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警示

重庆警方:2017年这10类网络诈骗中招的最多

2018年01月05日 10:43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ms/content/2018-01/04/content_5288706.htm

“猜猜我是谁” 这10类网络诈骗中招的最多,重庆市市反诈骗中心梳理了2017年接报通信网络诈骗案件十大类,发布案例再次让大家提高警惕

通讯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如何做好防范?一定要“对症下药”。昨日,重庆市反诈骗中心梳理了2017年全年接报通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十大类(达到全年接报案件的81.44%),分析作案手段,发布相关案例,提醒市民警惕。

TOP1:刷网评信誉 17.11%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要求受害人在指定网店高价购卖商品或缴纳定金的方式骗取受害人钱款。

相关案例:2017年11月,渝北的杨某通过一条陌生短信,做起了刷单拿佣金的兼职。他多次按“客服”要求网购指定商品,并得到佣金。但在支付了一单总计48240元的商品后,对方声称只能继续做任务才能返钱,于是杨某报警。

警方提醒:承接兼职要了解兼职是否正规合法,对于此类非接触性口头交易,且以各种缘由要求提前打款均应提高警惕。

TOP2:购物诈骗 12.48%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冒充医疗专家教授,通过打电话或发微信,对老年、病患群体进行“关爱式”问诊,夸大受害者病情,鼓吹产品疗效,虚构其疾病治愈率,用廉价的健字号药品或其它“三无”药品冒充“特效药”高价出售,并采取邮寄到付进行诈骗。

相关案例:2017年12月,重庆警方通报一起涉案金额达千万元的“保健品”推销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通过“话术”剧本来哄骗老人买保健品,不少老人花上万元甚至十几万购买。

警方提醒:购买商品应选正规渠道;凡自称相关机构打来电话,一定要查证是否真实存在;不要轻易相信QQ、微信等发布或电话推销的购物信息;谨慎填写个人信息。

TOP3:冒充购物客服诈骗 8.63%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冒充客服人员以网购交易不成功给客户退款等为由,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退购网址,从钓鱼链接后台窃取信息,进行转账或消费。

相关案例:2017年7月,秀山的胡某在某网站上购买了一批书籍,当晚接到“缺货退款”电话。胡某在对方提供的网站上输入验证码,被骗2352元。

警方提醒:如有人提到付押金、手续费、抵押款、保证金或是提供网站退款等,均要提高警惕。

TOP4:盗取、冒充虚拟 身份诈骗 8.29%

作案手法: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为由诈骗。

相关案例:2017年7月,綦江的刘某在QQ上接到“老板”信息,要求向其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转账90万元。好在被警方成功止付冻结。

警方提醒:接到他人的网上提出借钱、转账等要求时,最好当面或打电话与本人核实清楚。

TOP5:冒充公检法 7.25%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冒充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以事主银行卡、电话、有线、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涉嫌洗钱、贩毒等为恐吓事由,再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诱骗事主向“安全账户”转账打款。

相关案例:2017年7月,江津的苏某接到“公检法工作人员”电话,称其涉嫌一件非法洗钱案,要求苏某将50万元转至“安全账户”以证清白。苏某筹钱准备转账,警方及时发现制止。

警方提醒:公检法工作人员办案,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

TOP6:贷款诈骗 7.01%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通过发布低息、免担保的虚假贷款信息,以交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手续费、税款、代办费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

相关案例:2017年4月,渝北的王某打算通过某贷款网站贷款,结果骗走王某8000元。

警方提醒:应到银行或实体正规贷款公司办理贷款,提高对所谓低门槛放贷的警惕。

TOP7:办理银行卡关联业务诈骗 5.62%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发布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或提升信用卡额度的广告,以“手续费”、“中介费”等虚假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相关案例:2017年12月,九龙坡的徐某在网上看见广告,对方声称可办理透支额度为15万元的信用卡,要求徐某缴纳手续费、点子费等,最终,小徐数次向对方付款3.9万元,结果信用卡根本无法使用。

警方提醒:办理信用卡应到银行网点,或登录银行官方网站在线申请。

TOP8:提供虚假服务 5.09%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发布复制手机卡、提供考题、私家侦探、办理证件等虚假服务信息,以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

相关案例:2017年3月,渝北的左某因怀疑丈夫出轨,在网上搜到一家私家侦探公司,对方要求左某先支付6800元,左某转账后,对方又提出汇款9800元,左某报警。

警方提醒:私家侦探目前在我国并不合法,网上寻找私家侦探,极有可能遇到骗子。

TOP9:投资理财 5.07%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以证券公司名义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期货、现货交易平台交易,并大肆发展所谓“加盟商”为其引诱受害者进入其虚设交易平台,进而通过虚假注资、人为操控市场行情的方式,使受害人在交易平台内大额亏损、爆仓,达到大额获利。或是以投资公司名义发布高收益理财产品广告,诱骗投资,得手后就以网站维护或被查封为由关闭网站。

相关案例:2017年8月,荣昌的杨某加入一个投资理财QQ群,有人声称可提供10-50%收益率的投资项目,杨某投入1000元在客服提供的网站上投资,在“赚”了1.1万元后想提现,被客服要求需再充值5000元,最后被骗2万元。

警方提醒:理财时注意甄别理财信息真伪,对各种投资理财信息,应通过咨询信息涉及的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确认,不可随意相信不明投资信息。

TOP10:猜猜我是谁 4.89%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其熟人或领导。随后,编造自己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或需向他人送礼等理由,让受害者向指定账户汇款。

相关案例:2017年3月,大足的颜某接到一陌生来电,对方让颜某“猜”,颜某报出一个名字后,对方便用这个身份向她借钱,好在警方紧急止付,不然颜某差点被骗5000元。

警方提醒:只要涉及钱财,不乱猜、不转账、多核实。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