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岸截获罕见蜱虫
近年来,随着蜱虫叮咬致人死亡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这个体型小、威力大的害虫逐渐被人熟知。近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北京局”)在来自赤道几内亚的旅客携带物中,截获了穿山甲鳞片3批次,并从中发现罕见蜱虫。此种“洋蜱”在我国口岸尚属首次截获,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身份确定几经周折
7月16日,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局检疫人员在对某航班进行查验时,分别从3名中国籍旅客携带物中截获来自赤道几内亚的穿山甲鳞片,共计3.9千克。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穿山甲鳞片属于禁止携带物。检疫人员对其扣留后,现场检疫排查时发现,穿山甲鳞片中带有多头蜱虫。于是立即送该局技术中心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进行检测。
经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发现死亡蜱虫14只。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硬蜱科花蜱属,其中雌性4只,雄性10只。但进一步鉴定其种类时,却几经波折。据该实验室主任田洁介绍,首先,在《中国口岸常见医学媒介生物鉴定图谱》中无法查询与之匹配的蜱种。随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经DNA提取、基因测序、基因比对,仍无法在现有基因数据库(美国Genbank)中找到完全匹配的蜱种。后来,依据该类蜱虫寄主为穿山甲和来源地为非洲赤道几内亚的特征,技术人员从两篇外国文献中,发现了一种蜱虫外形图片与此次截获的蜱虫高度一致,遂初步确定该种蜱虫为硬蜱科花蜱属的Amblyomma compressum(拉丁种名,国内尚无中文种名)。
为了进一步明确“蜱种”,技术人员将蜱虫送我国蜱虫分类领域的权威专家——许荣满教授进行复核,在国内现有的蜱虫鉴定资料无法确定种类的情况下,许教授依据一位俄罗斯蜱虫鉴定权威专家发表的专门研究非洲花蜱属种类的鉴定文献,最终复核认定该批蜱虫全部为硬蜱科花蜱属的Amblyomma compressum,并确定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并鉴定的蜱种。
小小蜱虫危害很大
“洋蜱”身份明确了,其危害性就有据可查了。田洁介绍,该蜱主要传播立克次体病——非洲蜱咬热。有资料显示,在去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旅行回国后得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的人群中,5.6%的人是因为感染了非洲蜱咬热。因此,该蜱是一种可能携带病原体的重要医学媒介生物。
田结介绍,人被蜱叮咬后24小时~48小时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轻者局部仅有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或瘀斑,重者瘀点周围有明显的水肿性红斑或丘疹、水疱,时间稍久可出现坚硬的结节,抓破后形成溃疡,结节可持续数月甚至两年不愈。软蜱刺伤后有时能引起组织的坏死。某些蜱在叮咬人的同时可将唾液(或卵巢)中能麻痹神经的毒素注入宿主体内,引起“蜱瘫痪症”,表现为上行性麻痹,最后可因呼吸中枢受侵而死亡,特别多见于儿童。还有不少蜱可引起“蜱咬热”,在蜱咬后1日至2日,有畏寒、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既然蜱虫危害这么大,可为什么还有人千方百计地带穿山甲鳞片闯关呢?原来穿山甲鳞片是一味名贵中药,能够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疔痈、肿瘤等病症,且非洲地区价格便宜,因此经常被旅客携带回国。但当地卫生条件差,对该类物品仅作简单处理甚至不做处理,因此携带医学媒介生物及各类传染病的风险极高。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
据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旅检处副处长夏云成介绍,近年来,该局多次在旅客携带物中发现穿山甲等动物鳞片以及动物尸体、动物皮张等动物产品。仅今年,检疫人员就截获穿山甲鳞片26批次、18.1千克。他说,这些动物产品都容易携带蝇类、蜱类等医学媒介生物,而蝇类不但通过骚扰、吸血、寄生等方式直接危害人类,而且通过机械性携带传播诸如霍乱、伤寒、结核、痢疾、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阿米巴痢疾、蛔虫等多种疾病。非洲采采蝇还可传播非洲锥虫病(俗称“昏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动物产品携带医学媒介生物及各类传染病风险极高,此次穿山甲鳞片中截获罕见蜱虫再次警示了入境旅客携带物检疫查验的重要性。针对这些情况,北京局表示,该局将进一步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强对旅客携带物的现场查验:一是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非洲地区卫生条件差,旅客携带物中动物产品截获率高等特点,将非洲航班列为重点航班,对来自非洲的旅客携带物进行重点查验。二是加大查验力度,通过医学巡查、快速检测等方式,不断强化对旅客携带物查验,重点排查是否携带医学媒介生物,严防病原体通过旅客携带物跨境传播。三是对口岸排查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携带物品进行详细地检查,严防传染病及医学媒介生物的传入与传播,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链 接>>
医学媒介生物 凡是能够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或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统称为医学媒介生物。国境口岸常见的医学媒介生物包括鼠形动物类、蚤类、蚊类、蝇类、蜱类、螨类(包括恙螨类)、蜚蠊类、吸血蠓类等8类。医学媒介生物可传播数千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蠕虫等。随着全球环境条件变化以及国际间交往频繁,医学媒介生物及其携带的病原体通过旅客携带入境物进行远距离扩散成为了新型的传播途径,极易造成虫媒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蜱蜱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蜱总科。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有些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它们在吸食血液的同时还传播各种病原体。蜱总科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3个科。硬蜱体表较硬,躯体背面具几丁质盾板,软蜱躯体较软,无几丁质板。据统计,全世界总共约有蜱899种,其中约有700多种属于硬蜱科,约150种为软蜱。我国已发现的硬蜱科约10属119种,软蜱科有10余种。蜱生活史分卵、幼虫、稚虫(若虫)、成虫四个时期,不论是软蜱或硬蜱在生活过程中需要更换一至数个宿主,不仅吸血损害皮肤,而且是森林脑炎、Q热、野兔热、鼠疫、布氏杆菌病及蜱媒出血热、蜱媒斑疹伤寒、非洲蜱咬热等疾病传播媒介。常叮咬狗、猫、牛、马、鸟、兔、羊、鸡、鼠等动物,吸吮血液,也偶尔叮咬人。常栖居于墙壁、石缝、草地、树林及动物的巢穴处。
近年来,随着蜱虫叮咬致人死亡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这个体型小、威力大的害虫逐渐被人熟知。近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北京局”)在来自赤道几内亚的旅客携带物中,截获了穿山甲鳞片3批次,并从中发现罕见蜱虫。此种“洋蜱”在我国口岸尚属首次截获,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身份确定几经周折
7月16日,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局检疫人员在对某航班进行查验时,分别从3名中国籍旅客携带物中截获来自赤道几内亚的穿山甲鳞片,共计3.9千克。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穿山甲鳞片属于禁止携带物。检疫人员对其扣留后,现场检疫排查时发现,穿山甲鳞片中带有多头蜱虫。于是立即送该局技术中心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进行检测。
经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发现死亡蜱虫14只。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硬蜱科花蜱属,其中雌性4只,雄性10只。但进一步鉴定其种类时,却几经波折。据该实验室主任田洁介绍,首先,在《中国口岸常见医学媒介生物鉴定图谱》中无法查询与之匹配的蜱种。随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经DNA提取、基因测序、基因比对,仍无法在现有基因数据库(美国Genbank)中找到完全匹配的蜱种。后来,依据该类蜱虫寄主为穿山甲和来源地为非洲赤道几内亚的特征,技术人员从两篇外国文献中,发现了一种蜱虫外形图片与此次截获的蜱虫高度一致,遂初步确定该种蜱虫为硬蜱科花蜱属的Amblyomma compressum(拉丁种名,国内尚无中文种名)。
为了进一步明确“蜱种”,技术人员将蜱虫送我国蜱虫分类领域的权威专家——许荣满教授进行复核,在国内现有的蜱虫鉴定资料无法确定种类的情况下,许教授依据一位俄罗斯蜱虫鉴定权威专家发表的专门研究非洲花蜱属种类的鉴定文献,最终复核认定该批蜱虫全部为硬蜱科花蜱属的Amblyomma compressum,并确定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并鉴定的蜱种。
小小蜱虫危害很大
“洋蜱”身份明确了,其危害性就有据可查了。田洁介绍,该蜱主要传播立克次体病——非洲蜱咬热。有资料显示,在去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旅行回国后得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的人群中,5.6%的人是因为感染了非洲蜱咬热。因此,该蜱是一种可能携带病原体的重要医学媒介生物。
田结介绍,人被蜱叮咬后24小时~48小时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轻者局部仅有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或瘀斑,重者瘀点周围有明显的水肿性红斑或丘疹、水疱,时间稍久可出现坚硬的结节,抓破后形成溃疡,结节可持续数月甚至两年不愈。软蜱刺伤后有时能引起组织的坏死。某些蜱在叮咬人的同时可将唾液(或卵巢)中能麻痹神经的毒素注入宿主体内,引起“蜱瘫痪症”,表现为上行性麻痹,最后可因呼吸中枢受侵而死亡,特别多见于儿童。还有不少蜱可引起“蜱咬热”,在蜱咬后1日至2日,有畏寒、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既然蜱虫危害这么大,可为什么还有人千方百计地带穿山甲鳞片闯关呢?原来穿山甲鳞片是一味名贵中药,能够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疔痈、肿瘤等病症,且非洲地区价格便宜,因此经常被旅客携带回国。但当地卫生条件差,对该类物品仅作简单处理甚至不做处理,因此携带医学媒介生物及各类传染病的风险极高。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
据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旅检处副处长夏云成介绍,近年来,该局多次在旅客携带物中发现穿山甲等动物鳞片以及动物尸体、动物皮张等动物产品。仅今年,检疫人员就截获穿山甲鳞片26批次、18.1千克。他说,这些动物产品都容易携带蝇类、蜱类等医学媒介生物,而蝇类不但通过骚扰、吸血、寄生等方式直接危害人类,而且通过机械性携带传播诸如霍乱、伤寒、结核、痢疾、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阿米巴痢疾、蛔虫等多种疾病。非洲采采蝇还可传播非洲锥虫病(俗称“昏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动物产品携带医学媒介生物及各类传染病风险极高,此次穿山甲鳞片中截获罕见蜱虫再次警示了入境旅客携带物检疫查验的重要性。针对这些情况,北京局表示,该局将进一步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强对旅客携带物的现场查验:一是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非洲地区卫生条件差,旅客携带物中动物产品截获率高等特点,将非洲航班列为重点航班,对来自非洲的旅客携带物进行重点查验。二是加大查验力度,通过医学巡查、快速检测等方式,不断强化对旅客携带物查验,重点排查是否携带医学媒介生物,严防病原体通过旅客携带物跨境传播。三是对口岸排查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携带物品进行详细地检查,严防传染病及医学媒介生物的传入与传播,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链 接>>
医学媒介生物 凡是能够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或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统称为医学媒介生物。国境口岸常见的医学媒介生物包括鼠形动物类、蚤类、蚊类、蝇类、蜱类、螨类(包括恙螨类)、蜚蠊类、吸血蠓类等8类。医学媒介生物可传播数千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蠕虫等。随着全球环境条件变化以及国际间交往频繁,医学媒介生物及其携带的病原体通过旅客携带入境物进行远距离扩散成为了新型的传播途径,极易造成虫媒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蜱蜱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蜱总科。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有些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它们在吸食血液的同时还传播各种病原体。蜱总科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3个科。硬蜱体表较硬,躯体背面具几丁质盾板,软蜱躯体较软,无几丁质板。据统计,全世界总共约有蜱899种,其中约有700多种属于硬蜱科,约150种为软蜱。我国已发现的硬蜱科约10属119种,软蜱科有10余种。蜱生活史分卵、幼虫、稚虫(若虫)、成虫四个时期,不论是软蜱或硬蜱在生活过程中需要更换一至数个宿主,不仅吸血损害皮肤,而且是森林脑炎、Q热、野兔热、鼠疫、布氏杆菌病及蜱媒出血热、蜱媒斑疹伤寒、非洲蜱咬热等疾病传播媒介。常叮咬狗、猫、牛、马、鸟、兔、羊、鸡、鼠等动物,吸吮血液,也偶尔叮咬人。常栖居于墙壁、石缝、草地、树林及动物的巢穴处。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