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山东莱芜检验检疫局助推辖区外贸发展纪实

2017年02月16日 09:26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7-02/16/content_80903.htm?div=-1

2016年岁末,一份《莱芜检验检疫局关于我市出口企业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利用情况分析的报告》摆在了中共山东省莱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梅建华的案头。

报告显示,2016年,山东莱芜检验检疫局通过发挥签证管理职能、推进签证管理改革、强化优惠政策宣传、积极应对国外退证查询,签发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数量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5%和50%,出口企业享受关税减让968.8万美元,主要自贸协定的利用率超过80%以上,是全省平均利用率的2倍。

梅建华作出批示:“我市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取得可喜成绩,其中凝聚了山东检验检疫局和莱芜检验检疫机构的艰辛努力,对此表示衷心感谢。望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挥职能、技术、信息优势,为推动我市外贸工作和标准经济质量强市建设作出新贡献。”

莱芜局局长胡正明说:“不仅是原产地证签发数量实现大幅度增长,2016年我局检验检疫批次同比增长28%,增幅居全省第一,货值同比增长34%,增幅列全省第二。在当前外贸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按照山东局党组“一心一意促发展”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意识,优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努力做到速度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好,推动莱芜外向型经济逆势上扬。

莱芜局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全力服务莱芜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结合自身职责,充分发挥职能、技术、信息优势,积极参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6年,莱芜局通过对检验检疫工作中掌握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认为在莱芜广泛种植的山楂产业目前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为了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莱芜局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山楂产业课题调研组。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调研组走遍了全市所有的山楂生产基地和企业,开展第一手调查,并走访农业、林业、商务等相关部门,全面了解莱芜市山楂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

在此基础之上,调研组形成了《莱芜检验检疫局关于莱芜市山楂业发展调研的报告》,从龙头带动、标准引领、精细发展、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受到了莱芜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调研组成员、动植物检验检疫科科长董波深有感触地说:“调研虽然非常辛苦,但是非常有意义,特别是看到市政府领导对调研报告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很有成就感。”

莱芜作为全国最大的生姜产区和出口基地,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出口食品农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品牌效应不够突出的问题。2016年,莱芜局深刻领会“供给侧改革”的战略部署,面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低迷、市场需求不旺和农产品价格不稳的严峻形势,把引导企业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列入全年重点工作,出台精准帮扶措施,开展系列提质增效活动,助推企业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变价格优势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

莱芜局整合辖区内的检企科研资源,成立由检验检疫部门及出口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出口腌渍姜片质量安全管理提升课题研究组”“输美低酸罐头及酸化食品质量提升课题组”。通过开展一系列标准和产品研发活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提高,“高精深”产品的档次也在不断提升,逐步涌现出姜蒜泥罐头、黑蒜、辣椒酱、青芥辣、果蔬汁等诸多品种,走出了以往莱芜出口食品围着姜蒜打转转的困境,“姜老大”“开心菜”“头道菜”“卖姜翁”等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2016年,曾经熙熙攘攘的莱芜局报检大厅突然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现在我们全面推行出口企业电子化管理和无纸化报检,报检员来得少了,但是通关速度却更快了。”检务与综合业务科副科长徐可这样解释。

莱芜局从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推进“两个清单”建设,建立“双随机”查验管理系统,提高监管效能,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引入“合格假定”理念,对监管正常的企业实施“快速核放”“即报即放”等放行模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全力打造“速度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好”的“三最”口岸,便利企业快进快出。

“2016年,我局辖区出境检验检疫平均流程为0.14天,同比下降81%,仅为全省出境检验检疫平均流程时长的三分之一,”徐可自豪地说,“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努力使检验检疫成为通关放行链条上最便捷的一环。”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