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商标纠纷背后:八大债权银行为唯冠撑腰
业内人士指出:“唯冠格局很大,首先选在iPad全盛期打官司,筹码增加,其次通过法律支持,辅以下架和禁止通关等行动。另外,因为债务关系背后有银行撑腰。”
近期,苹果iPad商标权纠纷甚嚣尘上。
一边是名不见经传甚至身负重债的深圳唯冠公司,一边是富可敌国的美国苹果公司,为了iPad商标权之争将战火蔓延到全国各地。
2月17日上午,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深圳唯冠”)在与苹果公司商标权争夺战正酣之际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唯冠创始人杨荣山在发布会上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广为流传的“要求苹果赔偿100亿”并不属实,起诉对方(苹果公司)是为了维护正当权利。”
据悉,此次商标争夺战不仅影响到iPad在中国区的销售,也让唯冠这个负债累累的公司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增加了其此后重组的筹码。 资料显示,唯冠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产品遍及50个国家。1997年唯冠在香港上市,后由于资金问题,唯冠国际(代码334)于2010年8月2日停牌,唯冠国际前主席杨荣山2010年8月被法院颁令破产。
“蚂蚁”凭什么和“大象”一争到底?
苹果曾用欺诈手段
杨荣山向记者展示了其2001年注册的“iPad”产品原型图片与各种资料。这款“iPad”与现在苹果iPad在外形上大不相同,基本构成和普通台式电脑类似,具有CRT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据杨荣山介绍,2009年8月,苹果在英国设立了一家IP公司,简称IPAD。IP公司对唯冠表示,其商标与IP公司简写太像,希望能购买唯冠欧洲商标,且保证公司经营业务不会和唯冠竞争。
杨荣山表示,“当时台北公司认为卖了有钱拿,所以台北就卖了。IP公司借此套取了唯冠全球注册iPad商标。”
“但iPad中国大陆商标没有卖给苹果是当年苹果公司承认的事实,双方进行了长时期的转让谈判”,杨荣山表示,iPad商标的转让本身既有欺诈之争,又根本不是商标持有者深圳唯冠签署的合同。
后经唯冠代理律师谢湘辉查明表示:“2009年,IP公司以3.5万英镑的对价向台湾唯冠购买了所谓的台湾唯冠拥有的所有的iPad商标,随后,苹果公司与英国IP公司签订了一份《权利转让协议》,英国IP公司以10英镑为对价向苹果公司转让有关商标的所有权利。”
然而,杨荣山所说的台北公司为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唯冠国际”)旗下的一家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子公司,唯冠国际还有一家公司名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据谢湘辉称,“深圳唯冠和台湾唯冠是分别独立的,一个法人不能处置另外一个法人的知识产权,必须经过公司董事会决定。”他同时表示:“这就是整个事件的主要矛盾,苹果公司自己也是知道后果的,所以在2010年去国家商标局要求转让,国家商标局驳回了苹果的申请。”
针对此事,始终三缄其口的苹果公司在近日发出了一份简短的声明——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
谢湘辉对苹果说法不以为然:“第一,它提到唯冠,第一个唯冠指的台湾唯冠,第二个唯冠指的深圳唯冠,苹果公司故意不写清楚,打擦边球,第二,香港法院根本没有正式开庭审理,我不知道他所说的支持苹果公司是什么意思。”
唯冠债务重组以及诉讼案顾问李肃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年唯冠曾和苹果就iPad的商标与其自有的iPad过于类似而打过一场官司,但最终由于成本过高不了了之。”
他对记者称,当时以为IP公司生产的是冰箱等白电,所以他们认为这场收购存在欺诈行为。另外,对于苹果在近日发布的18页“香港法院支持证据”,李肃指出这是“禁制令”而不是审判结果,没有实际效应。他表示,之前苹果也曾在唯冠欲转移拍卖“iPad”商标时,从香港高等法院开出“禁制令”要求唯冠不得转移拍卖,“当时他们也承认商标所有权是我们深圳唯冠的,这次‘禁制令’却又称我们违约,显得很奇怪。”
八大债权银行的心思
杨荣山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将唯冠的产值做到300亿港币以上。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唯冠国际最大客户宝丽来破产,欠款无法收回,公司经营由盛转衰,杨荣山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唯冠国际2010年10月发出公告,评估杨荣山破产对业务状况的影响,表示该集团若干贷款由杨荣山提供个人担保,截至2010年9月16日,其担保的贷款总额约为11.54亿元,集团逾期负债总额约为38.34亿元。该公告还称,集团财政困难,并无足够营运资金应付未来十二个月所需。
至此,唯冠国际已是回天乏术。2010年8月,杨荣山被法院颁令破产,杨荣山也辞去了集团主席职务。
业内人士指出:“唯冠格局很大,首先选在iPad全盛期打官司,筹码增加,其次通过法律支持,辅以下架和禁止通关等行动。另外,因为债务关系背后有银行撑腰。”
近期,苹果iPad商标权纠纷甚嚣尘上。
一边是名不见经传甚至身负重债的深圳唯冠公司,一边是富可敌国的美国苹果公司,为了iPad商标权之争将战火蔓延到全国各地。
2月17日上午,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深圳唯冠”)在与苹果公司商标权争夺战正酣之际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唯冠创始人杨荣山在发布会上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广为流传的“要求苹果赔偿100亿”并不属实,起诉对方(苹果公司)是为了维护正当权利。”
据悉,此次商标争夺战不仅影响到iPad在中国区的销售,也让唯冠这个负债累累的公司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增加了其此后重组的筹码。 资料显示,唯冠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产品遍及50个国家。1997年唯冠在香港上市,后由于资金问题,唯冠国际(代码334)于2010年8月2日停牌,唯冠国际前主席杨荣山2010年8月被法院颁令破产。
“蚂蚁”凭什么和“大象”一争到底?
苹果曾用欺诈手段
杨荣山向记者展示了其2001年注册的“iPad”产品原型图片与各种资料。这款“iPad”与现在苹果iPad在外形上大不相同,基本构成和普通台式电脑类似,具有CRT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据杨荣山介绍,2009年8月,苹果在英国设立了一家IP公司,简称IPAD。IP公司对唯冠表示,其商标与IP公司简写太像,希望能购买唯冠欧洲商标,且保证公司经营业务不会和唯冠竞争。
杨荣山表示,“当时台北公司认为卖了有钱拿,所以台北就卖了。IP公司借此套取了唯冠全球注册iPad商标。”
“但iPad中国大陆商标没有卖给苹果是当年苹果公司承认的事实,双方进行了长时期的转让谈判”,杨荣山表示,iPad商标的转让本身既有欺诈之争,又根本不是商标持有者深圳唯冠签署的合同。
后经唯冠代理律师谢湘辉查明表示:“2009年,IP公司以3.5万英镑的对价向台湾唯冠购买了所谓的台湾唯冠拥有的所有的iPad商标,随后,苹果公司与英国IP公司签订了一份《权利转让协议》,英国IP公司以10英镑为对价向苹果公司转让有关商标的所有权利。”
然而,杨荣山所说的台北公司为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唯冠国际”)旗下的一家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子公司,唯冠国际还有一家公司名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据谢湘辉称,“深圳唯冠和台湾唯冠是分别独立的,一个法人不能处置另外一个法人的知识产权,必须经过公司董事会决定。”他同时表示:“这就是整个事件的主要矛盾,苹果公司自己也是知道后果的,所以在2010年去国家商标局要求转让,国家商标局驳回了苹果的申请。”
针对此事,始终三缄其口的苹果公司在近日发出了一份简短的声明——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
谢湘辉对苹果说法不以为然:“第一,它提到唯冠,第一个唯冠指的台湾唯冠,第二个唯冠指的深圳唯冠,苹果公司故意不写清楚,打擦边球,第二,香港法院根本没有正式开庭审理,我不知道他所说的支持苹果公司是什么意思。”
唯冠债务重组以及诉讼案顾问李肃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年唯冠曾和苹果就iPad的商标与其自有的iPad过于类似而打过一场官司,但最终由于成本过高不了了之。”
他对记者称,当时以为IP公司生产的是冰箱等白电,所以他们认为这场收购存在欺诈行为。另外,对于苹果在近日发布的18页“香港法院支持证据”,李肃指出这是“禁制令”而不是审判结果,没有实际效应。他表示,之前苹果也曾在唯冠欲转移拍卖“iPad”商标时,从香港高等法院开出“禁制令”要求唯冠不得转移拍卖,“当时他们也承认商标所有权是我们深圳唯冠的,这次‘禁制令’却又称我们违约,显得很奇怪。”
八大债权银行的心思
杨荣山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将唯冠的产值做到300亿港币以上。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唯冠国际最大客户宝丽来破产,欠款无法收回,公司经营由盛转衰,杨荣山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唯冠国际2010年10月发出公告,评估杨荣山破产对业务状况的影响,表示该集团若干贷款由杨荣山提供个人担保,截至2010年9月16日,其担保的贷款总额约为11.54亿元,集团逾期负债总额约为38.34亿元。该公告还称,集团财政困难,并无足够营运资金应付未来十二个月所需。
至此,唯冠国际已是回天乏术。2010年8月,杨荣山被法院颁令破产,杨荣山也辞去了集团主席职务。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7个部门发文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2024-08-21)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关于转发《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的函(2024-08-21)
- 市场监管总局等27个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2024-08-21)
- 质量强国: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安排来了(附历届活动主题)(2024-08-21)
- 凝聚质量诚信合力 助力质量强国建设——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质量月…(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