和小宇爸一商量,决定厚着脸皮将投票链接大范围转发,尤其是一些成员众多的微信群,成了转发的重点。就这样,一直折腾到晚上10点多,小宇的票数终于达到了400多票,可排名还是倒数第二。这时,排名第一的小朋友已经拥有了2000多票。
小宇妈私下里悄悄询问了一下幼儿园其他家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票数高的几个孩子,他们的家长从下午开始便在自己的微信里展开了“红包攻势”,用发红包的方法疯狂拉票。只要肯帮忙投票,便可以从家长那里领取几元钱到10元钱不等的微信红包。“排名第一的孩子家长一个晚上就发出去4000多块钱红包,你们不发红包拉票,根本比不过人家。”
得知真相后,小宇妈和小宇爸决定放弃这次参赛的机会,“这根本不是公平竞争,不是靠实力取胜,而是靠家长的人脉和财力来拉票。这种无聊的比赛,不希望孩子再参加了。”“你排名靠后,并不是因为你画得不够好,而是因为……”小宇妈很难过,不知道如何向一个5岁的孩子解释“拉票”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工刷票”明码标价 几十元刷出几千票
小龙的妈妈是个名副其实的“晒娃党”,酷爱在朋友圈和微博里发布小龙的各种“萌照”。虽然小龙还不到1岁,照片就已经有了成千上万张,每隔几个月还要去拍一套艺术写真。几个月前,一场评选“萌宝”的网络活动吸引了小龙妈妈的注意。她立刻精心选出了多张小龙的照片,上传到网络上参评。
几天过去了,虽然天天在亲朋好友间拉票,但小龙的票数却依然在中下水平晃悠。正当小龙妈一筹莫展时,一位朋友给她支招:“至于那么费劲吗,在亲朋好友间拉票还得欠人情,你直接花钱‘买票’不就得了。”
小龙妈大吃一惊,这种比赛怎么“买票”?详细咨询后,她才发现,原来网络上有一种明码标价的“人工刷票”,可以花钱来买“票数”。每一票的价格从1分钱到1块钱不等。只要把链接发给“拉票方”,指定好投谁的票,投多少票,然后在线支付费用就可以了。
在朋友的帮助下,小龙妈向“拉票方”在线支付了几十块钱,没过多久,小龙的票数直接按照之前的约定猛涨了2000多票。这下,小龙妈有点儿骑虎难下了,比赛还没最终结束,想要夺冠,就势必要继续花钱“买票”。但是她犹豫了,这样夺得的冠军有意义吗?
专家观点
比赛拉票 弊大于利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拉票比赛现象不断在朋友圈蔓延,本质上还是家长的功利心或者说社会对这种选拔的一种扭曲心态在推动。家长们太希望孩子多一些“资本”、“经历”,可是这种行为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成功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让孩子习惯于投机取巧,有了更多的功利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反而帮了倒忙。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三大因素:安全感、能力感、责任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并能够获得成功,孩子会越来越愿意努力,而这种拉票比赛,给孩子带来的更多是负面因素,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没有用,反而会让孩子不知道怎么去成功,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
市政协委员陈小兵也遭遇过微信朋友圈“求投票”,从刚出生的小宝宝形象秀到中小学生的各种才艺秀,几乎无一例外都要求关注对方公众号。陈小兵说,投票的过程中个人信息被对方公众号后台获取,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号每天的推送信息,不胜其烦。而家长为了保持孩子的领先地位,让孩子得到成就感,不得不一轮轮拉票,既耽误自己的精力,长此以往对孩子也是弊大于利,孩子参与这种靠拉票获胜的活动,会给孩子造成假象,一旦再将孩子放到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就不适应了,反而会有特别大的心理落差。陈小兵建议家长主动给孩子过滤这类比赛,别给自己和孩子增加负担。另外,作为运营方,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游戏规则”,让大家有一个更加纯洁的“朋友圈”。
“求帮投个票,点开链接之后,投9号”,“还差××票就能夺冠了,求大家帮忙投票”,“投票之后必红包答谢”……原本靠自身实力参加的种种比赛评选,如今在微信朋友圈里,却变成了考验人脉或财力的“拉票大赛”。一些人更是瞄准了商机,在网上推出了明码标价的“人工刷票”,每刷一票收费从1分钱到1 元钱不等。
如今,“拉票大赛”的覆盖面日益扩大,从成年人的微信或是朋友圈中渐渐进入到了中小学生的各种比赛评选,甚至幼儿园小朋友的日常竞争中。
天天拉选票 轰炸家长群半个月
芊芊今年上二年级,芊芊妈也加入了孩子班级的家长群,家长们在一起交流很是方便。不过最近芊芊妈妈发现,群里有点儿变了味,都快成拉票群了。
6月份,芊芊班里一个同学参加了社区联合一家地产公司举办的绘画比赛,比赛不设评委,到底谁能得奖,要看谁拉的票数多。
第一天,该同学的妈妈把链接发上来,拜托大家投票。芊芊妈点击了链接,得先关注对方公司的公众号,然后在100多个孩子的画作中选出那个孩子的作品投票。这期间根本顾不上看其他孩子的作品,更别说比较了。最让人郁闷的是,因为这个比赛规定可以每天投票,那个孩子的妈妈就每天往群里放链接,拜托大家帮忙投票。半个月的拉票阶段,群里天天都投票。
到后来那个孩子的妈妈都不好意思了:“小区搞的活动,孩子非要参加,拜托各位亲了,票数太少孩子太受打击。”那位妈妈也很无奈,她说孩子喜欢画画,一开始参加的时候真不知道这个比赛评奖全靠拉票,可是参加了,也怕不拉票打击孩子,只好一遍遍地在各个群里发。
最后家长群里大家也在讨论,这类绘画比赛,到底是让孩子们比赛画画,还是举办活动的地产公司“绑架”了家长,为自己的公众号拉粉。
“家长们成了这些公司的免费水军了!”芊芊妈妈说,群里面几乎隔几天就会有家长拉票,基本上都是各种机构、公司办的“比赛”。而这个月,芊芊妈也终于加入到了拉票大军中。芊芊参加了一个阳台种菜比赛,比赛的流程就是种出菜,上传照片和文字,然后拉票,发送给亲朋好友。“这个更狠,活动持续一个月,一天能投5次票,看着别的参赛小朋友的票数噌噌往上长,你说我怎么办?”
孩子班级群,自己的同学群、工作群、朋友群……无差别“轰炸”,一盆菜,弄得芊芊妈发出去百十块钱红包,还许出去好几顿饭,而比赛的奖品,就是一套阳台菜的种子。
发红包拉选票 一晚上发出4000多
5岁的小宇上幼儿园中班,不久前,幼儿园举办了一次小范围绘画比赛,小宇有幸入围前5名。小宇兴冲冲地跑回家告诉妈妈,想要得绘画比赛的第一名,下一步,还需要大人帮忙“投票”。
小宇妈问了半天才终于闹明白,原来,学校为这次绘画比赛特别制作了一个投票网页,5个入围的小朋友,每人都有一个投票栏,每天可以用手机投票一次,得票最多的小朋友将获得比赛的第一名。
“只不过是个幼儿园的绘画比赛,没什么大不了的。”心里这样想着,小宇妈当即用自己的手机和小宇爸爸的手机分别在登有小宇照片的投票栏内投了两票。放下手机,小宇妈转头就去忙家务了。没过几分钟,小宇便凑过来一边够桌子上妈妈的手机,一边说着:“我再看看,现在我有几票了。”“啊?妈妈,怎么还是两票啊。”小宇妈伸过头去一看,小宇的得票数排在了最后一名,其他4个小朋友的票数“突飞猛进”,排名第一的小朋友竟然已经有了好几百票。
看到小宇哭丧着脸,小宇妈无奈之下,只好将投票链接转发给家里其他亲属、单位同事和一些同学、朋友,请大家帮忙投票。两个小时过去了,小宇投票栏后面的票数依然没有过百。小宇连饭都不肯吃了,手里攥着手机,眼巴巴地盯着上面的投票数字,一脸失落。
这下,小宇妈才觉得事态严重了,和小宇爸一商量,决定厚着脸皮将投票链接大范围转发,尤其是一些成员众多的微信群,成了转发的重点。就这样,一直折腾到晚上10点多,小宇的票数终于达到了400多票,可排名还是倒数第二。这时,排名第一的小朋友已经拥有了2000多票。
小宇妈私下里悄悄询问了一下幼儿园其他家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票数高的几个孩子,他们的家长从下午开始便在自己的微信里展开了“红包攻势”,用发红包的方法疯狂拉票。只要肯帮忙投票,便可以从家长那里领取几元钱到10元钱不等的微信红包。“排名第一的孩子家长一个晚上就发出去4000多块钱红包,你们不发红包拉票,根本比不过人家。”
得知真相后,小宇妈和小宇爸决定放弃这次参赛的机会,“这根本不是公平竞争,不是靠实力取胜,而是靠家长的人脉和财力来拉票。这种无聊的比赛,不希望孩子再参加了。”“你排名靠后,并不是因为你画得不够好,而是因为……”小宇妈很难过,不知道如何向一个5岁的孩子解释“拉票”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工刷票”明码标价 几十元刷出几千票
小龙的妈妈是个名副其实的“晒娃党”,酷爱在朋友圈和微博里发布小龙的各种“萌照”。虽然小龙还不到1岁,照片就已经有了成千上万张,每隔几个月还要去拍一套艺术写真。几个月前,一场评选“萌宝”的网络活动吸引了小龙妈妈的注意。她立刻精心选出了多张小龙的照片,上传到网络上参评。
几天过去了,虽然天天在亲朋好友间拉票,但小龙的票数却依然在中下水平晃悠。正当小龙妈一筹莫展时,一位朋友给她支招:“至于那么费劲吗,在亲朋好友间拉票还得欠人情,你直接花钱‘买票’不就得了。”
小龙妈大吃一惊,这种比赛怎么“买票”?详细咨询后,她才发现,原来网络上有一种明码标价的“人工刷票”,可以花钱来买“票数”。每一票的价格从1分钱到1块钱不等。只要把链接发给“拉票方”,指定好投谁的票,投多少票,然后在线支付费用就可以了。
在朋友的帮助下,小龙妈向“拉票方”在线支付了几十块钱,没过多久,小龙的票数直接按照之前的约定猛涨了2000多票。这下,小龙妈有点儿骑虎难下了,比赛还没最终结束,想要夺冠,就势必要继续花钱“买票”。但是她犹豫了,这样夺得的冠军有意义吗?
专家观点
比赛拉票 弊大于利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拉票比赛现象不断在朋友圈蔓延,本质上还是家长的功利心或者说社会对这种选拔的一种扭曲心态在推动。家长们太希望孩子多一些“资本”、“经历”,可是这种行为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成功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让孩子习惯于投机取巧,有了更多的功利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反而帮了倒忙。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三大因素:安全感、能力感、责任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并能够获得成功,孩子会越来越愿意努力,而这种拉票比赛,给孩子带来的更多是负面因素,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没有用,反而会让孩子不知道怎么去成功,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
市政协委员陈小兵也遭遇过微信朋友圈“求投票”,从刚出生的小宝宝形象秀到中小学生的各种才艺秀,几乎无一例外都要求关注对方公众号。陈小兵说,投票的过程中个人信息被对方公众号后台获取,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号每天的推送信息,不胜其烦。而家长为了保持孩子的领先地位,让孩子得到成就感,不得不一轮轮拉票,既耽误自己的精力,长此以往对孩子也是弊大于利,孩子参与这种靠拉票获胜的活动,会给孩子造成假象,一旦再将孩子放到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就不适应了,反而会有特别大的心理落差。陈小兵建议家长主动给孩子过滤这类比赛,别给自己和孩子增加负担。另外,作为运营方,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游戏规则”,让大家有一个更加纯洁的“朋友圈”。
- 网购海参何以“收割”消费者?老丁海参、小兵海参等“黏性”营销有花招(2024-10-22)
- 聚焦“双11”•提品质促销费 |“双11”大促揭幕 “虚假破价”现身直播间(2024-10-18)
- 星期一、欧唯曼2款样品有害物质超标(2024-10-11)
- “天天招财爆单百货店”暗藏消费陷阱(2024-10-11)
- 谨防儿童电话手表“毁三观”(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