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海纳百川 天地人和

2012年05月02日 15:31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news/zggmsb/disi/562619.html

《诗经·大雅·文王》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放眼古今中外,大凡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洪流中屹立不倒、卓然于世者,莫不站在变革的潮头、循着时势跳动的脉搏、顺应世情民意的变化,大刀阔斧,求新求变。

随着新《商检法》的大力实施,上海检验检疫局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海纳百川、因地制宜、砥砺前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进出口商品监管体系逐渐完善、日臻成熟,打开了新时期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进步的新局面。

天行健,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入世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游戏规则的转变,围绕“为什么要检”、“检什么”、“如何检”三个核心命题,新《商检法》作出了明确回答。

监管重心从“数、重量”向“安、卫、环”转变。新《商检法》减少了以往有关产品的数量、重量等含有商业性色彩的内容,明确了进出口商品检验“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原则。以此为指引,上海局及时调整检验监管工作重心,从安全、卫生、环保上下工夫,完善口岸进境集装箱(空箱)查验流程,加大废物原料等敏感商品的查验力度,实施农机、数码产品、小家电、玩具等民生产品的检验监管,加强对烟花爆竹、油气、危险化学品的进出境严格监控,逐年强化口岸放射性筛查。近年来,多次检出钴-60放射性异常的金属材料,顺利完成对日本震后放射性物质的监测,特别是妥善处置超标数千倍的非洲某国入境参展矿石,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安全运行作出了贡献。

监管模式从“批批检验”向“分类管理”转变。新《商检法》颁布实施的10年,也是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突飞猛进、翻天覆地的10年。据统计,上海局监管的进出口工业产品批次、货值分别增长2.74倍和7.4倍,2011年达到174.3万批、1765亿美元。在检验监管人力资源远远跟不上业务增长的现实情形下,上海局率先探索并深入推行“企业分类+产品风险分级”的出口商品分类管理二维模式,采取5种动态管理手段,集中力量对风险较高的产品和低类别企业打“歼灭战”,实现了出口退货和国外通报数量下降40%、人均检验监管量两年间提升70%、企业出口总额“三年翻一番”的喜人局面,取得了质量和效率的双赢。

地势坤,全力服务三大战略

古人曰:坤至柔,而动也刚,其道顺矣。新《商检法》虽然对传统商检的部分内容作了调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与国务院新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异曲同工,强调要特别注重发展的质量。

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2008年,在国家重点工程沪汉蓉铁路合武段的建设过程中,上海局发现引进的法国高速钢轨存在关键性指标不合格,经多方努力和反复交涉,使其退运出境,消除了国计民生领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10年来,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磁悬浮列车、洋山深水港、浦东虹桥一城二空港建设、国产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和世博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纷纷落沪,上海局提前介入、全程监管、严格把关,以扎实高效的执法监管见证着上海高度、上海速度、上海深度、上海精度的诞生。

服务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浦东,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先行先试的示范区。近年来,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上海市政府达成的《合作备忘录》精神,上海局把推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全国检验检疫改革创新区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支持“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础上,联合金桥集团设计完成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跨国公司全球维修业务监管方案,并实现了外高桥保税区和临港重装备区内旧机电产品进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监管创新试点的全面启动。下一阶段,将加快创建“进口旧机电产品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创新示范区”,开展“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试点。

服务上海转型发展战略。随着新《商检法》的颁布实施,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上海局推出多项鼓励政策和帮扶措施,吸引大批内外资检验鉴定机构落地生根。10年来,上海地区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从11家增长为60多家,业务收入从几个亿增长到46亿。特别是进入“十二五”时期,越来越多的检测、认证机构落户上海,这一新生业态已然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功能平台,被列入上海新一轮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和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人恒新,大力创新四种机制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始终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新《商检法》实施以来,面对上海口岸迅猛的发展态势,上海局以创新为抓手,大力构筑一整套适应新时期实践的进出口商品监管新机制。

全面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在进出口贸易节节攀升的背景下,持续深化分类管理的理念,全面引入风险管理机制,针对不同产地和品种的产品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化全面出击为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进一步把精干检验力量这块“好钢”用在风险最大的“刀刃”上。

探索推行诚信管理机制。人无信不立。在当今中国,诚信作为深层次的根本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新认识。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多次指出,诚信体系建设是上海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上海局在口岸外贸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大框架下,全面摸排企业质量诚信状况,对高诚信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便利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健全社会资源协作机制。上海全城皆市,社会资源丰富。经过充分的调研考察,上海局因地制宜,收拢整合既往的松散型监管模式,发展并壮大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软硬件条件的查验场站,用以辅助进行集中检验检疫作业。如今,上海口岸高达七成的检疫查验量是在查验场站完成,检验监管阵地得到拓展、潜能得到释放。

推进信息化保障机制。在统筹分析分类管理、废物原料、集装箱、金属材料、出口退运等多个业务系统的新特点后,上海局推出了检验监管业务综合电子平台方案。自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的进出境(集装箱)货物检验检疫物流监控系统”,已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2012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同时,结合远程视频监控等系统,检验监管手段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转变。

和常行,着力围绕一个中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新《商检法》对检验队伍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局围绕“天地人和、强基固本”这一中心,强化内涵建设、优化外部环境,为事业发展和服务外贸奠定基础。

内强素质,提升和之层级。庸庸碌碌,一团和气,这绝不是“和”的精髓和追求的方向。比照新《商检法》的新要求,上海局近年来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推进检验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尝试摄制检验监管标准化视频教材,着力提升业务操作和依法行政的规范度,在精炼履职能力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人和”。

外交良缘,拓展和之外延。“沟通上下左右、服务系统内外”是上海局践行“和为贵”的集中体现。秉承这一理念,立足上海,积极与海关、海事等口岸单位,商务、卫生、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大型企业建立合作新模式,延伸监管链,实现“大协作”;面向全国,与数十个直属局构筑“泛长三角”等合作新机制,平台共建、信息共享,做强“大质检”,在强化监管能力方面实现更宽领域的“人和”。

1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电光火石、白驹过隙的一瞬间。而新世纪以来的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一路凯歌的黄金10年。新《商检法》颁布实施以来的10年,更是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顺应潮流、服务大局、深刻转型的10年。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上海检验检疫人将铭记职责、续写新篇!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