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准入

上海检验检疫部门支持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三同”给食品行业带来新气象

2017年04月19日 08:51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7-04/19/content_84948.htm?div=-1

今年初,一份新证书让上海清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欢欣鼓舞——由上海检验检疫局核发的《出口食品企业备案证书》让这家企业实现外贸出口“零的突破”,首次对澳大利亚、加拿大出口3批食品,包括厚百叶、豆腐衣、素鸡片、粢饭糕,总货值超过6万美元。

货值虽小,但意义重大。这主要得益于“同线同质同标”(以下简称“三同”)工程。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考察质检工作时首次提出“三同”工作要求和目标。这项工作在2016年逐步发展壮大,201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得到出口企业广泛关注和认可。

内销产品“求出口”

成立于1998年的上海清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国际领先、国内最先进的豆制品冷链生产流水线86条、面制品冷链生产流水线45条。每年可生产豆制品36000吨(投豆量),面制品20000吨。

近年来,随着海外华人增多,海外市场对中国豆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前,流通在国际市场的中国豆制品大都产自小企业,驰名国内市场的清美食品曾多次被海外经销商提及,“求出口”的呼声逐渐强烈。

2007年和2010年,清美公司接连两次向上海南汇检验检疫局申请出口食品备案,均通过考核并获证,但由于一年内没有及时拓展外贸渠道而被取消资质。2015年底,企业再次提出申请,南汇局派业务骨干多次上门提供法规咨询和技术指导。2016年6月,企业第三次获得出口食品企业备案资质。

豆制品富含蛋白,加工过程任何环节控制不到位,就会埋下腐败变质风险。况且,出口产品还要长途运输,必须将微生物风险防控纳入重点考虑范围。因此,清美公司生产的每批产品都送实验室检验。在此基础上,南汇局补充企业实验室检测能力不及的致病菌项目,为企业首轮出口加上双保险。

外销产品“求进口”

上海张小宝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也是一家豆制品生产企业,其前身为创立于1987年的上海福生豆制食品有限公司。创立当初,“挣外汇”是最时髦的词语。老板张小宝一直致力于做出口生意,30多个特色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积累了较高的口碑和稳定的客源。2012年,该公司迎来发展巅峰,出口额一度达到1600万元。

然而,近年来外贸汇率一再下滑,出口生意变得难做。看到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张小宝把眼光重新投向国内,渴望在旺盛的内需市场分一杯羹。但是,由于国内认知度不高、销售渠道闭塞,内销市场一直没有打开。

畅销海外的张小宝,根本不担心产品质量,而是担忧如何在强手如云的国内豆制品市场打出金字招牌。

而“三同”工程的推动,为其提供了一个面向国内市场的重要推广平台。看着上海地区大量食品出口企业实现“三同”并顺利与麦德龙、沃尔玛、华润万家等知名商超对接,张小宝心动了。

2017年春节刚过,该公司向南汇局递交了资料,将全部出口产品登录“三同”平台,让“张小宝”品牌在国内市场找到全新的出路。

一个平台“显神奇”

一出一进,这两家销售模式截然相反的豆制品生产企业,通过一个平台找到了出路。这是南汇局推进“三同”工程的一个成功案例,更是“三同”工程在全国范围推广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科学管理经验,建设了大批外向型现代化食品加工厂。目前,在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的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企业近两万家,出口食品合格率保持在99.9%以上。这些企业严格遵照国际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赢得了消费者好评,也推动我国建起较完善的保障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在这一背景下实施的“三同”工程,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买到与国际市场同样优质、价格合理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是一场供给侧质量革命,有利于我国食品出口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增加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据统计,2016年,国内共有1150家企业加入“三同”工程,通过平台获得新增订单额达55.6亿元。其中,上海有21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登录“三同”平台,一年内销额增加8241万元。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