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敢于创新 大胆探索 精准服务——江西“国检监管区”建设成效显著

2017年01月10日 09:41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7-01/06/content_78699.htm?div=-1

2016年10月12日,经质检总局批准,全国内陆首个国检监管区——“中国内陆口岸(江西)国检监管试验区”在赣州挂牌,标志着国检监管区上升为国家层面,“江西模式”破茧而出。在区内可以一站式办理报检、检验检疫、签证放行等手续,实现了进境木材口岸无需开箱查验,直通监管区。2016年1月至11月,监管区进口木材同比增长277.67%,出口家具同比增长320.97%。对此,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批示:感谢质检总局的支持!

国检监管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国检监管”原则,分为工业园区型、农业示范区型、产业聚集区型、循环经济区型、大项目型和龙头企业型6种模式。通过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九江理文进境废纸国检监管区和进贤医疗企业国检监管区等成功模式的示范效应,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省已建成并运行国检监管区12个,已经申请建设的国检监管区有13个。

抓住“一个点”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在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的形势下,面临巨大的压力,地方政府正在全力寻找产业转型发展的抓手。江西局通过对监管模式的创新,抓住了地方政府需要贸易便利化的关注点,推动国检监管区的建设试点,帮助地方党委政府找到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促成地方党委政府在国检监管区建设试点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土地、财税、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制定“二个标准”

在国检监管区建设过程中,江西局对监管机制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中国内陆口岸国检监管区建设要求》和《中国内陆口岸国检监管区建设符合性评价规范》二个SN标准。目前,这二个标准已通过国家认监委评审,将向全系统推广。

发挥“三个作用”

国检监管区的建设不仅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对检验检疫的监管工作带来三个变化。

——改变了监管方式。将原来分散在企业监装的粗放型传统检验检疫监管模式,转变为建立集装箱查验监管区,对进出境货物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监装、集中查验放行的新的集约型封闭式监管模式,对进出监管区的货物有放行控制权。

——提高“一体化”联合。集中查验强化与当地政府、口岸主管部门、海关、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合作联系,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机制。

——促进把关效率提升。分别代表江西省内的五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圈内管理集中查验,为检验检疫保障国门安全提供了工作平台。

打造“四个平台”

——“一带一路”的节点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平台。江西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双覆盖区域。通过国检监管区打造内陆口岸,将强有力地助推江西经济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上海自贸区经验可复制推广的承接平台。质检总局提出了八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制度,让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在江西落地,国检监管区就是最好的承接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的平台。

——“三个一”和“三互”实验的平台。在内地建设国检监管区,是在内陆地区有效实现关检“三个一”和“三互”监管模式,简化了工作流程,密切了检验检疫、海关等相关部门的沟通,最终实现了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产业集聚的引擎平台。建设国检监管区,促进了产业发展要素培育与提升,进而促进产业集聚。如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的建成并运行,促使赣州市申请注册进出口经营权的家具企业由监管区建成前的1家增至180多家,带动产生产业集聚效应。

取得“五大成效”

——促进了外贸便利化。国检监管区建设,把口岸搬进工业园、农产品示范区、物流园、企业里,大大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了检验检疫周期、降低了企业成本。

——促进了优势产业大发展。国检监管区建设大幅降低了当地进出口商品的物流成本,以欧基港全程物流成本为例来计算(每40尺集装箱),2011年需要17000美元,到2016年仅需7000美元。

——促进了招商引资。国检监管区建设,实行集中查验环节少、周期短、成本低,享有政府补贴,形成“政策洼地”,必然带来虹吸效益。对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聚、扩大招商引资、促进江西外贸做大做强起到了积极作用。

——执法有效性显著提升。国检监管区实现了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相关数据的聚集,使执法场所得到保障,也为规范执法提供了平台,提高了集中监管查验场地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检验检疫部门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国检监管区建设,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质检总局领导以及地方各级领导充分肯定,仅赣州国检监管区2年间就接待全国各类考察团6397人次,省部级以上干部60余人次。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