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质监局创新工作模式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
近年来,红河州质监局牢固树立“六为”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深入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努力提升质量工作水平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逐步建立了以依靠地方政府、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为主的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了“合心、合力、合作、合拍”的大质量工作新局面,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依靠地方政府,凝聚大质量工作合心。一个部门只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立得住、站得稳、做得强。红河质监局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州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红河州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红河州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奖补办法》等一系列工作保障奖励措施。红河州质监局充分发挥质量兴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谋划、推动作用,先后制发了《关于在全州实施创建质量走廊‘13310’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兴州”战略的实施全面服务桥头堡建设的意见》、《红河州“质量兴州”领导小组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加快推动建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起草了《红河州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评价标准》、《红河州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为推进质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措施,从政策高度为质量工作保驾护航。各县(市)政府充分发挥了在质量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相继制定出台了相关制度文件,从政策、资金上给予质监工作大力支持,使质监工作不断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同时,坚持质量状况分析制度,每半年向各级政府提供1份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向有关部门、行业、企业通报,向社会发布;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质监工作进行“检阅”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强化内引外联,形成大质量工作合力。加强与工商、住建、商务、工信、交通、农业、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组建行业领导小组,形成了完善的领导和工作体系。工业产品质量、农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五个工作组和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合力推进质量工作向纵深发展。与工信部门建立了从原材料进厂、产品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切实加大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引导企业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完善计量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农业、住建、商务、部门、交通、卫生、旅游、民政、工商、环保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都制定了工作方案或创建方案,深入推进质量工作,使全州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行业的顾客满意率显著提高,生态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各行业各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在本行业本企业广泛开展“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兴品”活动,全州上下已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共同推进大质量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监管模式,促进大质量工作合作。以确保质量安全为重点,结合红河州实际,创新监管模式,联合各相关部门一丝不苟抓监管,确保了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安全。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探索“一书二证明三台帐六严查五定”的“12365”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在县(市)确定专职监管人员,在乡镇、村寨聘请监管员和协管员,构建三级监管网络。加强鲜粮制品生产监管,坚持“一取缔二转产三确认四到位五联盟六联动”的“123456”原则,引导食品小作坊走企业联盟路子,积极支持南湖园过桥米线有限公司整合15家鲜米线、鲜卷粉生产小作坊,积极支持地方产业发展,整合石屏豆制品产业,使豆制品生产逐步向工业园区集聚,走出了一条“集团化、节约化、生态化、标准化”的发展路子,切实解决了食品小作坊监管难的问题。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建立完善了安全信息体系、监管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三大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三方责任,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演练。认真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等各项活动,制发了《红河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特种设备试点单位评价工作,全州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平稳运行。在企业和产品质量监管方面,以关系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严格执行生产许可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和市场退出等方面的各项制度,完善监管措施,依法严肃处理各种质量问题,促进企业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实施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发布制度,建立企业质量事故报告制度,推动企业完善服务体系,认真处理消费者投诉,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质量问题。同时,充分利用质监部门技术资源,在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圈、特色园区或中小企业密集区,搭建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提高检测水平。积极支持石屏县建设西南乃至全国最大的豆制品集群产业区,把云南省豆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到了石屏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并负责承担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配备等工作,目前,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年内将竣工投入使用。
四、大造舆论声势,推动大质量工作合拍。质量工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质量工作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在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宣传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一是以简报为载体,加强信息沟通。各县(市)各部门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编发工作,及时反映本县(市)本部门质量兴州战略工作情况。二是以网站为载体,加强网络宣传。做好质监网站的日常更新和维护,及时发布质量工作动态,动员全系统积极向中国质检网、新利体育平台首页网址、新华网、省州人民政府网、省质监网等网站投稿,对质量工作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三是与各级媒体沟通,加大媒体宣传。加强与国家、省、州级媒体的沟通和联系,与中国质量报、云南日报、云南经济日报、红河日报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红河日报上开辟“质量红河”专栏,坚持每期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一条“质监温馨提示”,联合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先进的质量理念、方法,宣传质量工作动态、成果和经验,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知识,正面引导广大群众。坚持每年上线《红河热线》现场接受听众投诉和解答听众疑问。四是与部门联动,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全方位多领域宣贯《质量发展纲要》,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市场等手段抓质量。利用“3·15”、质量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联合各相关部门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质量技术法律法规,现场为群众传授伪劣产品鉴别方法、提供咨询和服务。五是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协会、学会和专家学者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学会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质量提升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学会和高等院校参与对企业经营者的质量法规和责任意识培训。支持工会、共青团组织动员群众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支持各类职业学校把质量教育作为培训和提高劳动技能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红河州质监局牢固树立“六为”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深入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努力提升质量工作水平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逐步建立了以依靠地方政府、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为主的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了“合心、合力、合作、合拍”的大质量工作新局面,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依靠地方政府,凝聚大质量工作合心。一个部门只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立得住、站得稳、做得强。红河质监局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州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红河州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红河州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奖补办法》等一系列工作保障奖励措施。红河州质监局充分发挥质量兴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谋划、推动作用,先后制发了《关于在全州实施创建质量走廊‘13310’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兴州”战略的实施全面服务桥头堡建设的意见》、《红河州“质量兴州”领导小组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加快推动建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起草了《红河州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评价标准》、《红河州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为推进质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措施,从政策高度为质量工作保驾护航。各县(市)政府充分发挥了在质量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相继制定出台了相关制度文件,从政策、资金上给予质监工作大力支持,使质监工作不断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同时,坚持质量状况分析制度,每半年向各级政府提供1份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向有关部门、行业、企业通报,向社会发布;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质监工作进行“检阅”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强化内引外联,形成大质量工作合力。加强与工商、住建、商务、工信、交通、农业、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组建行业领导小组,形成了完善的领导和工作体系。工业产品质量、农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五个工作组和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合力推进质量工作向纵深发展。与工信部门建立了从原材料进厂、产品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切实加大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引导企业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完善计量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农业、住建、商务、部门、交通、卫生、旅游、民政、工商、环保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都制定了工作方案或创建方案,深入推进质量工作,使全州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行业的顾客满意率显著提高,生态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各行业各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在本行业本企业广泛开展“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兴品”活动,全州上下已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共同推进大质量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监管模式,促进大质量工作合作。以确保质量安全为重点,结合红河州实际,创新监管模式,联合各相关部门一丝不苟抓监管,确保了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安全。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探索“一书二证明三台帐六严查五定”的“12365”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在县(市)确定专职监管人员,在乡镇、村寨聘请监管员和协管员,构建三级监管网络。加强鲜粮制品生产监管,坚持“一取缔二转产三确认四到位五联盟六联动”的“123456”原则,引导食品小作坊走企业联盟路子,积极支持南湖园过桥米线有限公司整合15家鲜米线、鲜卷粉生产小作坊,积极支持地方产业发展,整合石屏豆制品产业,使豆制品生产逐步向工业园区集聚,走出了一条“集团化、节约化、生态化、标准化”的发展路子,切实解决了食品小作坊监管难的问题。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建立完善了安全信息体系、监管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三大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三方责任,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演练。认真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等各项活动,制发了《红河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特种设备试点单位评价工作,全州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平稳运行。在企业和产品质量监管方面,以关系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严格执行生产许可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和市场退出等方面的各项制度,完善监管措施,依法严肃处理各种质量问题,促进企业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实施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发布制度,建立企业质量事故报告制度,推动企业完善服务体系,认真处理消费者投诉,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质量问题。同时,充分利用质监部门技术资源,在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圈、特色园区或中小企业密集区,搭建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提高检测水平。积极支持石屏县建设西南乃至全国最大的豆制品集群产业区,把云南省豆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到了石屏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并负责承担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配备等工作,目前,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年内将竣工投入使用。
四、大造舆论声势,推动大质量工作合拍。质量工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质量工作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在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宣传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一是以简报为载体,加强信息沟通。各县(市)各部门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编发工作,及时反映本县(市)本部门质量兴州战略工作情况。二是以网站为载体,加强网络宣传。做好质监网站的日常更新和维护,及时发布质量工作动态,动员全系统积极向中国质检网、新利体育平台首页网址、新华网、省州人民政府网、省质监网等网站投稿,对质量工作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三是与各级媒体沟通,加大媒体宣传。加强与国家、省、州级媒体的沟通和联系,与中国质量报、云南日报、云南经济日报、红河日报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红河日报上开辟“质量红河”专栏,坚持每期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一条“质监温馨提示”,联合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先进的质量理念、方法,宣传质量工作动态、成果和经验,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知识,正面引导广大群众。坚持每年上线《红河热线》现场接受听众投诉和解答听众疑问。四是与部门联动,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全方位多领域宣贯《质量发展纲要》,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市场等手段抓质量。利用“3·15”、质量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联合各相关部门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质量技术法律法规,现场为群众传授伪劣产品鉴别方法、提供咨询和服务。五是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协会、学会和专家学者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学会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质量提升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学会和高等院校参与对企业经营者的质量法规和责任意识培训。支持工会、共青团组织动员群众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支持各类职业学校把质量教育作为培训和提高劳动技能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