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宁德大黄鱼出口实现三级跳

2013年08月06日 09:37 信息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福建宁德检验检疫局从2008年试点推行出口大黄鱼养殖渔排连片备案管理模式以来,宁德地区养殖水产品出口量连连提升,2012年出口养a殖水产品1.34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产品出口单价也从2009年的每吨450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每吨6811美元,今年还在攀升。

6月8日,笔者在宁德大黄鱼出口大户——岳海水产公司,看到企业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多亏了检验检疫养殖渔排连片备案管理模式,帮助我们打造了宁德大黄鱼品牌,促成我们产品在国际市场越销越旺。”谈到福建宁德检验检疫局帮扶宁德大黄鱼产业发展的过程,岳海水产公司总经理黄朱华赞不绝口。

“国鱼”出口遭遇绝境

大黄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体色金黄、口唇朱红,素有“国鱼”之称。宁德市是我国最大的大黄鱼生产、出口基地,年产大黄鱼7万多吨,占全国的80%;年出口大黄鱼1万多吨,占全国的70%。

“记得2007年到2008年,宁德大黄鱼出口遭遇很大困难,几乎陷入绝境。幸亏宁德局雪中送炭,开始实施养殖渔排连片备案管理模式,让整个宁德大黄鱼出口绝境逢生。”黄朱华总经理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宁德大黄鱼出口遭遇极大困难,出口量同期减少了近两成。韩国、日本是宁德大黄鱼出口的主要市场。2007年下半年正是韩、日大黄鱼进口需求旺季,也是宁德大黄鱼成品出产旺季。但因为宁德有一家企业出口一批大黄鱼被韩国检测出氯霉素含量超标,8月至10月底,宁德对韩国大黄鱼出口几乎停顿。

“正常情况下我每年可卖出3亿尾成品大黄鱼,可直到2007年11月底,渔排里还剩下近2亿尾没有销路。当时真是愁死人了!”大黄鱼养殖户杨建奎回忆说。

“面对大黄鱼出口的严峻形势,我们也跟企业一样心急如焚呀!”宁德局食品科科长孙健说,为帮助企业恢复出口,检验检疫人员走访了宁德所有出口大黄鱼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发现了黄鱼产品被通报的原因。原来,宁德大黄鱼养殖属开放性海域养殖,为了防止养殖网箱过密、饵料投放过多、海水富营养化而带来的鱼病,部分养殖户滥用鱼药,带来养殖海域连片污染,企业收购了农药残留的大黄鱼加工出口导致产品被通报。

备案管理“救心丸”

为了从源头上清除大黄鱼出口被通报的隐患,孙健结合宁德大黄鱼多为家庭式养殖,单体渔排规模小、数量多的实际,总结归纳出农药可能残留的几种途径:高密度养殖渔排间存在的交叉污染,苗种投放和饲料投喂存在药残隐患,养殖过程药物使用不规范,加工企业对养殖户监管不到位。

“把准脉搏了,还得善用药。”孙健说,为彻底解决源头养殖的农药残留问题,独具特色的“企业合作社+公司+渔排联合体+基地+标准化”出口大黄鱼养殖渔排连片备案管理模式就诞生了。这种模式由相连成片的单体养殖渔排协议组建成渔排联合体,与企业合作社建立配套关系,实行集中连片备案。同时,由企业合作社对渔排联合体水质、苗种、饲料、药物、原料供货、生产质量标准、原产地标识、对外交流协作等方面实施统一管理。

模式一推出,就在大黄鱼出口行业引起巨大反响,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尤维德说:“检验检疫特地专门组织了政策宣传会,派专人挨家挨户解释辅导。后来的实践证明确实有效。”加工企业、养殖户体会到连片备案、统一管理带来的好处。

检验检疫施行随到随报,随检随放,效益随即呈现。自2008年实施连片备案以来,养殖水产品出口量连连提升,2012年出口养殖大黄鱼货值达到7116.7万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产品出口单价也从2008年的每吨450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每吨6811美元。同时,产品国外通报不合格率也从2009年的2‰下降至2011年无通报、2012年的0.3‰(1批)。

得到实惠的不仅是加工出口企业,“模式开始推行,我的确有些抵触情绪,觉得就像扣上一个紧箍咒,对我们养殖户多了条条框框的约束。不过,后来模式运行一阵子,发现它其实是‘安全阀’、‘护身符’、是我们的‘生财树’!”佳阳养殖场养殖户杨建奎说,推行这种模式后,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就避免了鱼病的困扰,出口大黄鱼质量提升也带动了价格上扬,养殖利润显著增加,供货加工出口原料价格往往比内销市价每吨高出1000元。按备案渔排年出口原料供应量近万吨计算,养殖户每年收入可增加1000万元。

示范之区“强心剂”

如果说养殖渔排连片备案管理模式是一粒“救心丸”,为宁德大黄鱼出口赢得生命和活力;那么,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则是一针“强心剂”,为宁德大黄鱼产业提供了“二次创业”的机遇。

2010年3月,在宁德局全力推动下,宁德市政府出台《宁德市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宁德局作为牵头部门,联合宁德政府办、蕉城区政府、食安办、农业、海洋与渔业、卫生、工商、质监、渔业协会等12家单位开展了全国首个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

为切实推进该项工作,宁德局在原有出口大黄鱼养殖渔排连片备案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以海水养殖渔排连片备案管理为主要内容,实施“1个组织形式+4个体系”区域化综合管理的示范区建设总体思路和管理模式。即推行“企业合作社+公司+渔排联合体+基地+标准化”的组织模式,建立健全政府质量安全公共管理体系、养殖渔排和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体系、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了“抓手、推进、导向、品牌”四大作用,实现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养殖户四方共赢。

2010年4月25日,宁德市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调研会举行,这是宁德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获得“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后,一次对外经验的交流和建设成果的展示。调研会上,各方对示范区建设都赞不绝口。国家质检总局调研组专家充分肯定宁德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效,特别是对3个独具特色的模式深表认同。宁德市政府肯定示范区建设为地方政府统一管理觅得良方,宁德海洋渔业局表示示范区建设提升了部门监管有效性,加工出口企业代表指出示范区品牌建设为企业寻得出路,养殖户代表认为示范区建设为广大养殖户赢得实惠。

示范区创建了养殖联合体和加工企业联合体的“1+1”双重农业合作新模式。1200多户海水网箱养殖户的渔排联合体,21家出口大黄鱼加工企业的加工出口合作社,两者签订了合作协议。他们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实现自我约束、彼此监督、统一管理,创建了不同农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新模式,起到“1+1>2”的抱团效应。

示范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上鱼药店GSP体系和海上养殖GAP体系。建立全国少见的海上放心鱼药店,按照GSP模式进行管理。宁德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获得全国首张出口海水网箱养殖渔排GAP证书。

此外,示范区创新了从源头到加工全过程“5+3”八统一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由合作社对养殖基地联合体实施“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建立放心药店、统一饲喂备案饲料、统一检测苗种、统一监测水质、统一管理原料集中供货。对加工企业实施“三统一”管理,即统一生产质量标准、统一加施原产地标识、统一开展对外交流协作。通过对出口大黄鱼产业从源头到加工的全链条“八统一”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养殖户素质不高、养殖过程投苗用药不规范、加工企业可能违规收购非备案原料等质量安全隐患,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加强。

目前,宁德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已建成涵盖宁德市蕉城区白基湾2个核心片区,辐射周边8个片区的出口大黄鱼养殖区域,总面积达3.5万亩,共涉及1230户养殖户。2012年,宁德市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内16家企业的大黄鱼产品获得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称号和荣誉,品牌价值高达3亿元人民币;8家示范区企业年出口额超千万美元,2家出口超亿美元。全年依托示范区出口水产品创汇达6.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3年上半年出口额已达3.82亿美元,同比增长77.5%,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畅游世界独领风骚

“宁德大黄鱼出口市场遍布欧洲、美洲、东南亚、澳洲、非洲等地区,”宁德局检务科科长彭迪波欣慰地说,宁德大黄鱼畅游了全世界。

为做大做强宁德大黄鱼产业,宁德局争取各方政策支持,深挖政策潜力,对大黄鱼出口企业实施“通关最便捷、监管最有效、服务最优质”的检验监管模式。今年宁德局降低大黄鱼检验检疫报检-施检-放行周期20%,将现行优惠通关政策100%覆盖到大黄鱼出口企业。上半年,共为企业节约通关时间24万小时。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对企业全面实施分类管理,将出口大黄鱼产品平均抽检比例从25%降至5%;帮扶企业应用优惠原产地政策12条措施,上半年,共为出口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523万元。

“我们公司大黄鱼出口在检验检疫那里能够随到随报,随检随放,感觉就像坐上了动车组。”宁德市夏威食品有限公司报检员孙妹钗说,宁德局对企业实施“直通放行”、“绿色通道”等便捷政策,今年又施行了通关单无纸化,通关单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大大节约了企业的通关时间和通关费用。

“今年以来,检验检疫引导我们通过对外注册寻求更大的海外市场,一举打破了以往产品基本以出口韩国为主的局面。”宁德市金盛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钦说,对外注册和对外迎检历来是企业头疼的问题,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发挥专业领域优势,帮助企业顺利通过国外检查。

截至目前,宁德局已帮助辖区7家出口大黄鱼企业顺利通过韩国官方检查。上半年,宁德大黄鱼出口韩国市场货值1255万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5.8%。

宁德大黄鱼出口的“三级跳”,让宁德大黄鱼产业在全国“独领风骚”,让人欢欣鼓舞。更鼓舞人的,是检企之间的患难与共、肝胆相照、鱼水情深。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