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童车行业用什么“疗伤”

2012年06月07日 14:21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wu/578454.html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儿童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近两成童车质量不合格。连日来,此话题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一系列的问题也在拷问着童车行业。近20%的不合格率能否代表童车行业的整体状况?产品质量不合格能否归结于中小企业“惹祸”?质量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抽检:知名童车企业“榜上有名”

据了解,按照适用年龄及使用功能,童车可分为儿童自行车、儿童三轮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和其他玩具车辆(包括电动童车、扭扭车等)。

5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共抽查了天津、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6个省、直辖市116家企业生产的116种童车产品。抽查发现,有23种童车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抽检不合格率为19.8%,其中,小天使、小阿哥和孩之宝等品牌童车登上“黑榜”。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制动装置、防撞间距、危险夹缝、小零件、闸把尺寸等。

5月31日,上海市有关部门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流通领域童车质量监测不合格情况。经检测,有8个批次产品不合格。被监测的不合格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链罩不合格、结构不合格、标志和说明不规范等。另外,抽检发现,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3款好孩子童车不合格。

小小童车,却频发质量问题。记者查询发现,童车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并非今年独有。近年来,在儿童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黑榜”中,常能见到童车的“身影”。江苏质监局通报的2009年全省儿童用品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童车合格率仅为77.8%。去年“六一”前夕,杭州市消保委公布的儿童用品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童车总体符合率仅为42.5%,过半童车产品不符合标准或不具备市场销售条件。

现状:童车市场群雄逐鹿

据了解,童车是婴童产品中最为典型和普遍的产品,在整个婴童产品消费中占到约20%的份额。根据童车行业的相关数据统计,2007年至2009年,全球童车市场消费额分别为996亿元、1026亿元及1068亿元,而我国童车市场在这3年的消费额则分别达到158亿元、174亿元和191亿元。童车市场潜力巨大,正释放出惊人的消费能力,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几年童车市场份额还将不断增加,童车这块原先易被忽视的“蛋糕”将越做越大。

登陆淘宝网,输入关键词“童车”,共找到相关产品113675件,童车价格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从显示的销量数据看,童车受关注度较高。从产业分布区域看,目前我国童车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河南、浙江、江苏等省份。

据了解,目前,童车行业跟风抄袭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市场上的产品严重同质化,企业间大打“价格战”。浙江某童车生产企业老板金先生说,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童车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一些企业便偷偷在产品质量上做手脚,导致不合格品、假冒伪劣品屡禁不止。

在童车产品仿造、抄袭方面,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东莞智乐堡玩具公司的“越野王电动车”抄袭事件。据了解,高峰时期,全国抄袭该款产品的制造企业不下10余家。而近两年童车市场上比比皆是的仿真车大战、战车大战更是模仿、跟风的最佳佐证。

中国婴童网编辑李代伟表示,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目前我国涉足童车生产的企业较多,国内童车市场处于群雄逐鹿的局面,童车企业发展状况也是参差不齐,行业产能存在一定的过剩。业内人士认为,童车生产企业准入门槛较低,监督部门只能依法对不合格童车的生产企业进行“后处理”,其监督效果并不理想。

前瞻:修复品牌硬伤是关键

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购买童车时,脑子中蹦出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买什么牌子的童车”。但在商场中面对琳琅满目的童车品牌及样式,消费者往往难以下手。

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品牌是中国童车行业的硬伤。我国童车行业仍然习惯于用“价格战”争取市场,以品牌为主要内涵的“价值战”尚未成为主流。

李代伟表示,在童车行业中,独立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并不多。未来的童车市场,品牌就是效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满意度及忠诚度都会决定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童车企业要让自己的童车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严格标准,有自己的质量保证,才能让消费者放心和接受。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网上刊登童车产品消费提示。该提示指出,童车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购买童车时,要注意产品包装或标志上必须有“CCC”认证标志。在选购童车时,也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进行区分。另外,要特别注意童车的包装。有的童车用塑料袋包装,儿童的好奇心有可能使得孩子将塑料袋当做玩具。在拆开包装袋后,应及时将塑料袋破坏后丢弃,不能给儿童玩耍。使用前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要按照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检查和使用。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