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检验检疫局帮扶金坛盐出口发展纪实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对中盐金坛盐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管国兴来说,这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与外商握手了,但是,这一次却如此的深刻和喜悦。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中盐金坛盐化人是真正“走出去了”。前不久,中盐金坛盐化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澳大利亚盐业国际公司,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的独家代理,这意味着中盐金坛盐化跨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此时此刻,企业外贸部人员掩饰不住的是感激和欣慰:“没有常州检验检疫局的帮扶指导和支持鼓励,就没有金坛盐出口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是他们真诚的服务开辟出了金坛盐的海外之旅。”
追梦之初遭遇挫折
2007年,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登记证书,取得了走向海外的“通行证”。
怀抱着让金坛盐走向世界各个角落的梦想,市场部满怀信心地干起了贸易活儿。但由于毫无出口经验,一系列始料未及的难题接踵而至。先是国外市场对中国食用盐的认可度并不高,好不容易争取到些许客户,对其提出的产品交货期、质量、外包装等等苛刻要求,中盐金坛只能穷于应对。
“有时候,我们一连几个月都接不到一个单子,好不容易接待了一个客户,来工厂看了一下,基本都没有了消息。”中盐金坛公司的市场部丁部长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说道。
“我们也是非常着急,毕竟这是中国食用盐走向世界的起步。所以,我们也多次来到企业,帮助企业找问题。后来发现归根到底还是管理和经验的问题。”常州检验检疫局卫生食品科科长李小根从一名旁观者地角度分析了企业当年的困境。
2008年的夏天,一个马来西亚客户的到来,似乎让处在迷茫中的企业看到了一丝希望。在看完企业的现场后看,客户出了提出了几个包装的要求后,就和企业签了订单,首个订单是出口2个集装箱的样品作为尝试。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这两个集装箱的样品,企业生产线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装密封出现了问题。时值夏天时节,集装箱的高温条件下,外层的盐出现了融化凝结,影响了盐的品质,最终失去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客户。
“那时我们的心真是灰到极点了。”回忆起当初遭遇的挫折来,中盐金坛公司的外贸人员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
检企合作抓质量
正当中盐金坛公司上下都一筹莫展时,常州检验检疫局伸出了援手。工作人员主动获悉了企业的具体情况,帮助企业抓产品质量,三管齐下,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盐金坛质量意识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一次,新加坡客户向我们下订单。但当时我们并不清楚对方的具体要求,就依照日本盐的要求生产。结果交货后,对方很不满意,原因是:包装袋不符合规范;未添加松散剂。这就是初期我们在做出口盐时,因质量和服务意识薄弱,闹出的小插曲。”盐厂厂长马勇介绍道。
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研,常州检验检疫局决定从卫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生产工艺管理改造入手,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2009年,在常州检验检疫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企业顺利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引入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我公司的管理一下子就上了几个台阶。”中盐金坛公司的总经理谈到质量管理体系时兴奋的说道。
如今,走进中盐金坛盐厂的生产车间,从销售、订单到生产,客户需要何产品、具体要求是什么等信息都很清晰、明确。由于盐的种类繁多,且每种盐的要求各不相同。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检验检疫专家的指导下,企业通过制定产品信息表,用什么袋子、托盘和喷码都会逐项整理出,制成表格,并贴到生产现场,让生产员工一目了然,杜绝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针对各国使用添加剂要求不同,生产工艺中管道易受污染的技术难题,常州检验检疫局多次派员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进行工艺改造,攻克技术难关;检验检疫专家通过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安全卫生的符合性、关键控制点的可控性等几个方面的反复验证,帮扶企业找出问题,缩短污染线,并进行关键控制点定位,有效地控制了产品质量。
“过去,我们需要经检验检疫部门抽样检验后,再到上海口岸开箱查验,环节多,程序繁,费用也高。现在只要在我们出厂时一次抽样检验就可以了,省时、省力、省心。”中盐金坛盐化有限公司外贸部地工作人员说道。
原来,根据食品出口相关规定,出口食品的查验批次为20%的抽查率。这一规定,不仅降低了通关速度,还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这对金坛盐出口运输的影响甚远。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常州检验检疫局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09年,常州录安洲码头的投入使用,让检验检疫人看到了问题解决的希望。常州检验检疫局提出“区港联动,直通放行”的检验通关模式,及查验、检验、检疫于一体的监管模式,既加快了通过速度,又降低了企业成本。
凤凰涅槃成辉煌
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改进,中盐金坛盐化的海外市场大门也在逐步打开。自2007 年至今,金坛食用盐共出口449批,销量达13万吨,创汇近850万美元,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今年5月,120 吨“金坛盐”牌小包装食用盐成功出口非洲。预计一个月后,这批食用盐将正式走上安哥拉居民的餐桌。这是我国小包装食用盐走出国门的“ 第一单”,中盐金坛公司又创造了一个“第一”。
为了把好产品质量关,常州检验检疫局早介入,抓过程,严检验。“为了做好小包装‘第一单’,我们和企业一道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符合要求的材质。”常州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说道。
针对此次不同于绿标盐的透明包装材质,在常州检验检疫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中盐上海金坛配送中心对包装机的温控、速度、色标探查和计量等进行了相应调整,反复调试系统,以寻求最佳运行参数,力争袋袋都是精品盐。
为确保首批出口小包装食用盐一次性生产成功,常州检验检疫局要求企业严格生产过程管理,在现有绿色加碘食用盐装备的基础上,操作人员严格规范设备切换程序,精心组织各个生产环节,认真清除搅笼、料仓、混料筒、配碘罐中的残留盐,以原料盐冲洗整条生产线,每隔15分钟取样化验,产品合格率100%。
正如澳大利亚盐业国际公司总经理威廉颇顿在签约仪式上所说的,“我们看中的是中盐金坛盐化的管理和产品质量,更看重的是他们管理的理念和强烈的质量意识。” 在常州检验检疫局指导和严格把关下,金坛盐海外市场占有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一步步地扩大,金坛盐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好品质与优服务不断赢得海外市场的口碑,食用盐远销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诸如卡夫、联合利华、雀巢、亨氏等大型跨国企业。真正做到了化盐为水,点盐成金,从盐矿里淘出“金凤凰”。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对中盐金坛盐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管国兴来说,这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与外商握手了,但是,这一次却如此的深刻和喜悦。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中盐金坛盐化人是真正“走出去了”。前不久,中盐金坛盐化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澳大利亚盐业国际公司,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的独家代理,这意味着中盐金坛盐化跨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此时此刻,企业外贸部人员掩饰不住的是感激和欣慰:“没有常州检验检疫局的帮扶指导和支持鼓励,就没有金坛盐出口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是他们真诚的服务开辟出了金坛盐的海外之旅。”
追梦之初遭遇挫折
2007年,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登记证书,取得了走向海外的“通行证”。
怀抱着让金坛盐走向世界各个角落的梦想,市场部满怀信心地干起了贸易活儿。但由于毫无出口经验,一系列始料未及的难题接踵而至。先是国外市场对中国食用盐的认可度并不高,好不容易争取到些许客户,对其提出的产品交货期、质量、外包装等等苛刻要求,中盐金坛只能穷于应对。
“有时候,我们一连几个月都接不到一个单子,好不容易接待了一个客户,来工厂看了一下,基本都没有了消息。”中盐金坛公司的市场部丁部长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说道。
“我们也是非常着急,毕竟这是中国食用盐走向世界的起步。所以,我们也多次来到企业,帮助企业找问题。后来发现归根到底还是管理和经验的问题。”常州检验检疫局卫生食品科科长李小根从一名旁观者地角度分析了企业当年的困境。
2008年的夏天,一个马来西亚客户的到来,似乎让处在迷茫中的企业看到了一丝希望。在看完企业的现场后看,客户出了提出了几个包装的要求后,就和企业签了订单,首个订单是出口2个集装箱的样品作为尝试。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这两个集装箱的样品,企业生产线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装密封出现了问题。时值夏天时节,集装箱的高温条件下,外层的盐出现了融化凝结,影响了盐的品质,最终失去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客户。
“那时我们的心真是灰到极点了。”回忆起当初遭遇的挫折来,中盐金坛公司的外贸人员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
检企合作抓质量
正当中盐金坛公司上下都一筹莫展时,常州检验检疫局伸出了援手。工作人员主动获悉了企业的具体情况,帮助企业抓产品质量,三管齐下,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盐金坛质量意识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一次,新加坡客户向我们下订单。但当时我们并不清楚对方的具体要求,就依照日本盐的要求生产。结果交货后,对方很不满意,原因是:包装袋不符合规范;未添加松散剂。这就是初期我们在做出口盐时,因质量和服务意识薄弱,闹出的小插曲。”盐厂厂长马勇介绍道。
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研,常州检验检疫局决定从卫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生产工艺管理改造入手,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2009年,在常州检验检疫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企业顺利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引入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我公司的管理一下子就上了几个台阶。”中盐金坛公司的总经理谈到质量管理体系时兴奋的说道。
如今,走进中盐金坛盐厂的生产车间,从销售、订单到生产,客户需要何产品、具体要求是什么等信息都很清晰、明确。由于盐的种类繁多,且每种盐的要求各不相同。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检验检疫专家的指导下,企业通过制定产品信息表,用什么袋子、托盘和喷码都会逐项整理出,制成表格,并贴到生产现场,让生产员工一目了然,杜绝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针对各国使用添加剂要求不同,生产工艺中管道易受污染的技术难题,常州检验检疫局多次派员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进行工艺改造,攻克技术难关;检验检疫专家通过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安全卫生的符合性、关键控制点的可控性等几个方面的反复验证,帮扶企业找出问题,缩短污染线,并进行关键控制点定位,有效地控制了产品质量。
“过去,我们需要经检验检疫部门抽样检验后,再到上海口岸开箱查验,环节多,程序繁,费用也高。现在只要在我们出厂时一次抽样检验就可以了,省时、省力、省心。”中盐金坛盐化有限公司外贸部地工作人员说道。
原来,根据食品出口相关规定,出口食品的查验批次为20%的抽查率。这一规定,不仅降低了通关速度,还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这对金坛盐出口运输的影响甚远。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常州检验检疫局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09年,常州录安洲码头的投入使用,让检验检疫人看到了问题解决的希望。常州检验检疫局提出“区港联动,直通放行”的检验通关模式,及查验、检验、检疫于一体的监管模式,既加快了通过速度,又降低了企业成本。
凤凰涅槃成辉煌
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改进,中盐金坛盐化的海外市场大门也在逐步打开。自2007 年至今,金坛食用盐共出口449批,销量达13万吨,创汇近850万美元,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今年5月,120 吨“金坛盐”牌小包装食用盐成功出口非洲。预计一个月后,这批食用盐将正式走上安哥拉居民的餐桌。这是我国小包装食用盐走出国门的“ 第一单”,中盐金坛公司又创造了一个“第一”。
为了把好产品质量关,常州检验检疫局早介入,抓过程,严检验。“为了做好小包装‘第一单’,我们和企业一道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符合要求的材质。”常州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说道。
针对此次不同于绿标盐的透明包装材质,在常州检验检疫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中盐上海金坛配送中心对包装机的温控、速度、色标探查和计量等进行了相应调整,反复调试系统,以寻求最佳运行参数,力争袋袋都是精品盐。
为确保首批出口小包装食用盐一次性生产成功,常州检验检疫局要求企业严格生产过程管理,在现有绿色加碘食用盐装备的基础上,操作人员严格规范设备切换程序,精心组织各个生产环节,认真清除搅笼、料仓、混料筒、配碘罐中的残留盐,以原料盐冲洗整条生产线,每隔15分钟取样化验,产品合格率100%。
正如澳大利亚盐业国际公司总经理威廉颇顿在签约仪式上所说的,“我们看中的是中盐金坛盐化的管理和产品质量,更看重的是他们管理的理念和强烈的质量意识。” 在常州检验检疫局指导和严格把关下,金坛盐海外市场占有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一步步地扩大,金坛盐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好品质与优服务不断赢得海外市场的口碑,食用盐远销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诸如卡夫、联合利华、雀巢、亨氏等大型跨国企业。真正做到了化盐为水,点盐成金,从盐矿里淘出“金凤凰”。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