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监控实现大陆桥农产品出口共赢
作为江苏省食品农产品出口最大的地区之一,如何实现充足的安全原料供应成为江苏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局食检处积极利用科技人才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以《新亚欧大陆桥检验检疫合作备忘录》为支撑,研发了“新亚欧大陆桥区域互认基地原料远程电子监控系统”并在大陆桥区域推广应用,实现了路桥沿线农产品出口共赢。
连云港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口岸之一,多年位居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前列,保鲜牛蒡、洋葱等优势农产品出口量更是在全国名列前茅。目前,连云港市有出口蔬菜企业25家,出口蔬菜种类齐全,涉及六大类60多个品种,2012年出口各类蔬菜104155.4吨、货值8637.69万美元。虽然拥有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场6万多亩,但江苏连云港检验检疫局辖区内的出口蔬菜基地少之又少,这与连云港市蔬菜出口大港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日益严格,果蔬原料供应已成为阻碍连云港果蔬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门槛。
大陆桥食品农产品出口存在瓶颈
新亚欧大陆桥贯穿我国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九省、区。由于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区域和收获季节的差异,加之区域内出口食品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陆桥沿线各省内原料供应严重的失衡,有的甚至无法满足辖区企业生产所需,需要跨区域全国范围内调动原料。但由于属地管理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异地备案的相关要求难以落实,很难形成食品原料跨省区流动、基地资源无法共享、瓶颈企业的良性发展。再者,由于各省间,缺少种植养殖基地监管信息的交流,造成出口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存在监管的真空,无法形成全过程、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此外,如何创新港口查验模式,提升新疆番茄酱、陕西果汁等内地货物的通关速度,实现内地局、货场(仓库)、口岸局的信息互动,促进陆桥沿线食品、农产品出口提升,也成为连云港口岸面临亟须解决的课题。
2010年8月19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9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在江苏南京正式签署了《新亚欧大陆桥检验检疫合作机制》,其目的就是探索东中西部种植、养殖合作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新模式,实现各成员单位之间基地互认、原料共享、协同监管、规范服务,加大原料异地流通速度,逐步推进实现全面业务合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与职能部门“四位一体”的大质量工作机制。依据合作备忘录技术文件之一《新亚欧大陆桥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备案协作管理办法》,2011年由连云港局牵头、江苏检验检疫局和南京贺林科技有限公司协同立项“大陆桥区域互认基地原料远程电子监控系统研究及推广应用”科研项目。
远程电子监控系统技术路线
2011年1月,课题组正式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前后耗时两年。经反复探讨、反复试验,交流和总结,于2012年12月完成了该系统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课题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签署的《新亚欧大陆桥检验检疫合作备忘录》所列7个技术文件的要求,结合连云港口岸、甘肃、陕西、新疆等区域内货物进出口的实际情况,特别考虑到甘肃洋葱、新疆番茄酱、陕西果汁等大宗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现状,本着区域内协同监管、检企信息互通、创新监管模式、提升中西部货物流通速度的原则,进行本项目的技术路线设计。
立足于现行检验检疫规章规定,坚持创新基地监管模式。以现行的检验检疫规章制度为指导,切实按照当前的相关规定,特别是总局2012年第56号公告《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备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充分考虑大陆桥区域各检验检疫机构在基地管理上的实际情况,求同存异,统一做法,建立一个区域内相互认可,又符合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的基地监督管理办法。
该系统充分考虑基地备案的实际问题,在坚持现行规章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区域内互认基地的实施来协调大陆桥区域内食品原料的协同监管,提升区域内原料流通速度。
坚持实用性原则,遵循可用性、安全性的原则。该系统针对实际情况,对如何提升跨区域联合监管水平,提高查验货物的口岸通关速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坚持实用、简洁、规范的原则开发本系统。该系统高度重视安全性,一方面,通过进行网络设计、内部信息平台与外部信息平台数据分离的设计、内部信息按用户级别和权限使用和维护的设计、为重要信息的访问建立使用日志的设计,将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信息的安全传输;另一方面,检验检疫用户使用安全密钥登录,防止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以避免信息资源的破坏和泄露。
系统设计科学社会效益显著
该系统由植物源性食品种植基地备案及监管、大陆桥区域互认基地原料和查验货物远程监控系统组成,在大陆桥区域九省区内检验检疫系统、生产企业、基地生产管理者和储存单位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的出口蔬菜原料和查验货物的检验检疫监管平台。对蔬菜基地备案、基地生产、基地互认、原料溯源、查验货物视频监管等相关信息达到远程监管的目的。
该课题首次提出大陆桥区域基地互认的概念,补充了国内出口蔬菜基地建设模式,为跨地区蔬菜基地备案提供技术平台。首次在大陆桥区域实行大陆桥查验货物视频监控,提升了新疆番茄酱的放行通关速度,为产地局的放行货物、口岸局出口蔬菜原料的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技术保证。实现跨省区基地备案网上申报、审核结果公布,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
该课题应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对大陆桥区域种植养殖基地原料、大陆桥运输的查验货物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重点实现甘肃洋葱、新疆番茄酱、陕西果汁的产地局、口岸局、企业的信息互通。实现洋葱原料农事活动、生产加工、溯源信息的全过程控制,保证质量安全,提高原料异地流通速度。实现新疆番茄酱、陕西果汁等查验货物的产地、口岸、货场等监管信息共享,提高了货物的通关速度。该系统对促进连云港地区的蔬菜贸易,保护和促进我国的种植业健康发展,加速外贸物流通关速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也必将在以后连云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建设中体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链 接>>
该系统产地、口岸双方协同对基地进行考核监管,实现基地、企业日常监管的信息互通,实现了跨区域基地备案功能;该系统实现了产地局对规模较大、管理较规范的基地,通过系统进行网上推荐,口岸局验证;建立了大陆桥区域内互认基地农事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口岸局、产地局、储运部门对大陆桥区域食品信息的全方位共享,实现了大陆桥区域食品原料基地互认功能;该系统对来自区域外的食品原料,实现原料流向溯源信息的电子化,同时互认基地原料采收、发运、批次管理等信息管理,实现产地局原料流向审核,口岸局凭产地出具的流向证明接受货物报检,实现了互认基地原料溯源信息的电子化;系统对查验货物在定点查验场地进行存放、发运、批次信息的电子化,查验场负责存放场地的管理,按批次、日期和换证凭单号等信息进行规范存放。
作为江苏省食品农产品出口最大的地区之一,如何实现充足的安全原料供应成为江苏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局食检处积极利用科技人才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以《新亚欧大陆桥检验检疫合作备忘录》为支撑,研发了“新亚欧大陆桥区域互认基地原料远程电子监控系统”并在大陆桥区域推广应用,实现了路桥沿线农产品出口共赢。
连云港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口岸之一,多年位居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前列,保鲜牛蒡、洋葱等优势农产品出口量更是在全国名列前茅。目前,连云港市有出口蔬菜企业25家,出口蔬菜种类齐全,涉及六大类60多个品种,2012年出口各类蔬菜104155.4吨、货值8637.69万美元。虽然拥有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场6万多亩,但江苏连云港检验检疫局辖区内的出口蔬菜基地少之又少,这与连云港市蔬菜出口大港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日益严格,果蔬原料供应已成为阻碍连云港果蔬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门槛。
大陆桥食品农产品出口存在瓶颈
新亚欧大陆桥贯穿我国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九省、区。由于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区域和收获季节的差异,加之区域内出口食品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陆桥沿线各省内原料供应严重的失衡,有的甚至无法满足辖区企业生产所需,需要跨区域全国范围内调动原料。但由于属地管理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异地备案的相关要求难以落实,很难形成食品原料跨省区流动、基地资源无法共享、瓶颈企业的良性发展。再者,由于各省间,缺少种植养殖基地监管信息的交流,造成出口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存在监管的真空,无法形成全过程、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此外,如何创新港口查验模式,提升新疆番茄酱、陕西果汁等内地货物的通关速度,实现内地局、货场(仓库)、口岸局的信息互动,促进陆桥沿线食品、农产品出口提升,也成为连云港口岸面临亟须解决的课题。
2010年8月19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9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在江苏南京正式签署了《新亚欧大陆桥检验检疫合作机制》,其目的就是探索东中西部种植、养殖合作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新模式,实现各成员单位之间基地互认、原料共享、协同监管、规范服务,加大原料异地流通速度,逐步推进实现全面业务合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与职能部门“四位一体”的大质量工作机制。依据合作备忘录技术文件之一《新亚欧大陆桥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备案协作管理办法》,2011年由连云港局牵头、江苏检验检疫局和南京贺林科技有限公司协同立项“大陆桥区域互认基地原料远程电子监控系统研究及推广应用”科研项目。
远程电子监控系统技术路线
2011年1月,课题组正式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前后耗时两年。经反复探讨、反复试验,交流和总结,于2012年12月完成了该系统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课题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签署的《新亚欧大陆桥检验检疫合作备忘录》所列7个技术文件的要求,结合连云港口岸、甘肃、陕西、新疆等区域内货物进出口的实际情况,特别考虑到甘肃洋葱、新疆番茄酱、陕西果汁等大宗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现状,本着区域内协同监管、检企信息互通、创新监管模式、提升中西部货物流通速度的原则,进行本项目的技术路线设计。
立足于现行检验检疫规章规定,坚持创新基地监管模式。以现行的检验检疫规章制度为指导,切实按照当前的相关规定,特别是总局2012年第56号公告《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备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充分考虑大陆桥区域各检验检疫机构在基地管理上的实际情况,求同存异,统一做法,建立一个区域内相互认可,又符合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的基地监督管理办法。
该系统充分考虑基地备案的实际问题,在坚持现行规章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区域内互认基地的实施来协调大陆桥区域内食品原料的协同监管,提升区域内原料流通速度。
坚持实用性原则,遵循可用性、安全性的原则。该系统针对实际情况,对如何提升跨区域联合监管水平,提高查验货物的口岸通关速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坚持实用、简洁、规范的原则开发本系统。该系统高度重视安全性,一方面,通过进行网络设计、内部信息平台与外部信息平台数据分离的设计、内部信息按用户级别和权限使用和维护的设计、为重要信息的访问建立使用日志的设计,将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信息的安全传输;另一方面,检验检疫用户使用安全密钥登录,防止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以避免信息资源的破坏和泄露。
系统设计科学社会效益显著
该系统由植物源性食品种植基地备案及监管、大陆桥区域互认基地原料和查验货物远程监控系统组成,在大陆桥区域九省区内检验检疫系统、生产企业、基地生产管理者和储存单位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的出口蔬菜原料和查验货物的检验检疫监管平台。对蔬菜基地备案、基地生产、基地互认、原料溯源、查验货物视频监管等相关信息达到远程监管的目的。
该课题首次提出大陆桥区域基地互认的概念,补充了国内出口蔬菜基地建设模式,为跨地区蔬菜基地备案提供技术平台。首次在大陆桥区域实行大陆桥查验货物视频监控,提升了新疆番茄酱的放行通关速度,为产地局的放行货物、口岸局出口蔬菜原料的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技术保证。实现跨省区基地备案网上申报、审核结果公布,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
该课题应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对大陆桥区域种植养殖基地原料、大陆桥运输的查验货物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重点实现甘肃洋葱、新疆番茄酱、陕西果汁的产地局、口岸局、企业的信息互通。实现洋葱原料农事活动、生产加工、溯源信息的全过程控制,保证质量安全,提高原料异地流通速度。实现新疆番茄酱、陕西果汁等查验货物的产地、口岸、货场等监管信息共享,提高了货物的通关速度。该系统对促进连云港地区的蔬菜贸易,保护和促进我国的种植业健康发展,加速外贸物流通关速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也必将在以后连云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建设中体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链 接>>
该系统产地、口岸双方协同对基地进行考核监管,实现基地、企业日常监管的信息互通,实现了跨区域基地备案功能;该系统实现了产地局对规模较大、管理较规范的基地,通过系统进行网上推荐,口岸局验证;建立了大陆桥区域内互认基地农事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口岸局、产地局、储运部门对大陆桥区域食品信息的全方位共享,实现了大陆桥区域食品原料基地互认功能;该系统对来自区域外的食品原料,实现原料流向溯源信息的电子化,同时互认基地原料采收、发运、批次管理等信息管理,实现产地局原料流向审核,口岸局凭产地出具的流向证明接受货物报检,实现了互认基地原料溯源信息的电子化;系统对查验货物在定点查验场地进行存放、发运、批次信息的电子化,查验场负责存放场地的管理,按批次、日期和换证凭单号等信息进行规范存放。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