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机遇 推动新发展——湖北检验检疫局支持自贸区建设纪实
2016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湖北省设立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湖北进一步扩大开放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6年12月5日,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与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会谈时表示,质检总局非常关注和支持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并要求湖北检验检疫局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便利化的通关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大力促进“品质湖北”建设。
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湖北自贸区由武汉、宜昌、襄阳三大片区构成,自贸试验区方案也很快出炉,涵括的200多项改革试验涉及检验检疫、海关、工商等50多个部门。湖北局提前进行跟踪研究和政策储备,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在湖北自贸区获批当月,该局迅速成立服务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自贸区对相关企业和单位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27条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意见向省政府汇报。此外,该局还派人赴深圳、珠海等地学习,结合湖北自贸区定位和检验检疫工作职能,采取措施推动湖北自贸区建设。
——释放制度创新红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根据湖北自贸区发展定位和产业优势,提出“自贸区信息化围网”概念,通过建设“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围网,使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政策走出特殊监管区物理围网,进而在自贸区120平方公里内整体适用。该局大力推进检验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实施检验检疫分线监督管理,探索实施“预检核放、通检通放、即检即放、后检先放、免检直放”等分类监管模式,更好地服务湖北外贸提速升级。通过预检核销、分线监管、分送集报等手段,以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检验检疫先行先试,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综保区营商环境优化,目前已有近500家企业入驻。
——行政审批做“减法”,企业活力做“加法”。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需求,对出入境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实施风险管理,缩短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对低风险特殊物品审批期限放宽至12个月。在实行企业分类、产品分级的动态监管的基础上,实施简化审批、分批核销、后续监管模式,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增添活力。目前,位于自贸区的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全国108个生物产业园区排第二。在其带动下,湖北省主营收入过亿的生物企业已超过200家。
——对标国际水平,服务贸易便利化。加快与国际贸易先进规则接轨,采用“企业信用管理、商品风险分类”方式,实现无纸化运作,检验检疫无纸化申报率、无纸化通关率均达100%,企业由需一个工作日改为一小时内完成报检并获得审单指令。支持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区港一体化”和多式联运建设,推进内河水运口岸快速查验系统与武汉港阳逻、花山等港区电子数据交换中心EDI数据互联互通,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物流监控信息、查验信息、放行信息、企业资信等信息全面共享,目前经武汉港至综保区货物全部实现区内申报、口岸放行、区内检验检疫的直通流程。
——助力供给侧改革,推动新业态发展。开发跨境电商业务系统,对跨境电商实施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质量安全监测,形成分拣线“一机双屏双控”查验新模式。在保证执法独立性的同时,做到信息全收集、物流全监控闭环监管,实现电子商务企业订单流、代理报检企业报单流和物流仓储企业货物流三流合一,全程无纸化电子核放,显著缩短了跨境包裹通关时间。现已有52家电商企业和1560种商品完成跨境电商备案并开展跨境直邮业务。支持在自贸区设立中部地区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对武汉光谷国际保税交易展示中心采取“预检验核销”检验监管模式,通关流程时间较之前缩短50%,特别是进口酒类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并促进快速消费品、生鲜食品、进口水果等商品展示仓储、分拨等新业态发展。
——深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把关服务信息化水平。全力服务湖北开放先导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落实“三互”大通关;支持湖北自贸区依托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自贸区信息化围网,推进自贸区检验检疫电子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实现区内企业、相关单位与检验检疫机构申报信息、物流信息和监管信息共享,加快货物在区内自由流动和跨区流转。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将正式挂牌,湖北局在推进湖北构筑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方面,将不断探索、先行先试,提高通关便利化,全力支持“品质湖北”建设。
2016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湖北省设立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湖北进一步扩大开放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6年12月5日,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与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会谈时表示,质检总局非常关注和支持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并要求湖北检验检疫局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便利化的通关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大力促进“品质湖北”建设。
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湖北自贸区由武汉、宜昌、襄阳三大片区构成,自贸试验区方案也很快出炉,涵括的200多项改革试验涉及检验检疫、海关、工商等50多个部门。湖北局提前进行跟踪研究和政策储备,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在湖北自贸区获批当月,该局迅速成立服务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自贸区对相关企业和单位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27条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意见向省政府汇报。此外,该局还派人赴深圳、珠海等地学习,结合湖北自贸区定位和检验检疫工作职能,采取措施推动湖北自贸区建设。
——释放制度创新红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根据湖北自贸区发展定位和产业优势,提出“自贸区信息化围网”概念,通过建设“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围网,使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政策走出特殊监管区物理围网,进而在自贸区120平方公里内整体适用。该局大力推进检验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实施检验检疫分线监督管理,探索实施“预检核放、通检通放、即检即放、后检先放、免检直放”等分类监管模式,更好地服务湖北外贸提速升级。通过预检核销、分线监管、分送集报等手段,以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检验检疫先行先试,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综保区营商环境优化,目前已有近500家企业入驻。
——行政审批做“减法”,企业活力做“加法”。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需求,对出入境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实施风险管理,缩短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对低风险特殊物品审批期限放宽至12个月。在实行企业分类、产品分级的动态监管的基础上,实施简化审批、分批核销、后续监管模式,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增添活力。目前,位于自贸区的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全国108个生物产业园区排第二。在其带动下,湖北省主营收入过亿的生物企业已超过200家。
——对标国际水平,服务贸易便利化。加快与国际贸易先进规则接轨,采用“企业信用管理、商品风险分类”方式,实现无纸化运作,检验检疫无纸化申报率、无纸化通关率均达100%,企业由需一个工作日改为一小时内完成报检并获得审单指令。支持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区港一体化”和多式联运建设,推进内河水运口岸快速查验系统与武汉港阳逻、花山等港区电子数据交换中心EDI数据互联互通,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物流监控信息、查验信息、放行信息、企业资信等信息全面共享,目前经武汉港至综保区货物全部实现区内申报、口岸放行、区内检验检疫的直通流程。
——助力供给侧改革,推动新业态发展。开发跨境电商业务系统,对跨境电商实施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质量安全监测,形成分拣线“一机双屏双控”查验新模式。在保证执法独立性的同时,做到信息全收集、物流全监控闭环监管,实现电子商务企业订单流、代理报检企业报单流和物流仓储企业货物流三流合一,全程无纸化电子核放,显著缩短了跨境包裹通关时间。现已有52家电商企业和1560种商品完成跨境电商备案并开展跨境直邮业务。支持在自贸区设立中部地区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对武汉光谷国际保税交易展示中心采取“预检验核销”检验监管模式,通关流程时间较之前缩短50%,特别是进口酒类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并促进快速消费品、生鲜食品、进口水果等商品展示仓储、分拨等新业态发展。
——深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把关服务信息化水平。全力服务湖北开放先导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落实“三互”大通关;支持湖北自贸区依托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自贸区信息化围网,推进自贸区检验检疫电子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实现区内企业、相关单位与检验检疫机构申报信息、物流信息和监管信息共享,加快货物在区内自由流动和跨区流转。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将正式挂牌,湖北局在推进湖北构筑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方面,将不断探索、先行先试,提高通关便利化,全力支持“品质湖北”建设。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