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创新初级农产品监管模式 打造特色“三最”口岸

2017年03月31日 09:31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7-03/31/content_83954.htm?div=-1

今年以来,山东枣庄检验检疫局积极探索初级农产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打造内陆初级农产品特色“三最”口岸,在风险管理、分类管理、信用管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辖区初级农产品特点,出台措施彻底解决初级农产品出口旺季时出货量大、人员不足、放行速度偏慢的矛盾。初级农产品监管模式改革以来,推出便企服务项目4项,前置出口放行工作事项2项,通关放行效率提高75%。

区域覆盖 满足产业需求

用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载体,按照初级农产品的地理位置分布和种植生产特点进行区域管理。示范区全覆盖管理,将示范区内的中低风险初级农产品种植区全部纳入区域管理范围,简化区域内出口注册登记程序,对区域内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文件审核合格后直接注册登记,调整企业加工场所限制,允许多点加工。

原料产区网格化管理,结合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分布特点,实行“示范区-合作社-种植户”三级联动,以专业合作社为基本单元,按照地理分界对原料种植区进行网格化划分,每个网格作为一个原料监管区,按照网格监管区实施抽检,同一生产季、同一网格监管区原则上仅实施一次全项目监督,抽检合格后允许该监管区所有原料出口,以此鼓励农业投入品的规范使用,推动标准化生产。

服务前置 强化源头监管

主动融入地方战略,对特色优质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协同地方政府培育和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对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如“滕州马铃薯”等实施优惠措施,对认定标志产区参照示范区给予同等待遇,主动做好技术帮扶,融入地方政府农产品对标提升活动,积极指导帮扶有条件企业推行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AP),推荐进入国家“三同”平台,进一步提高辖区优势农产品质量影响力。

检测把关前置,建设追溯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原料预检制度,归纳初级农产品生产特点和质量风险,将农产品检验检测节点由出口环节提前到采收环节,在收获入仓时集中开展检验检测,实行同一批次原料出厂分批核销。技术服务前置,推进农产品规范化种植管理,联合地方部门实现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及时向产业相关方提供国外市场要求、技术法规、标准及警示通报等信息,指导生产人员规范种植。

多方采信 实施信用放行

积极扩充采信,采信地方部门监管情况,共享病虫害普查数据、农药使用普查数据,互认农残、重金属残留检测结果,对于经农业部门检测合格的初级农产品区块免除实验室检测;采信企业符合性声明,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采信企业自检自控报告,引导企业如实申报、守法经营;采信合格第三方检测结果,避免重复检测。有效供给信用措施,在多方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做好信用信息采集,强化信用应用,对于出口信用等级B级以上的企业,采取即报即放措施。

随机核证 严格优升劣降

推进随机执法,深化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重点对出口企业的贸易合同、原料入库记录、产品自检证明、出口装运证明、出口核销等记录进行核查,主动公开行政许可办理情况,公开执法依据、检查事项和检查结果,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通报检查信息,通过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促进环境公平,推进社会共治。注重结果应用,建立企业约谈制度,细化信用联动调整制度,完善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实行动态监管,周期调整信用级别,实施优升劣降,即时调整放行模式;坚持以查促提,力行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