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三招助收货人规避短重贸易风险

2013年05月17日 09:59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news/zjpd/dfdt/712413.html

4月,江阴检验检疫局在口岸进口煤炭、铁矿等大宗散装产品计重中,发现3起高短重率案例,短重原因各异,该局提请国内收货人关注进口散货贸易中的短重风险。

4月上旬从印度尼西亚进口41000吨炼焦煤,江阴检验检疫局水尺计重发现货物短少590吨,短重率达1.4%,经后续原因分析,为装货港配载不当,将同船2批计划分装分卸的货物操作成混装分卸,从而导致后卸港口出现货物重大短重。4月下旬,从朝鲜进口的5060吨铁矿经衡器计重发现短少44吨,短重率8.69‰,该批货物装运船舶船龄大,船体水尺标记不规范,船用计量图表缺失,不具备水尺计重条件,导致装货港水尺计重报告失实。同期从韩国进口的4683吨煤炭经水尺计重短少70吨,短重率高达1.49%,究其原因,装货时港口堆场人工喷水作业,货舱中含大量明水,航行中考虑船舶安全实施排水,但未做排水记录。

短重案例频发,查阅相关外贸合同,普遍以装货港检验报告作为最终结算依据,部分合同甚至仅约定付款金额,对货物品质、重量变动无任何制约性条款,收货人权益保障堪忧。为此,江阴局归纳总结三招,提请收货人关注。一是重视装货港重量鉴定,收货人应主动要求外方聘请信誉度高的检验机构开展装运前检验。涉及一船多批货物时,条件许可的应分批单独实施计重,确保提单数据的真实可靠。二是买方要干预卖方租船细节,对船龄、船况作出一定的限制要求,确保租用船舶具备计重条件,同时应规避信用评级差的船运公司。三是外贸合同结算条款中,应积极争取到货港重量鉴定为最终结算依据。货款支付应留足尾款,确保发生到货短重时,能掌握理赔主动权,有效规避贸易风险。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