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黑作坊用洗脚水做米线 被曝光仍在生产
“黑林铺班庄村的一个米线加工作坊,抽取洗衣服、洗菜池子里的水加工米线,销往市区。那个池子甚至有人在里面洗脚,十分恶心。”近日,班庄村一村民向本报热线举报,村中436号院内的米线加工作坊长期抽取脏水生产米线。
“这家米线作坊已存在多年,长期抽取小龙潭池子里的水加工米线。很多村民都在这个池子里洗菜、洗衣服,甚至一些小孩子还会把脏东西丢入水池里。”举报者称,洗衣服和抽水机同在一个地方,洗过衣服后,池子里的水并不干净。
“不仅如此,里面生产米线的人也不注重卫生。”举报者介绍,在班庄村小龙潭旁,有一个人专门管着池子,米线作坊老板出钱给看管人员,帮忙抽水,而抽取的水则存在作坊院子里的一个水池里,然后用来加工米线。
暗访
洗衣洗脚池子水 作坊老板给钱就能抽取
7月15日晚,走进黑林铺班庄村询问小龙潭的具体方位时,面对陌生人的居民十分警惕,不断询问记者到里面干什么、找谁,还要求提供要找人的姓名。村口居民的询问,更加让人觉得要找的地方很可疑。
经过再三打听,一名租住在村里的男子带着记者来到小龙潭。在班庄村边上一处低洼的竹林边,一个简易的棚子下有两个水池,借着附近房屋照射出来的光线,能看清水池边上有五六个人在洗衣服,并不时将穿着拖鞋的脚放入池子里。
虽然池子分为两个,靠近泉眼的一个池子旁醒目地写着“不准洗衣服”,下面一个池子写着“洗衣服池”的字样,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在不准洗衣服的那个池子里洗衣服。池子旁边,摆放着一个抽水泵,抽取的水由一根塑料管子连接到边上的另一个管子里。
“这水就是抽到不远处米线加工作坊内生产米线的,特别脏。”举报者说,作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每月给管龙潭的老人点钱就可以抽水用,但这些水并不干净。
对于这个水泵,在旁边洗衣服的村民和举报者说法一样,是用于抽水到米线作坊加工米线的。
晚上10点左右,顺着抽水管道可能延伸的地方找去,在距抽水点两三百米远的一处垃圾回收地,刚好有两辆载着米线的微型面包车从昏暗的巷子里驶出来。顺着车辆出来的巷子往里看,一道大门内灯火通明,里面停放着一辆改装过的面包车,门口堆放着一堆煤炭。
大门口的一块门牌上写着“班庄村436号”,整个院子的地板上到处都是水,10多人正在忙碌着,大量米线堆放在旁边。这就是举报者所说的抽脏水加工米线的作坊。作坊十分隐蔽,如果没有人指引,很难被发现。
由于院子四周是居民楼,对摸清作坊加工情况存在一定困难,记者便以选购米线为由进入院子。在院子角落的简易棚下,工人们正在忙着加工米线,旁边墙角处摆放着已经装框的米线。
“你们做什么?”见到有人进来,一名穿红色上衣的中年女子放下手中的活儿边问边走了过来。“你们这里的米线怎么批发,多少钱一公斤?”红衣女子回复称,这里加工的是无酸的酸浆米线,每公斤2.3元,但要自己开车来拉,加工点没有车送货。女子的言辞有些躲闪,眼睛不停地朝四周查看。
就在红衣女子与记者对话时,一名男子快速走过来,发动停在一边的面包车,将车飞速驶入加工米线的简易棚子前,遮住了记者视线,也不让记者进一步查看。
随后,记者从院子走出,回到抽水的地方。红衣女子跟随一段后才回去。见到有人在水池边,负责抽水的老人拉着狗出来查看,并拨打电话嘀咕着什么。
尽管已是晚上10点多,水池边仍有三四个人在洗衣服,其中一名女子甚至把脚放入水池中冲洗。“白天洗衣服的人更多,晚上凉快些,也有不少人在这里洗。”一村民说。
10点30分,记者到村口等待运输米线的车辆出来,并准备跟踪看会将米线送往何处。然而就在此时,之前与记者对话的红衣女子走了出来,查看停放的每一辆车子,并打电话让其他人一起前来寻找曾进入院子里的记者。
事后,经举报者确认,红衣女子为作坊老板娘。
查处
老板娘辩称抽取的池水用来冲地
昨晚,黑林铺工商分局2名执法人员和五华区质监分局4名执法人员赶往班庄村米线作坊查处。
晚上8点,当记者和执法人员来到班庄村时,米线作坊往日抽水的水池边,仍有七八人正在清洗衣物。前晚这个时候水池里已有水泵在抽水,但昨晚却没有发现。后来举报人打电话告诉记者,昨晚7点多,作坊老板娘和抽水的老人说晚上有媒体要来查看,叫抽水晚点。
原先脏乱的院子变整洁
当记者和执法人员走到作坊门口前时,门口的一名中年男子已热情地迎接上来,并向前来的人员散发香烟。
进入院子内,原先脏乱不堪的院子变得非常整洁,前晚没有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已经有一半穿上了洁白的防护服。这些衣服看上去很崭新,就连衣服的折痕都还清晰可见。
“为何之前工人没有穿防护服,现在穿上了?”面对质疑,中年男子称,如果他不在或者疏忽了,工人们就不会穿。
而针对举报者反映的抽脏水加工米线的事,作坊老板娘称,抽取的水用于冲洗地板,并没有用于加工米线。记者发现,在加工间门口确实有一个水窖,上面盖着水泥盖板,几根黑色塑料管子缠绕在边上。
刚查处完作坊就恢复抽水
老板娘称,作坊用的水都是自来水,并指着一处水流比较小的水龙头让执法人员查看。随后,她又带领大家到门口查看自来水管和水表,但水表上已经无法看出数字,而自来水管也仅有矿泉水瓶口那么粗。
“曾在里面打工的人说,进入作坊的自来水管根本无法供应生产用水。从水池抽去的水就是加工米线的。”据举报人称,昨晚7点左右,老板娘匆忙和抽水的老人说,晚上有媒体要来查看,水抽晚点。
昨晚10点,举报人告诉记者,执法人员和记者走后,作坊已恢复抽水。
米线曾检出含硫 作坊被罚5万元
质监执法人员介绍,这家作坊已纳入小作坊监管,每季度均会对产品抽样进行检测,第一季度抽检合格,但第二季度抽检时发现米线含硫且微生物超标。不过问题是,在对作坊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并没有发现添加剂,硫从何而来存在很大疑问。
目前,质监部门已经作出处罚决定,对该米线作坊作出5万元的罚款。针对米线中检测出含有硫的情况,质监部门已经与五华警方经侦大队对接,移交警方调查处理。
回访
曝光的4家作坊仍在生产
由于全市仅有5家正规米线加工企业,其余大部分均为小作坊。昆明主城区每天的鲜米线市场需求量在500吨左右,而正规企业仅能生产不到30吨,这也意味着,94%以上的米线市场被小作坊抢占。但出自小作坊的米线,大多存在质量问题、加工环境脏乱等情况。
5月21日,本报重案组对寻甸、茨坝的4家米线加工作坊进行曝光,随后连续一周对问题米线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后,昆明市长李文荣通过“@昆明市长”微博呼吁,市民和网友要“多发现、多举报、共打击”。
然而,昨天记者对曝光的4家作坊进行回访发现,这4家作坊仍在继续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未整改。
4家米线作坊仍然脏乱差
曝光的寻甸县羊街镇新街村委会的一个米线加工作坊内,原料储藏环境脏乱,碎米线、苍蝇随处可见。工人没有任何防护,徒手从水里将米线捞起放入簸箕内称重,有些米线甚至掉落地上又重新捡回不加清洗。堆放着的成品米线上爬着许多苍蝇,用于煮米线的大锅内,沾满了黄色的水垢,连用于加工米线的面粉里也有苍蝇混在里面。生产车间内,外来人员及运输米线的人员可以随意进出,且工作人员未戴口罩、没穿防护服。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作坊用玉米淀粉、小麦淀粉为原料做米线。小作坊生产出的米线主要流入农贸市场、著名米线连锁店及学校食堂。从老板提供的供货单上了解到,目前每天生产的近10吨米线销往昆明主城各大农贸市场,昆明某著名米线店尽管拥有自己的正规米线厂,但其10多家分店米线供应出自寻甸的这家作坊。此外,市区另外一家米线连锁店、部分学校食堂也在使用该作坊所生产的米线。
而茨坝的2家米线加工作坊和此前曝光时的情况相差无几,质监部门提出的问题仍有部分没有整改,卫生脏乱差的情况仍存在。
在三十四中旁的庆发米线加工点,环境卫生比较差,生产车间内苍蝇较多。这家米线加工点不远处就是一养猪场,入口处不远的地方是垃圾堆。作坊锅炉房门口堆放着大量煤炭,质监部门曾要求其整改,然而一个月时间过去,这家米线加工点没有进行任何整改。对此,老板坦言:“房租还有几个月就到期,不整改了。”
市长关注问题米线报道
都市时报重案组经过暗访调查,将一些出自小作坊的米线质量存在问题、加工环境脏乱等情况,于5月21号以题为《这样的米线咋个吃》重磅推出。随后,都市时报又连续一周对昆明米线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管方面的尴尬进行了深入报道。
报道刊发后,不仅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还被包括人民网、中国日报网、新华网、中新网、国际在线、新浪、腾讯等主流媒体转载,并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对小作坊进行突击检查,对米线加工行业进行整顿。
市长李文荣在 “昆明市长”的微博上说:“我同大多数昆明人一样喜爱吃米线。看到网民朋友提到了‘脏米线’问题,已当即责成职能部门关停查处了涉事的3家米线黑作坊,并在全市进行拉网式排查。排查的同时,大家也多来发现、举报,共同打击不法商贩。”
事后,质监、工商等部门对米线行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并对米线市场进行整顿,目前整顿结果尚未公布。
专家说法
应尽快实现源头管理
西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食品工程研究所所长车振明教授介绍,米线加工小作坊存在很多问题。在硬件方面,生产设备、设施简陋,生产卫生环境差,无消毒、防鼠防蝇设施等;此外小作坊从业人员素质低,部分小作坊员工是以家庭成员为主,员工以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为主,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小作坊产品出厂不检验、合格率低,食品小作坊无检验设备,大部分小作坊的产品质量以所谓的“经验”为主,多数处于无标准生产或不按标准生产。
由于监管力量薄弱,人员缺少、素质不高导致问题产品频频出现。车教授介绍,在地方政府暂时没有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来规范食品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的情况下,使小作坊出现“多、小、乱、差”现象不能依法整治。他认为,有小作坊存在的一天,监管部门就得严格监管。
对于米线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孙文杰律师感叹,在他看来,我国的食品监管一直是分段、分品种管理,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也就会出现争而不管,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
随着国家、省、市对包括米线在内的食品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问题早已刻不容缓,“除了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地方应会同有关单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办法,以便让食品安全问题实现源头管理。”孙文杰说。
“黑林铺班庄村的一个米线加工作坊,抽取洗衣服、洗菜池子里的水加工米线,销往市区。那个池子甚至有人在里面洗脚,十分恶心。”近日,班庄村一村民向本报热线举报,村中436号院内的米线加工作坊长期抽取脏水生产米线。
“这家米线作坊已存在多年,长期抽取小龙潭池子里的水加工米线。很多村民都在这个池子里洗菜、洗衣服,甚至一些小孩子还会把脏东西丢入水池里。”举报者称,洗衣服和抽水机同在一个地方,洗过衣服后,池子里的水并不干净。
“不仅如此,里面生产米线的人也不注重卫生。”举报者介绍,在班庄村小龙潭旁,有一个人专门管着池子,米线作坊老板出钱给看管人员,帮忙抽水,而抽取的水则存在作坊院子里的一个水池里,然后用来加工米线。
暗访
洗衣洗脚池子水 作坊老板给钱就能抽取
7月15日晚,走进黑林铺班庄村询问小龙潭的具体方位时,面对陌生人的居民十分警惕,不断询问记者到里面干什么、找谁,还要求提供要找人的姓名。村口居民的询问,更加让人觉得要找的地方很可疑。
经过再三打听,一名租住在村里的男子带着记者来到小龙潭。在班庄村边上一处低洼的竹林边,一个简易的棚子下有两个水池,借着附近房屋照射出来的光线,能看清水池边上有五六个人在洗衣服,并不时将穿着拖鞋的脚放入池子里。
虽然池子分为两个,靠近泉眼的一个池子旁醒目地写着“不准洗衣服”,下面一个池子写着“洗衣服池”的字样,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在不准洗衣服的那个池子里洗衣服。池子旁边,摆放着一个抽水泵,抽取的水由一根塑料管子连接到边上的另一个管子里。
“这水就是抽到不远处米线加工作坊内生产米线的,特别脏。”举报者说,作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每月给管龙潭的老人点钱就可以抽水用,但这些水并不干净。
对于这个水泵,在旁边洗衣服的村民和举报者说法一样,是用于抽水到米线作坊加工米线的。
晚上10点左右,顺着抽水管道可能延伸的地方找去,在距抽水点两三百米远的一处垃圾回收地,刚好有两辆载着米线的微型面包车从昏暗的巷子里驶出来。顺着车辆出来的巷子往里看,一道大门内灯火通明,里面停放着一辆改装过的面包车,门口堆放着一堆煤炭。
大门口的一块门牌上写着“班庄村436号”,整个院子的地板上到处都是水,10多人正在忙碌着,大量米线堆放在旁边。这就是举报者所说的抽脏水加工米线的作坊。作坊十分隐蔽,如果没有人指引,很难被发现。
由于院子四周是居民楼,对摸清作坊加工情况存在一定困难,记者便以选购米线为由进入院子。在院子角落的简易棚下,工人们正在忙着加工米线,旁边墙角处摆放着已经装框的米线。
“你们做什么?”见到有人进来,一名穿红色上衣的中年女子放下手中的活儿边问边走了过来。“你们这里的米线怎么批发,多少钱一公斤?”红衣女子回复称,这里加工的是无酸的酸浆米线,每公斤2.3元,但要自己开车来拉,加工点没有车送货。女子的言辞有些躲闪,眼睛不停地朝四周查看。
就在红衣女子与记者对话时,一名男子快速走过来,发动停在一边的面包车,将车飞速驶入加工米线的简易棚子前,遮住了记者视线,也不让记者进一步查看。
随后,记者从院子走出,回到抽水的地方。红衣女子跟随一段后才回去。见到有人在水池边,负责抽水的老人拉着狗出来查看,并拨打电话嘀咕着什么。
尽管已是晚上10点多,水池边仍有三四个人在洗衣服,其中一名女子甚至把脚放入水池中冲洗。“白天洗衣服的人更多,晚上凉快些,也有不少人在这里洗。”一村民说。
10点30分,记者到村口等待运输米线的车辆出来,并准备跟踪看会将米线送往何处。然而就在此时,之前与记者对话的红衣女子走了出来,查看停放的每一辆车子,并打电话让其他人一起前来寻找曾进入院子里的记者。
事后,经举报者确认,红衣女子为作坊老板娘。
查处
老板娘辩称抽取的池水用来冲地
昨晚,黑林铺工商分局2名执法人员和五华区质监分局4名执法人员赶往班庄村米线作坊查处。
晚上8点,当记者和执法人员来到班庄村时,米线作坊往日抽水的水池边,仍有七八人正在清洗衣物。前晚这个时候水池里已有水泵在抽水,但昨晚却没有发现。后来举报人打电话告诉记者,昨晚7点多,作坊老板娘和抽水的老人说晚上有媒体要来查看,叫抽水晚点。
原先脏乱的院子变整洁
当记者和执法人员走到作坊门口前时,门口的一名中年男子已热情地迎接上来,并向前来的人员散发香烟。
进入院子内,原先脏乱不堪的院子变得非常整洁,前晚没有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已经有一半穿上了洁白的防护服。这些衣服看上去很崭新,就连衣服的折痕都还清晰可见。
“为何之前工人没有穿防护服,现在穿上了?”面对质疑,中年男子称,如果他不在或者疏忽了,工人们就不会穿。
而针对举报者反映的抽脏水加工米线的事,作坊老板娘称,抽取的水用于冲洗地板,并没有用于加工米线。记者发现,在加工间门口确实有一个水窖,上面盖着水泥盖板,几根黑色塑料管子缠绕在边上。
刚查处完作坊就恢复抽水
老板娘称,作坊用的水都是自来水,并指着一处水流比较小的水龙头让执法人员查看。随后,她又带领大家到门口查看自来水管和水表,但水表上已经无法看出数字,而自来水管也仅有矿泉水瓶口那么粗。
“曾在里面打工的人说,进入作坊的自来水管根本无法供应生产用水。从水池抽去的水就是加工米线的。”据举报人称,昨晚7点左右,老板娘匆忙和抽水的老人说,晚上有媒体要来查看,水抽晚点。
昨晚10点,举报人告诉记者,执法人员和记者走后,作坊已恢复抽水。
米线曾检出含硫 作坊被罚5万元
质监执法人员介绍,这家作坊已纳入小作坊监管,每季度均会对产品抽样进行检测,第一季度抽检合格,但第二季度抽检时发现米线含硫且微生物超标。不过问题是,在对作坊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并没有发现添加剂,硫从何而来存在很大疑问。
目前,质监部门已经作出处罚决定,对该米线作坊作出5万元的罚款。针对米线中检测出含有硫的情况,质监部门已经与五华警方经侦大队对接,移交警方调查处理。
回访
曝光的4家作坊仍在生产
由于全市仅有5家正规米线加工企业,其余大部分均为小作坊。昆明主城区每天的鲜米线市场需求量在500吨左右,而正规企业仅能生产不到30吨,这也意味着,94%以上的米线市场被小作坊抢占。但出自小作坊的米线,大多存在质量问题、加工环境脏乱等情况。
5月21日,本报重案组对寻甸、茨坝的4家米线加工作坊进行曝光,随后连续一周对问题米线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后,昆明市长李文荣通过“@昆明市长”微博呼吁,市民和网友要“多发现、多举报、共打击”。
然而,昨天记者对曝光的4家作坊进行回访发现,这4家作坊仍在继续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未整改。
4家米线作坊仍然脏乱差
曝光的寻甸县羊街镇新街村委会的一个米线加工作坊内,原料储藏环境脏乱,碎米线、苍蝇随处可见。工人没有任何防护,徒手从水里将米线捞起放入簸箕内称重,有些米线甚至掉落地上又重新捡回不加清洗。堆放着的成品米线上爬着许多苍蝇,用于煮米线的大锅内,沾满了黄色的水垢,连用于加工米线的面粉里也有苍蝇混在里面。生产车间内,外来人员及运输米线的人员可以随意进出,且工作人员未戴口罩、没穿防护服。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作坊用玉米淀粉、小麦淀粉为原料做米线。小作坊生产出的米线主要流入农贸市场、著名米线连锁店及学校食堂。从老板提供的供货单上了解到,目前每天生产的近10吨米线销往昆明主城各大农贸市场,昆明某著名米线店尽管拥有自己的正规米线厂,但其10多家分店米线供应出自寻甸的这家作坊。此外,市区另外一家米线连锁店、部分学校食堂也在使用该作坊所生产的米线。
而茨坝的2家米线加工作坊和此前曝光时的情况相差无几,质监部门提出的问题仍有部分没有整改,卫生脏乱差的情况仍存在。
在三十四中旁的庆发米线加工点,环境卫生比较差,生产车间内苍蝇较多。这家米线加工点不远处就是一养猪场,入口处不远的地方是垃圾堆。作坊锅炉房门口堆放着大量煤炭,质监部门曾要求其整改,然而一个月时间过去,这家米线加工点没有进行任何整改。对此,老板坦言:“房租还有几个月就到期,不整改了。”
市长关注问题米线报道
都市时报重案组经过暗访调查,将一些出自小作坊的米线质量存在问题、加工环境脏乱等情况,于5月21号以题为《这样的米线咋个吃》重磅推出。随后,都市时报又连续一周对昆明米线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管方面的尴尬进行了深入报道。
报道刊发后,不仅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还被包括人民网、中国日报网、新华网、中新网、国际在线、新浪、腾讯等主流媒体转载,并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对小作坊进行突击检查,对米线加工行业进行整顿。
市长李文荣在 “昆明市长”的微博上说:“我同大多数昆明人一样喜爱吃米线。看到网民朋友提到了‘脏米线’问题,已当即责成职能部门关停查处了涉事的3家米线黑作坊,并在全市进行拉网式排查。排查的同时,大家也多来发现、举报,共同打击不法商贩。”
事后,质监、工商等部门对米线行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并对米线市场进行整顿,目前整顿结果尚未公布。
专家说法
应尽快实现源头管理
西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食品工程研究所所长车振明教授介绍,米线加工小作坊存在很多问题。在硬件方面,生产设备、设施简陋,生产卫生环境差,无消毒、防鼠防蝇设施等;此外小作坊从业人员素质低,部分小作坊员工是以家庭成员为主,员工以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为主,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小作坊产品出厂不检验、合格率低,食品小作坊无检验设备,大部分小作坊的产品质量以所谓的“经验”为主,多数处于无标准生产或不按标准生产。
由于监管力量薄弱,人员缺少、素质不高导致问题产品频频出现。车教授介绍,在地方政府暂时没有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来规范食品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的情况下,使小作坊出现“多、小、乱、差”现象不能依法整治。他认为,有小作坊存在的一天,监管部门就得严格监管。
对于米线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孙文杰律师感叹,在他看来,我国的食品监管一直是分段、分品种管理,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也就会出现争而不管,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
随着国家、省、市对包括米线在内的食品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问题早已刻不容缓,“除了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地方应会同有关单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办法,以便让食品安全问题实现源头管理。”孙文杰说。
- 远离直播间“赌石”和“洗金”(2023-11-11)
- 1个批号产了多个“娃”化妆品“一号多用”忽悠消费者(2023-11-06)
- 山东:持续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2023-09-07)
- 天津:“刷单炒信”虚假广告成为焦点(2023-09-07)
- 网红奶茶“鹿角巷”回应7000多家山寨店:商标注册时被假店钻了法律空档(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