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乱象:为卖高价起洋名 究竟正宗有几成?
放眼全是“洋”名字,究竟正宗有几成?——聚焦儿童安全座椅“身世”乱象
新华网上海9月7日电(记者周琳)起个“洋”名、绕道国外,这本是婴幼儿奶粉行业经常采取的方式,如今却被儿童安全座椅行业不少企业“借鉴”使用。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从名称到宣传都“洋气十足”,但不少座椅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
“血统”正宗的本土产品,为什么流行穿“洋装”这样的做法是否涉嫌违规消费者在面对眼花缭乱的座椅产品时,该如何选择才能真正给宝宝安全的呵护
一看全是“洋”名字,再问都是“自家娃”
放眼望过去很少看见中文,无论是品牌名称还是“身世”,都充满着浓郁的外国“范儿”……这是前不久记者在中国孕婴童展的安全座椅展厅看到的情景。如果不说,很难判断出这实际上是在中国举办的展览。
在展出的数十个安全座椅品牌中,除了Kiddy、Britax等国外知名品牌外,记者看到有不少品牌都在宣称自己有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血统”。“意大利奢华”“源于英国”“德国工艺”“意大利品质”等宣传语成为商家主打的卖点。
“我们公司在英国注册了品牌。”一家宁波安全座椅生产商渠道经理告诉记者,不过其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加工,都是在国内完成的。“消费者更信任国外品牌,其售价也会更高。”
这种“包装”并非个案。某品牌在其官方旗舰店上宣称是“源自欧洲的品质,是世界儿童用品行业的重要成员之一”,但记者追问后,其工作人员则表示:“是德国工艺,中国制造,并非欧洲品牌。”
另外一家企业的客服,一开始也自称产品是“意大利品牌”,其官网上也多处挂出意大利国旗的三种颜色。而在记者追问后则改口称:“是意大利团队设计,在宁波生产,在意大利也没有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和奶粉等母婴用品一样,安全座椅的消费群体,对洋品牌的信任度更高,这也催生了大量的“套牌”。“也就是在国外注册一个公司,取个‘洋’名字,再将自己的品牌套进去。”一家儿童安全座椅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如此“拐弯抹角”,只为卖个高价
上述渠道经理告诉记者,国产安全座椅的市场价在1000元左右,而国外品牌的价格往往高达2000元以上,在成本没有显著差距的情况下,包装为“国外品牌”的利润差别很大。
在展会上记者发现,某款国产安全座椅的拿货价格为200-400元,市场售价在1200元左右。而另一款进口产品拿货价为1000元左右,市场售价高达2500元。业务经理表示,如果在实体店里销售,甚至可以卖到3000元以上。
“我们是佛山的一家企业,也一直在佛山生产。以前是帮别人代工,后来申请了自己的品牌。但一家形象策划公司对我们说,这样价格卖不上去,企业形象也很难高大上。”一家玩具和安全座椅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后来该公司就在英国用同样的名字和品牌注册了一家企业,由此变成了“源于英国”的企业。
“其实在英国我们也只有两三个人,但运营成本还是挺高的,所以最近也打算撤回了。”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说。
有专家认为,虽然这种绕道国外、注册品牌和公司的方式并没有违规,但宣传时不应故意混淆,这样有可能涉嫌欺诈。
一家安全座椅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是一些国产品牌会披“洋”皮,有时候即使是真的国外品牌,也有可能存在产地造假。例如,有些国际大牌一部分产品是国产,另一部分是进口的。但在店里卖的时候,就可能将不是进口的产品也伪装成“原装进口”,却提供不出进口的报关单。
不仅要设门槛,也要加大抽检
从今年9月1日开始,国家对汽车安全座椅进行强制的3C认证,这意味着拥有数百个品牌的市场将面临洗牌。但3C认证只是一个入门的门槛,对产品而言,这只是达到了“及格线”,后续工作仍需加强。
“目前网络销售渠道是比较难于监管的领域,监管部门必须思考设计有效的方法,去加强网售产品的质量监管。”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被动安全检测试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于峰说。
业内人士认为,3C认证实施后,政府需要加强市场抽检的力度,要确保送去检测认证的产品和企业最终生产的产品执行了同样的标准。“为了通过认证,厂商有可能会采取更好的材料或标准去做送检的产品,这就可能出现漏洞。”一家国际安全座椅企业的负责人说。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儿童安全座椅时,不要光凭价格来判断座椅的质量,也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图“洋气”,而是要通过可靠的方式来验证产品质量。例如,可以通过3C认证码在官网上查询生产企业等具体信息。
同时,行业还可引导国内的第三方评测机构多做试验,帮助消费者进行判断。这种做法,相当于在门槛之外,又有了一个第三方考评体系。有业内人士表示,例如欧洲业内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ADAC,就不会公布安全座椅厂商送检的成绩,而是依照自己抽检的样品,按照分值进行打分。
此外,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陈君毅认为,目前我国3C认证参照的是欧洲ECE R-44的标准制定的,而目前欧洲正在逐渐用ECE R-129标准替代上述标准,其在后向式安全座椅的使用年限、侧面碰撞等指标上更为严格。“我国的标准现在经历了从无到有,未来还应经历从有到严。”陈君毅说。
放眼全是“洋”名字,究竟正宗有几成?——聚焦儿童安全座椅“身世”乱象
新华网上海9月7日电(记者周琳)起个“洋”名、绕道国外,这本是婴幼儿奶粉行业经常采取的方式,如今却被儿童安全座椅行业不少企业“借鉴”使用。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从名称到宣传都“洋气十足”,但不少座椅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
“血统”正宗的本土产品,为什么流行穿“洋装”这样的做法是否涉嫌违规消费者在面对眼花缭乱的座椅产品时,该如何选择才能真正给宝宝安全的呵护
一看全是“洋”名字,再问都是“自家娃”
放眼望过去很少看见中文,无论是品牌名称还是“身世”,都充满着浓郁的外国“范儿”……这是前不久记者在中国孕婴童展的安全座椅展厅看到的情景。如果不说,很难判断出这实际上是在中国举办的展览。
在展出的数十个安全座椅品牌中,除了Kiddy、Britax等国外知名品牌外,记者看到有不少品牌都在宣称自己有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血统”。“意大利奢华”“源于英国”“德国工艺”“意大利品质”等宣传语成为商家主打的卖点。
“我们公司在英国注册了品牌。”一家宁波安全座椅生产商渠道经理告诉记者,不过其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加工,都是在国内完成的。“消费者更信任国外品牌,其售价也会更高。”
这种“包装”并非个案。某品牌在其官方旗舰店上宣称是“源自欧洲的品质,是世界儿童用品行业的重要成员之一”,但记者追问后,其工作人员则表示:“是德国工艺,中国制造,并非欧洲品牌。”
另外一家企业的客服,一开始也自称产品是“意大利品牌”,其官网上也多处挂出意大利国旗的三种颜色。而在记者追问后则改口称:“是意大利团队设计,在宁波生产,在意大利也没有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和奶粉等母婴用品一样,安全座椅的消费群体,对洋品牌的信任度更高,这也催生了大量的“套牌”。“也就是在国外注册一个公司,取个‘洋’名字,再将自己的品牌套进去。”一家儿童安全座椅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如此“拐弯抹角”,只为卖个高价
上述渠道经理告诉记者,国产安全座椅的市场价在1000元左右,而国外品牌的价格往往高达2000元以上,在成本没有显著差距的情况下,包装为“国外品牌”的利润差别很大。
在展会上记者发现,某款国产安全座椅的拿货价格为200-400元,市场售价在1200元左右。而另一款进口产品拿货价为1000元左右,市场售价高达2500元。业务经理表示,如果在实体店里销售,甚至可以卖到3000元以上。
“我们是佛山的一家企业,也一直在佛山生产。以前是帮别人代工,后来申请了自己的品牌。但一家形象策划公司对我们说,这样价格卖不上去,企业形象也很难高大上。”一家玩具和安全座椅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后来该公司就在英国用同样的名字和品牌注册了一家企业,由此变成了“源于英国”的企业。
“其实在英国我们也只有两三个人,但运营成本还是挺高的,所以最近也打算撤回了。”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说。
有专家认为,虽然这种绕道国外、注册品牌和公司的方式并没有违规,但宣传时不应故意混淆,这样有可能涉嫌欺诈。
一家安全座椅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是一些国产品牌会披“洋”皮,有时候即使是真的国外品牌,也有可能存在产地造假。例如,有些国际大牌一部分产品是国产,另一部分是进口的。但在店里卖的时候,就可能将不是进口的产品也伪装成“原装进口”,却提供不出进口的报关单。
不仅要设门槛,也要加大抽检
从今年9月1日开始,国家对汽车安全座椅进行强制的3C认证,这意味着拥有数百个品牌的市场将面临洗牌。但3C认证只是一个入门的门槛,对产品而言,这只是达到了“及格线”,后续工作仍需加强。
“目前网络销售渠道是比较难于监管的领域,监管部门必须思考设计有效的方法,去加强网售产品的质量监管。”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被动安全检测试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于峰说。
业内人士认为,3C认证实施后,政府需要加强市场抽检的力度,要确保送去检测认证的产品和企业最终生产的产品执行了同样的标准。“为了通过认证,厂商有可能会采取更好的材料或标准去做送检的产品,这就可能出现漏洞。”一家国际安全座椅企业的负责人说。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儿童安全座椅时,不要光凭价格来判断座椅的质量,也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图“洋气”,而是要通过可靠的方式来验证产品质量。例如,可以通过3C认证码在官网上查询生产企业等具体信息。
同时,行业还可引导国内的第三方评测机构多做试验,帮助消费者进行判断。这种做法,相当于在门槛之外,又有了一个第三方考评体系。有业内人士表示,例如欧洲业内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ADAC,就不会公布安全座椅厂商送检的成绩,而是依照自己抽检的样品,按照分值进行打分。
此外,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陈君毅认为,目前我国3C认证参照的是欧洲ECE R-44的标准制定的,而目前欧洲正在逐渐用ECE R-129标准替代上述标准,其在后向式安全座椅的使用年限、侧面碰撞等指标上更为严格。“我国的标准现在经历了从无到有,未来还应经历从有到严。”陈君毅说。
- 远离直播间“赌石”和“洗金”(2023-11-11)
- 1个批号产了多个“娃”化妆品“一号多用”忽悠消费者(2023-11-06)
- 山东:持续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2023-09-07)
- 天津:“刷单炒信”虚假广告成为焦点(2023-09-07)
- 网红奶茶“鹿角巷”回应7000多家山寨店:商标注册时被假店钻了法律空档(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