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推进指定口岸建设
在2017年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也是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屏障。为保护我国环境安全、消费者健康和经济安全,质检总局秉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思想,对进口重点敏感产品实施指定口岸制度,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水果、种苗、粮食、食用活水生动物等进口重点敏感产品的检验检疫指定口岸建设制度。
一、加强指定口岸建设是“保安全促发展”的现实需要
通过指定口岸建设,能有效解决国门安全和便利贸易的矛盾,提升检验检疫工作效能。
是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输入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应当在进境口岸实施检疫。”实施指定口岸制度,是检验检疫依法履职的体现。
是保障非传统安全的举措。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实施指定口岸制度,是出于对维护包含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需要的考虑。如:进口粮食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安全有潜在风险。又如:对进口植物种苗实施指定口岸、隔离检疫等制度,实践证明对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行之有效。
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保障。实施指定口岸制度,重点敏感农产品等只有通过具备相应设施设备、检疫专业人员和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的口岸才能入境。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有条件针对产品风险特点,给予更多的贸易便利措施,加速通关通检。
是助推转型升级的途径。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农产品进口带来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口岸进出口增长乏力,港口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开展指定口岸建设,有利于利用口岸对腹地的辐射优势,优化发展农产品进口,促进产业和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强港强口岸目标。
二、指定口岸可持续发展需要突破相关制约因素
《国务院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地方依托口岸发展经济……在有条件的口岸支持建设检验检疫指定口岸”。这是对检验检疫部门实施“指定口岸”建设工作的肯定与支持。但是,指定口岸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进一步突破相关制约因素。
思想认识有待统一。当前,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于实施指定口岸制度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认识。而近年来,检验检疫机构截获大量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安全的病虫害,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呈明显递增趋势,只有强化口岸一线屏障作用,方能确保安全进口。
发展布局有待科学规范。指定口岸建设既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发展现实状况和相关优势,又要考虑港口口岸运输网络、辐射能力、物流水平等因素。因此,指定口岸建设要针对当地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有待完善。指定口岸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原则。目前,许多口岸的基础设施,如农产品需要的特殊运输、储存设施和冷链产品需要的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等还不完善。同时,口岸查验设施标准不一,查验机构和人员配置不均,执法能力不齐等问题突出。此外,缺乏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后期配套措施,如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需要进一步跟上。
三、指定口岸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
要始终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在把关农产品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产品进口贸易和产业发展。
正确定位,明确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要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出发,以契合地区产业发展为导向,围绕口岸和地区发展特点,以风险分析为手段深化研究,推动口岸有序建设、促进地区健康发展、保障国家安全。
协调合作,加大政策支持。把握对贸易影响最小原则,筛选出实施指定口岸制度的领域和范围。拓宽相关产品进口渠道和产品种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寻求政府在产业政策、土地供应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同时,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相关政策与技术服务,汇聚各方资源,打造联防联控机制。
多管齐下,完善基础设施。在口岸要加大硬件建设投入,支持企业场地、库房及运输网络建设。发展相关市场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做好检验检疫业务储备和技术储备,高标准打造。以宁波梅山口岸为例,其具备全国领先的现场查验、检疫处理和实验室检测等检验检疫设施,已成为全国进境罗汉松特定口岸建设的参照标准。
创新手段,实施智慧监管。检验检疫部门在指定口岸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监管与服务并重职责,优化作业流程,打造一体化口岸电子应用平台,开展智慧动植检建设,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手段,推动传统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智能化和智慧化转变,提高检疫监管效能。
在2017年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也是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屏障。为保护我国环境安全、消费者健康和经济安全,质检总局秉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思想,对进口重点敏感产品实施指定口岸制度,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水果、种苗、粮食、食用活水生动物等进口重点敏感产品的检验检疫指定口岸建设制度。
一、加强指定口岸建设是“保安全促发展”的现实需要
通过指定口岸建设,能有效解决国门安全和便利贸易的矛盾,提升检验检疫工作效能。
是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输入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应当在进境口岸实施检疫。”实施指定口岸制度,是检验检疫依法履职的体现。
是保障非传统安全的举措。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实施指定口岸制度,是出于对维护包含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需要的考虑。如:进口粮食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安全有潜在风险。又如:对进口植物种苗实施指定口岸、隔离检疫等制度,实践证明对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行之有效。
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保障。实施指定口岸制度,重点敏感农产品等只有通过具备相应设施设备、检疫专业人员和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的口岸才能入境。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有条件针对产品风险特点,给予更多的贸易便利措施,加速通关通检。
是助推转型升级的途径。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农产品进口带来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口岸进出口增长乏力,港口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开展指定口岸建设,有利于利用口岸对腹地的辐射优势,优化发展农产品进口,促进产业和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强港强口岸目标。
二、指定口岸可持续发展需要突破相关制约因素
《国务院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地方依托口岸发展经济……在有条件的口岸支持建设检验检疫指定口岸”。这是对检验检疫部门实施“指定口岸”建设工作的肯定与支持。但是,指定口岸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进一步突破相关制约因素。
思想认识有待统一。当前,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于实施指定口岸制度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认识。而近年来,检验检疫机构截获大量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安全的病虫害,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呈明显递增趋势,只有强化口岸一线屏障作用,方能确保安全进口。
发展布局有待科学规范。指定口岸建设既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发展现实状况和相关优势,又要考虑港口口岸运输网络、辐射能力、物流水平等因素。因此,指定口岸建设要针对当地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有待完善。指定口岸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原则。目前,许多口岸的基础设施,如农产品需要的特殊运输、储存设施和冷链产品需要的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等还不完善。同时,口岸查验设施标准不一,查验机构和人员配置不均,执法能力不齐等问题突出。此外,缺乏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后期配套措施,如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需要进一步跟上。
三、指定口岸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
要始终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在把关农产品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产品进口贸易和产业发展。
正确定位,明确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要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出发,以契合地区产业发展为导向,围绕口岸和地区发展特点,以风险分析为手段深化研究,推动口岸有序建设、促进地区健康发展、保障国家安全。
协调合作,加大政策支持。把握对贸易影响最小原则,筛选出实施指定口岸制度的领域和范围。拓宽相关产品进口渠道和产品种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寻求政府在产业政策、土地供应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同时,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相关政策与技术服务,汇聚各方资源,打造联防联控机制。
多管齐下,完善基础设施。在口岸要加大硬件建设投入,支持企业场地、库房及运输网络建设。发展相关市场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做好检验检疫业务储备和技术储备,高标准打造。以宁波梅山口岸为例,其具备全国领先的现场查验、检疫处理和实验室检测等检验检疫设施,已成为全国进境罗汉松特定口岸建设的参照标准。
创新手段,实施智慧监管。检验检疫部门在指定口岸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监管与服务并重职责,优化作业流程,打造一体化口岸电子应用平台,开展智慧动植检建设,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手段,推动传统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智能化和智慧化转变,提高检疫监管效能。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