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标准助力中国羊绒畅行“一带一路”

2017年11月09日 09:52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7-11/09/content_96811.htm?div=-1

近日,上海检验检疫局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纺织品山羊绒绵羊毛定量DNA检测荧光PCR法》顺利通过审定。该标准是国内外首次将DNA技术运用到羊毛羊绒的定量检测中,能有效鉴定羊绒中混入细羊毛、脱鳞羊毛、拉伸羊毛等以次充好的问题。运用该技术,上海局成功帮助国内羊绒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称中国羊绒含精含杂、出口受阻的难题,助力我国正品羊绒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切实保障国内企业的利益。

羊绒贸易面临考验

羊绒产自山羊,集纤细、柔软、滑糯、保暖等特点于一身,被称为纤维界的“软黄金”。山羊严苛的生存环境决定了羊绒产量有限,资源稀缺,羊绒主要产自中国、印度、伊朗和蒙古。无论数量还是品质,我国的羊绒都是最优的,产量占了全世界产量的75%,出口创汇可观,也对西部经济有着重要作用。谁曾想到,这羊绒却被卡在了边境。原因是外国人怀疑羊绒里掺有廉价的细羊毛。为了牟取高额利益,一些不法商贩在加工过程中将细羊毛、脱鳞羊毛、拉伸羊毛等混入羊绒中以次充好,毁坏了我国羊绒的整体声誉。

一直以来,羊绒羊毛检测依靠人工分辨纤维形态,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近年来,由于牧民片面追求高产,饲养杂交山羊,导致羊绒纤维直径变粗,鳞片变厚。羊毛和羊绒的直径、表面鳞片高度及鳞片厚度等本身存在一定的交叉,加之越来越先进的造假技术,分辨准确度难以保证。国外常以掺假、诚信等问题对中国羊绒设置贸易壁垒。CCMI(国际山羊绒与驼毛制造商协会)的主席每年都会到中国百货公司采购羊绒衫回去做检测,连续多年指责中国商家不诚信、掺假等问题,要求公开道歉和赔偿。由于缺乏统一、具有公信力的检测标准,我们也只能任人诋毁。

技术赢得国际声誉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是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的重要技术基础。上海局工业品中心作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直致力于利用技术优势发挥公益职能,运用无形的武器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从2007年开始,工业品中心筹建DNA检测实验室,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2015年5月,在第84届国际毛纺大会上,中心技术专家向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介绍了“基于DNA技术的羊绒羊毛混合物定量检测方法”,并获得了标准立项(DTM-68)。由工业品中心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纺织品山羊绒绵羊毛定量DNA检测荧光PCR法》顺利通过审定。该标准是国内外首次将DNA技术运用到羊毛羊绒定量检测中,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相关技术迎来国际声誉。

不久前,国际知名品牌杰尼亚(ErmenegildoZegna),送来了7块低羊绒含量与棉混纺(羊绒占约5%)的面料,需要定量鉴定是否含羊绒成分。这类低含量羊绒与棉混纺的面料,由于工艺的影响羊绒通常纤维形态模糊,用一般方法无法确认。上海局工业品中心用DNA技术确认了其中羊绒的存在,维护了生产商的信誉。

助力民企走向世界

初秋的一天,中心接到了一个来自河北省青河县一个齐姓女子的电话。该女子是河北一家羊绒贸易企业的业务员,说他们公司经“一带一路”中欧火车出口到德国的一批羊绒被拒了,德方说他们做了检测,里面掺杂了羊毛,还扬言联系了瑞士的检测机构用DNA技术进行过确认。该企业听説上海检验检疫局有DNA检测技术,可以对羊绒是否掺假进行检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电话。清河县羊绒及制品出口量占全国同行业30%以上,其中80%出口到沿“一带一路”国家。很多清河的羊绒企业遇到同样的问题,国外称羊绒含精含杂,出口受阻。

中心收到样品后立即开展检测,经过对8个不同部位的样品进行分析确认样品为羊绒,只不过纤维略粗,形态不是很好。有了DNA检测结果,清河的这家羊绒贸易企业挺直了腰杆,也不惧怕德方的各种刁难了。

从前,工业品中心的技术人员只是标准的执行者,这一次,通过技术创造了新的价值,维护了国内贸易商的利益,捍卫了国家尊严,争取到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了我国优质羊绒通过“一带一路”进入国际市场。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