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安徽省宣城市质监局监管服务同频共振实现质量水平整体跃升

2011年12月30日 16:43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liu/514091.html

核心提示:“十二五”开局之年,安徽省宣城市又在全省领先提出“质量强市”方针,设立了“市长质量奖”。安徽省宣城市质监局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紧紧围绕地方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提出强化“全面质量观”、“全程质量观”和“全民质量观”,强调融入发展抓质量、融入转型抓质量、融入民生抓质量,实现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

今年,安徽省宣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质量强市活动的意见》,正式启动质量强市战略。这是继《宣城2002~2010年质量振兴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快名牌产品培育发展工作的若干决定》、《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宣城市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2009~2012年)》之后,宣城市政府在质量工作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上的再度发力。同时还建立了质量联席会议制度,将质量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实行问责制度。“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主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质量强市工作机制。“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分享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宣城市已初步形成。

标准示范 产业提升更给力

安徽省宣城市质监局围绕《宣城市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2009~2012年)》中确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突出抓好标准制修订工作,切实发挥标准化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政策把关、技术门槛和支撑引领作用,全市实质性参与标准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铝合金型材产品、宣纸、书画纸、耐磨材料、电机产品4个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并运作,总数居全省第二;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了标准化良好行为4A级企业,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创建了标准化良好行为3A级企业。

宁国市还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以此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导权。为此宁国市积极创建安徽省耐磨材料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先后制定汽车橡胶、铸造磨锻、塑料薄膜、山核桃等500余个企业标准,该市企业标准覆盖率达100%。

泾县将技术标准战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管理提升的坚强后盾。该县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设置的50万元重奖,创下全省标准化工作单项奖励的纪录。该县先后建成了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各1个,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6家企业通过标准化AAA级示范企业现场确认,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还在全省电机行业率先通过标准化AAAA级示范企业现场确认;省宣纸、书画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安徽省电机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别在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和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起草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宣纸》、《书画纸》、《涌溪火青》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20多项。

在安徽省首批7个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中,宣城市拥有两个。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首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验收中获得99分的高分,创造了多个全省第一。
“细心做给农民看,耐心讲给农民听,真心带着农民干”,全面推进了宣城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示范区品种涵盖了粮食、茶叶、水果、家禽养殖、烤烟、经济作物等宣城特色农产品;39项农业地方标准作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发布。

宣城市是全国太子参3大传统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300多公顷,占有全国市场份额的50%,成为省最具竞争力的中药品种。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市质监和农业部门将规范太子参栽培操作和扶持太子参科学种植列入2011年度宣城市市农业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形成了省地方标准《太子参栽培技术规程》。该标准起草人丁孝雄欣喜地告诉记者,2012年该市的太子参产量和品质将进一步提高,全国品质最佳的太子参产区即将成型,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品牌引领 “宣城制造”再发力

“企业发展的越大,品牌的作用就越明显,博瑞特公司将从宣城名牌做起,争创安徽名牌、中国名牌,立足宣城、放眼世界,打造全省最大的热能设备制造企业。”在2011年度“宣城名牌产品”申报现场,安徽博瑞特热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徐智峰这样告诉记者。

5月份,市政府法制办和市质监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宣城市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实施后效果测评活动。测评表明,宣城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打造品牌经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实现由宣城制造向宣城创造转变,推动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市委、市政府将宣城名牌、安徽名牌数量纳入乡镇、街道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进行量化考核,形成了层级培养、层层递进的名牌培育体系。各县(市、区)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将乡镇放在创建宣城名牌产品工作前沿,根据培育条件审核上报培育企业名单,形成了规范的工作程序。截至目前该市已有51个产品获得宣城名牌产品称号,全社会关注质量重视品牌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宁国市积极构建以城市整体品牌为龙头、以产业品牌和地域品牌为支撑、以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发展新格局,从产业、资源和特色方面入手,全力打造“品牌宁国”。为了引导企业强化名牌培育,宁国市还出台了《宁国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安徽名牌产品等称号的企业给予3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目前,该市拥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33个安徽名牌产品,安徽名牌数量位居全省县(市)第一,累计兑现各类品牌奖励资金1700余万元。

在培育名牌的过程中,广德县质监局把发展名牌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加大名牌产品宣传力度,牢固树立了品牌就是“产品卖得快+价格高=企业利润”的理念。该局还加大了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打假治劣,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做好质量、标准、计量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努力实现产品“零缺陷”。同时指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引导鼓励企业按照先进标准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该局按照“提升突破一批、成长壮大一批、发展储备一批”的发展思路,对广德县的名牌培育实行梯级培育。目前,广德县已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安徽名牌产品11个。
宣城市现有宁国耐磨材料、皖南电机、银河洁具、家乐米业4家企业4种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总数全省第3;93家企业的96个产品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总数全省第2。

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安徽名牌后,在白酒市场激烈的博弈中脱颖而出,资产总额迅速突破亿元,年生产能力跃上3万吨台阶,成为“江南白酒一枝花”;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获得安徽名牌后,极大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每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均在50%左右。2011年该公司实现产销值将突破亿元。名牌产品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2010年度全市工业企业“综合实力20强”中产品获得“安徽名牌”的企业有12家,“新成长型20强”中产品获得“安徽名牌”的企业有11家,首届“市长质量奖”企业产品全部获得“安徽名牌”,充分显示出宣城市“名牌战略”取得突出成效,“安徽名牌”企业已占据全市工业第一方阵的半壁江山。

多措并举 质量监管更有力

宣城市质监局围绕民生、民情和健康安全确定执法监管的重点,加大对社会反映强烈、消费者投诉较多的产品专项打假力度。先后开展了“双打”、农资打假、茶叶、名酒、建材和儿童玩具、童车、童鞋、轧钢企业以及“打四黑除四害”专项整治工作。以源头监管为依托、综合执法为手段、行业自律为抓手提升监管效能,有效提高了专项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本级累计出动执法人员约1050余人次,检查企业338家,立案35起,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达200多万元,确保全市质量安全始终保持良好平稳态势。

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该局一是严格市场准入,狠抓许可质量。市质监局认为抓好这项工作可以有效扶持本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范发展,要求该项工作做到要求不放松、质量不降低、速度不减缓。1~10月份,全市共有176家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省级许可发证111家、市级许可发证65家。开展专项整治,落实“严打”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打击食品非法添加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2804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单位1037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监督检查。突出监管重点,开展行业帮扶。平稳推进宁国豆制品行业整治工作,一方面对宁国市金山集团公司等新建企业开展指导、帮扶,促进规范发展;另一方面采取“关停取缔一批、整顿规范一批、帮扶提高一批”的做法,帮助豆制品生产加工作坊“联小做大”,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确保豆制品质量安全。9月份,省质监局对宁国市豆制品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认为宁国豆制品专项整治工作有举措、有特色、有成效,整治工作在全省走在了前列。

创新监管方式,加大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管力度。以现场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该局一是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新增特种设备规范投入使用。从安装告知、监督检验、现场监察到注册登记开展一站式服务,确保新投用特种设备及时办理使用登记证,纳入动态监管范围。二是按照分类监管要求,对在用特种设备认真开展巡查和隐患排查。通过检验、检查确定设备安全状态,通过制度、培训教育规范人员安全行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督察确保按时消除。三是探索电梯维保和气瓶充装监管新模式,以宣城市立达机电有限公司、宁国市鸿运液化气站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电梯维保和气瓶充装安全标准化作业。四是探索县级动态监管机制建立和健全档案资料管理。以泾县局为试点,采取科、县局联动方式,精心设计了使用单位及设备数量一览表等12种监管表格,共建立了5类档案资料和12种台账,加强了日常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创新模式 服务发展原动力

今年初,宣城市质监局就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提升效能的文件,通过“问、查、送、看”等方式将效能建设落到实处,并突出抓好“四个围绕”。即围绕中心工作抓效能建设,以推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效能建设的成效;围绕部门业务,坚持抓业务工作必须抓效能建设,将效能建设落实到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围绕核心职能,深入查找履行核心职能时可能存在的问题,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水平;围绕群众关注,着力解决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特别是对群众期盼的难点、重点问题做到“提前办、立即办、跟踪办”。

在窗口服务上,坚持“把方便送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6月份,皖南农村商业银行拟在乡镇分支机构开展代理保险业务,需要变更总部和所有分支机构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按照规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法定办理期限为10个工作日。宣城市质监局启动服务“绿色通道”,在一个工作日内为该行47家分支机构及时更换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截至11月底,宣城市质监局共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2872份,年审1915份;受理、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301项,全部做到及时有效。该局政务中心窗口还两次被评为“双月红旗窗口”、6人次被评为“月度先进个人”。

该局还高度重视做好现场检验检测服务,建立了一整套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同岗替代制、岗位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服务制度。

宣城市局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监管,努力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实施“36524”便民服务制度,确保市民能得到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便民服务。该局主动将12365咨询投诉平台纳入110、119、120联动范围,提高便民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常态化;同时确定专人,落实首问负责,为市民提供关于电梯应急救援、民生计量器具检测维修、假冒伪劣投诉等涉及质量技术监督方面的便民服务。

宣城市质监局开发区分局,提出了“寻需问计为突破,品牌标准为手段,优化服务为保障,全面提升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开展服务不过夜、办公地点进车间的工作要求。该局向辖区内企业庄重承诺:企业有需求一个电话招之即来,企业有困难无论大小全力以赴。

安徽宣城市银河洁具有限责任公司新近研发成功的新产品,具有舒适、防滑等优点。由于该产品目前既无国家标准也无行业标准,大量合同无法签订,在对外销售时遇到很大困难。开发区分局积极联系市质监局标准化科深入企业开展现场指导帮扶,逐个确定技术参数,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企业制定了新产品的企业标准并及时备案成功。

“到‘十二五’末全市将力争新增中国名牌4个、安徽名牌40个、宣城名牌100个;创建国家级优质产品示范区1个、省级优质产品示范区4个;创建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5个,新增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0家。”宣城市质监局局长吴国强表示。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