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315资讯

为质量强国乐章提供高水平“乐谱”

2018年03月09日 09:44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报

为质量强国乐章提供高水平“乐谱”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标准化研究所所长胡冶

“标准犹如音乐的乐谱,只有高质量的乐谱,才能演绎出动人心弦的乐章。”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标准化研究所所长胡冶,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新面孔”。

3月3日,在驻地见到胡冶时,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抵京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与责任。

作为两会上的质检人,作为标准化领域的基层工作者,胡冶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让质量和标准化的技术优势为社会与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胡冶所从事的工作是RFID及物联网产品质量检测、物联网标准化研究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和推广,这在以技术见长的质检系统,也是十分前沿的领域。

物联网的特点是通过感知与识别技术,让物品“开口说话、发布信息”,是融合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重要一环,也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最独特的部分。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物联网也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全球物联连接的“物”的规模约在300亿~ 500亿件左右,如此大规模的物的链接,将推动信息交互的几何级增长,价值空间非常广阔,可以说,物联网就是新经济革命或者是新经济的最大动力。

胡冶说,在互联网时期,中国在很多方面都是跟随者,但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中国在很多领域与国际水平基本是同步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先发优势,这都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在世界舞台上,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能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胡冶建议,中国应积极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体系建设。

“早在2012年,江苏省质监局就意识到了标准供给质量的重要性,并以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为基础,筹建了全系统第一家国家级质检中心——国家射频识别产品质量监督中心(江苏)。”胡冶说,该中心突破了以往标准研究中的专业基础设施匮乏,缺乏硬件支撑平台的窘迫局面,通过建立专业的国家级RFID实验室,为物联网标准研究的事前预研、事中验证、事后评估提供了坚实基础。

初次登上全国两会舞台,胡冶不忘履行代表的职责,他带来一份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呼吁制定质量促进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胡冶说,“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作为党和国家各类重要文件和重要会议上的高频词一再出现,充分体现了党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必须在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发挥法治对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尽快制定质量促进法。

胡冶认为,制定质量促进法旨在以法治化来保障和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反映我国从“速度时代”进入“质量时代”的法律导向。通过发挥质量促进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全民质量意识,提高质量水平,提振消费信心,发挥质量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不断增强我国产品、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创造更多的“质量红利”和“质量溢价”,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同时完善中国特色质量法律体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胡冶说,作为质量和标准化战线上的工作者,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提升标准供给质量,为国家质量强国乐章提供高水平的“乐谱”。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