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检验检疫局优化营商环境,在自贸试验区又推出“重磅”利好——集装箱货物检疫处理前置
春风绿海西,改革正当时。近日,厦门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厦门局)再出“重磅”利好——率先国内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全面推行口岸检疫处理前置模式。
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流程再造”。为了这个“前置”,厦门局酝酿了整整两年,新政策的出台将惠及厦门口岸数百万进境集装箱。
厦门,东南沿海重要枢纽大港。2016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960万标箱,位居国内第七。集装箱货轮往来,带来贸易繁荣,也潜藏着疫病疫情传播风险。对此,检验检疫部门必须对来自传染病疫区的集装箱货物实施消毒、除鼠、除虫等措施。这些措施称作“集装箱货物检疫处理”。
港口要发展,进出境集装箱量势必增加,按原有检疫流程实施处理,将难以满足贸易便利化要求。“有没有更好的口岸检疫监管模式?能否在有效拦截国外传染病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通关速度?”厦门检验检疫局党组抛出命题。
改革,就是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自贸试验区改革更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厦门局成立了攻坚小组,深入电子口岸公司、港口运营企业、船舶代理企业调研,听取各方对检疫处理工作的建议和需求。
经过半年不懈努力,攻坚小组“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检疫处理前置模式浮出水面。这一新模式,改变了以往集装箱货物报检后进行检疫处理方式,检验检疫部门在船舶靠岸之前就通过船舶代理提供的舱单信息筛选需做检疫处理的集装箱,并在卸船第一时间将这些集装箱运送到检疫处理区,实现检疫处理零等待、全覆盖。
然而,要实现“前置”,就必需确保舱单信息准确及时。事实上,国内多个口岸曾构想过“检疫处理前置”模式,但始终受阻于无法获得完成的舱单信息。为此,攻坚小组多方协调,对舱单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保障港口信息系统、装卸作业流程、检疫处理场地等满足检疫处理要求。
为应对新模式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厦门局多次召开会议,并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告知企业,增进沟通,消除误解。建立电子口岸、港口运营企业、船舶代理企业和检验检疫部门四方联络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实际运行当中和企业反映的问题,打消企业对新模式的顾虑。
今年3月15日起,厦门局在东渡和海沧口岸试点推行口岸检疫处理前置模式。3月17日上午,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的小陈像往常一样前往检疫处理公司,为前天晚上抵达厦门海天码头的集装箱货物联系检疫处理。他惊喜地发现,这批集装箱已于16日上午实施检疫处理。他只需在网上对货物完成电子申报,如果无需查验,货物可以马上放行。
“真没想到,检疫处理太快了。”小陈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通关时间至少比过去快了整整一天,码头的吊箱移箱费用也节省下来了。”
目前,“口岸检疫处理前置模式”已被列入厦门自贸试验区42项全国首创举措之一。厦门友达光电有限公司是受惠者之一,短短一个月,就有155个集装箱享受到这一便利。该公司运务部的温经理告诉记者:“每个集装箱少了操作费用60元,速度比原来至少快了一天。这些还是保守估计,还不算上滞箱费、堆存费等物流费用。”
截至4月26日,厦门口岸共有14687个需做检疫处理的集装箱受惠。按照平均每个集装箱通关时间缩短至少一个工作日,减少一次码头的吊箱移箱作业计算,可为企业节约费用近百万元,节省通关时间近1.5万天。
新模式还为港口发展带来明显优势。港口运营企业可主动根据舱单信息,提前判定集装箱是否需要检疫处理,从而合理安排运力,提高作业效率80%。与此同时,新模式也让检验检疫部门更好地掌握信息,实现了对需作检疫处理集装箱货物的100%监管覆盖。
据了解,厦门营商环境评估成绩,已从2015年自贸试验区建设之前的全球第61位上升至第40位。
春风绿海西,改革正当时。近日,厦门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厦门局)再出“重磅”利好——率先国内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全面推行口岸检疫处理前置模式。
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流程再造”。为了这个“前置”,厦门局酝酿了整整两年,新政策的出台将惠及厦门口岸数百万进境集装箱。
厦门,东南沿海重要枢纽大港。2016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960万标箱,位居国内第七。集装箱货轮往来,带来贸易繁荣,也潜藏着疫病疫情传播风险。对此,检验检疫部门必须对来自传染病疫区的集装箱货物实施消毒、除鼠、除虫等措施。这些措施称作“集装箱货物检疫处理”。
港口要发展,进出境集装箱量势必增加,按原有检疫流程实施处理,将难以满足贸易便利化要求。“有没有更好的口岸检疫监管模式?能否在有效拦截国外传染病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通关速度?”厦门检验检疫局党组抛出命题。
改革,就是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自贸试验区改革更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厦门局成立了攻坚小组,深入电子口岸公司、港口运营企业、船舶代理企业调研,听取各方对检疫处理工作的建议和需求。
经过半年不懈努力,攻坚小组“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检疫处理前置模式浮出水面。这一新模式,改变了以往集装箱货物报检后进行检疫处理方式,检验检疫部门在船舶靠岸之前就通过船舶代理提供的舱单信息筛选需做检疫处理的集装箱,并在卸船第一时间将这些集装箱运送到检疫处理区,实现检疫处理零等待、全覆盖。
然而,要实现“前置”,就必需确保舱单信息准确及时。事实上,国内多个口岸曾构想过“检疫处理前置”模式,但始终受阻于无法获得完成的舱单信息。为此,攻坚小组多方协调,对舱单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保障港口信息系统、装卸作业流程、检疫处理场地等满足检疫处理要求。
为应对新模式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厦门局多次召开会议,并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告知企业,增进沟通,消除误解。建立电子口岸、港口运营企业、船舶代理企业和检验检疫部门四方联络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实际运行当中和企业反映的问题,打消企业对新模式的顾虑。
今年3月15日起,厦门局在东渡和海沧口岸试点推行口岸检疫处理前置模式。3月17日上午,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的小陈像往常一样前往检疫处理公司,为前天晚上抵达厦门海天码头的集装箱货物联系检疫处理。他惊喜地发现,这批集装箱已于16日上午实施检疫处理。他只需在网上对货物完成电子申报,如果无需查验,货物可以马上放行。
“真没想到,检疫处理太快了。”小陈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通关时间至少比过去快了整整一天,码头的吊箱移箱费用也节省下来了。”
目前,“口岸检疫处理前置模式”已被列入厦门自贸试验区42项全国首创举措之一。厦门友达光电有限公司是受惠者之一,短短一个月,就有155个集装箱享受到这一便利。该公司运务部的温经理告诉记者:“每个集装箱少了操作费用60元,速度比原来至少快了一天。这些还是保守估计,还不算上滞箱费、堆存费等物流费用。”
截至4月26日,厦门口岸共有14687个需做检疫处理的集装箱受惠。按照平均每个集装箱通关时间缩短至少一个工作日,减少一次码头的吊箱移箱作业计算,可为企业节约费用近百万元,节省通关时间近1.5万天。
新模式还为港口发展带来明显优势。港口运营企业可主动根据舱单信息,提前判定集装箱是否需要检疫处理,从而合理安排运力,提高作业效率80%。与此同时,新模式也让检验检疫部门更好地掌握信息,实现了对需作检疫处理集装箱货物的100%监管覆盖。
据了解,厦门营商环境评估成绩,已从2015年自贸试验区建设之前的全球第61位上升至第40位。
-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50号(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2021-07-07)
- 一季度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同比增长逾九成(2021-04-29)
- 人工智能查侵权 南宁海关截至4月上旬共查获涉及知识产权类货物30批次(2021-04-28)
- 从严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海关去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53万次(2021-04-27)
- 大连海关无害化销毁一批侵权货物(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