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微企业检测能力之我见
目前, 根据《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总局113号令),对出口企业管理采取分类管理模式,通过企业分类和产品风险分级确定对出口企业采取宽严程度程度不同的五种检验监管方式,而企业分类评定标准最重要要素之一就是企业检测能力。笔者从事检验检疫工作十几年,在长期工作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对其产品质量管理还不够重视,检测室存在问题颇多,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检验人员不具备检验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少企业检验员未接受过专门的检测培训。一些企业检验员临时指定,经常更换。有的企业将检验工作视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将一些年老体弱、不能承担生产工作的人员安排为检验员以充数。其中,有的检验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检验要求都做不到,许多企业检验员所记录的原始数据记录不完整,有的根本没有。至于现场操作,更是错误百出,大都不会正确使用检测仪器,能完整规范完成操作的检验人员相当少。可见,小微企业检验人员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根本无法胜任检验工作。
2.检验仪器不能适应检测要求。大多数小微企业对本企业检测设备中属计量强检的仪器设备尚能及时送检,但在日常检验中进行检验前校准的极少,建立企业检验仪器检定记录、检测设备状态及使用记录、日常维护记录、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也极少。主要问题包括:①.一些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修改了,企业的检测仪器缺项或达不到新标准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些产品的强制性标准修改后,对检测仪器的精度要求提高了,企业原有的检测仪器已达不到新标准的要求,但企业不能及时更换精度符合要求的检测器具,无法执行新标准;②.在长期使用中,实验室仪器逐渐陈旧、失灵,企业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维修、更换,造成检验数据不准确、偏差过大;③.实验室现有仪器配置可满足检测要求,但对其管理不够规范,致使仪器无法发挥作用;④.原材料、半成品无法进行检验,部分企业无原材料检测能力,采购时也不向供方索要检测报告。
3.样品抽取、保管不规范,检测用外购材料、试剂管理不完善。主要问题有:①.抽取样品时不能按抽样标准进行抽取,不能制定出完整有效的抽样方案并按抽样方案进行样品抽取;②.待检样品不按标准规定贮存条件保存,无专门放置的区域,无明示标识,有的企业检验员将待检样品随便堆放在操作台上,导致样品受到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③.无样品及外部供应物品使用、处置记录。检测室外购材料、药品等无购置记录,有的检测室使用的外购药品已过期,还有的检测室一次性配制大量试剂,长期使用。
4.标准使用不当或使用无用标准。主要有三种情况:①.一些执行企业标准的,其产品标准中的技术性条款低于国家、行业相关强制性标准;②.有些使用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在其采用的标准改版后仍使用老标准;③.有的企业,使用的标准是现行有效的,但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漏洞颇多,如:无使用记录,发放记录,无有效使用标识等。
5.检测室环境不达标。不少企业检测室环境条件很差,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
以上问题,直接影响检测结果,造成数据偏差,甚至完全错误。
要想提升小微企业检测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分类等级,笔者认为:应督促企业进行检测室提档升级。具体如下:①.针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班。学习内容包括: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法律、法规知识;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等,旨在提高管理者的质量意识;②.针对不同行业开展对企业检测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检测室手册》及各种操作规程等检测实验室管理文件的制定、使用,各类记录的填写与保存,数理统计技术及抽样方法,检测仪器的具体操作,相关产品及检测标准等,以实用为原则;③.结合企业及其产品相应执行标准,确定其所需检测仪器,建立仪器档案,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并督促其执行;⑤.现场考察,协助企业结合实际情况与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室环境改造;⑥.联合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与企业做对比实验,企业无力承担的检测项目,督促其与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签定委托检验协议书并按期送检;⑦.协助企业制定《检测室手册》、《仪器操作规程》等质量管理文件并定期考核其执行情况。
目前, 根据《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总局113号令),对出口企业管理采取分类管理模式,通过企业分类和产品风险分级确定对出口企业采取宽严程度程度不同的五种检验监管方式,而企业分类评定标准最重要要素之一就是企业检测能力。笔者从事检验检疫工作十几年,在长期工作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对其产品质量管理还不够重视,检测室存在问题颇多,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检验人员不具备检验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少企业检验员未接受过专门的检测培训。一些企业检验员临时指定,经常更换。有的企业将检验工作视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将一些年老体弱、不能承担生产工作的人员安排为检验员以充数。其中,有的检验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检验要求都做不到,许多企业检验员所记录的原始数据记录不完整,有的根本没有。至于现场操作,更是错误百出,大都不会正确使用检测仪器,能完整规范完成操作的检验人员相当少。可见,小微企业检验人员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根本无法胜任检验工作。
2.检验仪器不能适应检测要求。大多数小微企业对本企业检测设备中属计量强检的仪器设备尚能及时送检,但在日常检验中进行检验前校准的极少,建立企业检验仪器检定记录、检测设备状态及使用记录、日常维护记录、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也极少。主要问题包括:①.一些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修改了,企业的检测仪器缺项或达不到新标准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些产品的强制性标准修改后,对检测仪器的精度要求提高了,企业原有的检测仪器已达不到新标准的要求,但企业不能及时更换精度符合要求的检测器具,无法执行新标准;②.在长期使用中,实验室仪器逐渐陈旧、失灵,企业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维修、更换,造成检验数据不准确、偏差过大;③.实验室现有仪器配置可满足检测要求,但对其管理不够规范,致使仪器无法发挥作用;④.原材料、半成品无法进行检验,部分企业无原材料检测能力,采购时也不向供方索要检测报告。
3.样品抽取、保管不规范,检测用外购材料、试剂管理不完善。主要问题有:①.抽取样品时不能按抽样标准进行抽取,不能制定出完整有效的抽样方案并按抽样方案进行样品抽取;②.待检样品不按标准规定贮存条件保存,无专门放置的区域,无明示标识,有的企业检验员将待检样品随便堆放在操作台上,导致样品受到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③.无样品及外部供应物品使用、处置记录。检测室外购材料、药品等无购置记录,有的检测室使用的外购药品已过期,还有的检测室一次性配制大量试剂,长期使用。
4.标准使用不当或使用无用标准。主要有三种情况:①.一些执行企业标准的,其产品标准中的技术性条款低于国家、行业相关强制性标准;②.有些使用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在其采用的标准改版后仍使用老标准;③.有的企业,使用的标准是现行有效的,但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漏洞颇多,如:无使用记录,发放记录,无有效使用标识等。
5.检测室环境不达标。不少企业检测室环境条件很差,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
以上问题,直接影响检测结果,造成数据偏差,甚至完全错误。
要想提升小微企业检测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分类等级,笔者认为:应督促企业进行检测室提档升级。具体如下:①.针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班。学习内容包括: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法律、法规知识;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等,旨在提高管理者的质量意识;②.针对不同行业开展对企业检测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检测室手册》及各种操作规程等检测实验室管理文件的制定、使用,各类记录的填写与保存,数理统计技术及抽样方法,检测仪器的具体操作,相关产品及检测标准等,以实用为原则;③.结合企业及其产品相应执行标准,确定其所需检测仪器,建立仪器档案,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并督促其执行;⑤.现场考察,协助企业结合实际情况与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室环境改造;⑥.联合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与企业做对比实验,企业无力承担的检测项目,督促其与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签定委托检验协议书并按期送检;⑦.协助企业制定《检测室手册》、《仪器操作规程》等质量管理文件并定期考核其执行情况。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