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总局公布保健品抽检榜单 对虚假宣传“动真格”
【导读】食药监总局公布保健品抽检榜单,向4500亿保健品动刀,是否对层出不穷的虚假宣传“动真格”?《天天315》聚焦本周消费投诉热点。
据报道,现代社会,很多老年人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职场人,都离不开保健品,服用保健品已经成了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保健品的功效有时又很难说得清楚,比如有时吃了没效果,会质疑商家虚假宣传,而吃了见效快又担心保健品的成分会不会有问题。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重点抽检食品生产企业名单的通告》,这是首次公布针对保健品领域的抽检企业榜单,包括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在内的28大类共1452个企业,其中保健品企业40家。所涵盖的企业多是行业龙头,比如保健茶领域龙头碧生源,天然维生素巨头养生堂子公司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外资巨头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等榜上有名。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保健食品生产行业的批号持有企业有2500多家,产品批文1.5万多个,市场上的保健产品已超过5000个。在这么多的生产企业中,重点抽检这40家企业,之前还没有过先例。
国家食药监总局如此做法,是什么背景?是不是要对层出不穷的保健品虚假宣传“动真格”了?关于这个话题,商务部特聘全国内贸行业专家、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赵萍、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作出了分析和评论。
赵萍:我觉得背景有两个方面,第一个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来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对保健食品采取两种方式,一个是注册制,一个是备案制。什么样需要注册呢?就是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的原材料来生产的保健品和首次进口的保健品都需要注册,注册审批的过程相对严格一些。而对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材料生产的东西,是需要备案的,这个门槛相对就降低了。因此,可能会有很多食品进来之后,会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这次对40家企业提出抽查,表明食药监局在法律法规调整之后,对于事后的监管加强了。第二就由目前市场的情况,或者说市场出现的一些乱象决定的。乱象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就是夸大其词,有的甚至声称包治百病。而老年人对于医治慢性病,对健康的渴望更强烈,所以这种夸大其词使老年人受害最多。一般用洗脑的方式让消费者尝试,然后很多人扮演成医疗工作者、老医生,通过各种形式来推销。正由于保健品的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大家产生了一种需要,但是非常畏惧的心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以正视听。
胡钢:这次食药总局的专项检查,充分体现了国务院所倡导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行政监管指导思想。我们相关的监管法律、政策,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措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在这种背景下,食药总局针对市场上热销的一些大厂商,以及特定的保健品品类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实实在在做了一件好事。同时我们要看到,保健品或者我们叫做保健食品,它本质就是食品而不是药品,所以如果我们看到各类所谓保健品的宣传广告中,说这东西怎么怎么好,能包治百病,请您远离它。
经济之声:公开资料显示,保健品行业的虚假宣传在国内层出不穷,令监管部门防不胜防。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保健食品的投诉案例达到2389例,质量问题(903例)和虚假宣传(436例)最多。二位认为,保健品行业突出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
赵萍:我觉得最集中应该两个方面,第一个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其实很多保健食品,之所以有些消费者吃起来是有效的,感觉像吃药一样。就是因为其中添加了一些药物的成份。那么如果消费者有病直接吃药的效果会更好,因为药品的剂量更大。对于保健食品来说,添加药品肯定是违法的。另外还有一些是添加了非食品成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保健品最根本的问题,因为保健食品归根到底是食品,如果安全保证不了,何谈保健呢。第二个是营销方式。我们看到很多老年人被各种营销方式误导,这种误导的过程中,刚开始给你一点小便宜,让你放松警惕,有的推销员感觉比亲儿子对你还好,于是很多的虚假的宣传就被人信以为真了。而且在这个宣传过程中,还有一些老年朋友特别愿意当托,误导了更多的人群。因此,对于它整个营销的过程都应该进行规范,这是症结所在。
经济之声:对企业夸大宣传、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会给予怎样的处罚措施?
胡钢: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法、广告法都是最新版的,都加大了惩罚的力度。原来可能只是罚20万,现在动不动罚几百万,这种罚款的力度大大增强了。同时我们非常期待食药监总局专项检查的结果,因为我们现在强调食品安全的治理,一定是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一定是各方合力的结果。未来我们的消费者、各级消费者协会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相关监管部门做出行政处罚以后,依法提起诉讼,使那些不良的厂商,不仅面临巨额的行政处罚,还要面临规模更大、数额更高的公益诉讼的民事赔偿责任。使我们普通消费者也能获得赔偿,特别是惩罚性的赔偿。
经济之声:相关部门在从注册制到备案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和相应的处罚。那么,相关的部门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保障事中、事后的工作?
赵萍:我觉得一个是要加大监管频度,像这种抽查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打招呼或者不打招呼,都有必要搞。因为保健品市场消费者太关心了,关心这个问题的人群太大了,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都有必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另外就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按照高线去惩处,只有杀一儆百,才能真正让那些优秀的、好的企业脱颖而出,让那些坏的企业被罚得倾家荡产。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觉得重拳出击非常重要。同时,现在抽查频率高了,抽查范围大了,一些名单的数据可能就出来了,那么每次都把这个名单公布,并且按照年度、季度公布的话,对于消费者的指导作用还是非常强的。
经济之声:消费者面对目前这种保健品大潮,怎么来理性看待保健食品?
胡钢:一般来说保健食品并不是必需品,如果您真的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如果医生经过相关的检查诊断,说明你身体中哪种元素或者营养有缺乏,那么按照医生的指点,你可能适当注意补充含有这种元素更多的食品。其次,你如果确实希望更方便快速的补充一些特定的保健食品,也是可以考虑的。这里请注意,如果你仅仅吃相关的维生素或者特定维生素药品的话,它的价格是非常低廉的,而你去买所谓的保健品,价格可能是几百倍的。
赵萍:我的观点是两个,第一要注重安全性,你不管买什么样的保健品,一定不要相信那些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其次要看它的相关的批号,然后成份,还有就是靠谱的消费者已经用过它的网上的评价,口碑、等等,安全才能保证它有效,其次要注重针对性,刚才胡钢律师提到了,你得首先知道你需要什么,别人需要的并不一定是你需要的,有的人需要减肥,有的人需要长胖,所以针对性自己的特点,越有针对性效果越好。
【导读】食药监总局公布保健品抽检榜单,向4500亿保健品动刀,是否对层出不穷的虚假宣传“动真格”?《天天315》聚焦本周消费投诉热点。
据报道,现代社会,很多老年人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职场人,都离不开保健品,服用保健品已经成了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保健品的功效有时又很难说得清楚,比如有时吃了没效果,会质疑商家虚假宣传,而吃了见效快又担心保健品的成分会不会有问题。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重点抽检食品生产企业名单的通告》,这是首次公布针对保健品领域的抽检企业榜单,包括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在内的28大类共1452个企业,其中保健品企业40家。所涵盖的企业多是行业龙头,比如保健茶领域龙头碧生源,天然维生素巨头养生堂子公司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外资巨头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等榜上有名。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保健食品生产行业的批号持有企业有2500多家,产品批文1.5万多个,市场上的保健产品已超过5000个。在这么多的生产企业中,重点抽检这40家企业,之前还没有过先例。
国家食药监总局如此做法,是什么背景?是不是要对层出不穷的保健品虚假宣传“动真格”了?关于这个话题,商务部特聘全国内贸行业专家、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赵萍、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作出了分析和评论。
赵萍:我觉得背景有两个方面,第一个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来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对保健食品采取两种方式,一个是注册制,一个是备案制。什么样需要注册呢?就是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的原材料来生产的保健品和首次进口的保健品都需要注册,注册审批的过程相对严格一些。而对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材料生产的东西,是需要备案的,这个门槛相对就降低了。因此,可能会有很多食品进来之后,会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这次对40家企业提出抽查,表明食药监局在法律法规调整之后,对于事后的监管加强了。第二就由目前市场的情况,或者说市场出现的一些乱象决定的。乱象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就是夸大其词,有的甚至声称包治百病。而老年人对于医治慢性病,对健康的渴望更强烈,所以这种夸大其词使老年人受害最多。一般用洗脑的方式让消费者尝试,然后很多人扮演成医疗工作者、老医生,通过各种形式来推销。正由于保健品的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大家产生了一种需要,但是非常畏惧的心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以正视听。
胡钢:这次食药总局的专项检查,充分体现了国务院所倡导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行政监管指导思想。我们相关的监管法律、政策,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措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在这种背景下,食药总局针对市场上热销的一些大厂商,以及特定的保健品品类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实实在在做了一件好事。同时我们要看到,保健品或者我们叫做保健食品,它本质就是食品而不是药品,所以如果我们看到各类所谓保健品的宣传广告中,说这东西怎么怎么好,能包治百病,请您远离它。
经济之声:公开资料显示,保健品行业的虚假宣传在国内层出不穷,令监管部门防不胜防。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保健食品的投诉案例达到2389例,质量问题(903例)和虚假宣传(436例)最多。二位认为,保健品行业突出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
赵萍:我觉得最集中应该两个方面,第一个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其实很多保健食品,之所以有些消费者吃起来是有效的,感觉像吃药一样。就是因为其中添加了一些药物的成份。那么如果消费者有病直接吃药的效果会更好,因为药品的剂量更大。对于保健食品来说,添加药品肯定是违法的。另外还有一些是添加了非食品成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保健品最根本的问题,因为保健食品归根到底是食品,如果安全保证不了,何谈保健呢。第二个是营销方式。我们看到很多老年人被各种营销方式误导,这种误导的过程中,刚开始给你一点小便宜,让你放松警惕,有的推销员感觉比亲儿子对你还好,于是很多的虚假的宣传就被人信以为真了。而且在这个宣传过程中,还有一些老年朋友特别愿意当托,误导了更多的人群。因此,对于它整个营销的过程都应该进行规范,这是症结所在。
经济之声:对企业夸大宣传、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会给予怎样的处罚措施?
胡钢: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法、广告法都是最新版的,都加大了惩罚的力度。原来可能只是罚20万,现在动不动罚几百万,这种罚款的力度大大增强了。同时我们非常期待食药监总局专项检查的结果,因为我们现在强调食品安全的治理,一定是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一定是各方合力的结果。未来我们的消费者、各级消费者协会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相关监管部门做出行政处罚以后,依法提起诉讼,使那些不良的厂商,不仅面临巨额的行政处罚,还要面临规模更大、数额更高的公益诉讼的民事赔偿责任。使我们普通消费者也能获得赔偿,特别是惩罚性的赔偿。
经济之声:相关部门在从注册制到备案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和相应的处罚。那么,相关的部门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保障事中、事后的工作?
赵萍:我觉得一个是要加大监管频度,像这种抽查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打招呼或者不打招呼,都有必要搞。因为保健品市场消费者太关心了,关心这个问题的人群太大了,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都有必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另外就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按照高线去惩处,只有杀一儆百,才能真正让那些优秀的、好的企业脱颖而出,让那些坏的企业被罚得倾家荡产。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觉得重拳出击非常重要。同时,现在抽查频率高了,抽查范围大了,一些名单的数据可能就出来了,那么每次都把这个名单公布,并且按照年度、季度公布的话,对于消费者的指导作用还是非常强的。
经济之声:消费者面对目前这种保健品大潮,怎么来理性看待保健食品?
胡钢:一般来说保健食品并不是必需品,如果您真的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如果医生经过相关的检查诊断,说明你身体中哪种元素或者营养有缺乏,那么按照医生的指点,你可能适当注意补充含有这种元素更多的食品。其次,你如果确实希望更方便快速的补充一些特定的保健食品,也是可以考虑的。这里请注意,如果你仅仅吃相关的维生素或者特定维生素药品的话,它的价格是非常低廉的,而你去买所谓的保健品,价格可能是几百倍的。
赵萍:我的观点是两个,第一要注重安全性,你不管买什么样的保健品,一定不要相信那些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其次要看它的相关的批号,然后成份,还有就是靠谱的消费者已经用过它的网上的评价,口碑、等等,安全才能保证它有效,其次要注重针对性,刚才胡钢律师提到了,你得首先知道你需要什么,别人需要的并不一定是你需要的,有的人需要减肥,有的人需要长胖,所以针对性自己的特点,越有针对性效果越好。
- 广东省消委会提起的“公益诉讼+集体诉讼”胜诉 权益受损消费者获三倍赔偿(2024-09-05)
- 3•15金秋购物节公益活动将于9月10日举办(2024-09-04)
- 津冀联手斩断体育用品侵权链条(2024-08-15)
- 合力遏制“照搬式”盗图盗视频侵权(2024-08-15)
- 赠品免费不免责任经营者义务推不脱(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