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天315

忆百教育夏令营交钱后老师“失联” 家长退款无门

2017年08月17日 10:28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nr.cn/315/gz/20170816/t20170816_523903727.shtml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暑假或寒假,让孩子去参加夏令营学些新东西,既解决了假期孩子在家没人管的“难题”,又能让孩子多长些“本事”,可谓一举两得。夏令营虽然好处多多,但如今各种“夏令营”名目繁多,如果选择不当,反而会耽误学习,耽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去年8月份,家长柴先生和爱人听孩子学校的一位家长说,一家名为深圳忆百点教育,专注于9-16岁孩子青春期素质教育和学能开发的机构,正在青岛宣传夏令营课程,课程内容不错,既能激发潜能还能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演讲,还会教孩子感恩父母。柴先生和爱人觉得参加这种夏令营应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于是,就和这位家长一起到指定酒店去报名。

柴先生介绍,当时在报名现场这家机构宣称,他们在青岛设有分店,宣传页上也清楚写着分店的地址和电话,知道有实体店的情况下,他们才报名交钱。交钱后,1期夏令营按时开营,最后一天还邀请家长去营地参观,参观时孩子们还向父母展示了学习成果。

展示后,这家机构的老师称马上报名可享优惠,2017年寒暑假两期夏令营共计1万6千多元,并告诉家长不想上随时可以退费。柴先生说,“我特意让把这句话写在了协议书上,就是说如果没有时间学习随时可以退款。这样我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后就给报上了。”不少家长也继续报名。但这次报名后夏令营开营时间却一再推迟。如今老师失联,柴先生才发现该机构在青岛没有实体店,深圳总部电话也无人接听。

柴先生说:“两期当中有一个是冬令营,应该是2017年的一二月份,也就是寒假时候。但他们的意思是说,寒假正好赶上春节,时间比较仓促,没有时间,这一期往后延,具体也没说推到什么时候。我一看好像没有过来上的意思,就提出让他先把钱还给我,等我们学的时候再交,他说手里没有钱。我考虑到还有一期,今年暑假还要上,如果暑假二期、三期都学了也没问题,无非就是拖了半年时间,不退就不退。但现在2017年暑假已经过去一半,给他打电话不接,以至于我现在处于联系不上老师的状态,给公司固定电话打也是没人接。”

消费者提供了几段录音和视频资料,这是他去深圳忆百点教育宣传页上写着的青岛分店地址,了解开营时间和退费情况时录下的。

根据录音资料,“青岛分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柴先生,忆百教育的相关负责人在深圳,现在他们也联系不上,具体情况他不清楚,但忆百教育办夏令营的资质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注意到,视频中显示,现在这家机构名为千享教育,墙上的合作机构处还挂着忆百教育的logo。但这家机构的负责人告诉柴先生,由于后2期夏令营没有开课,之前在店内报名的家长,已经拿到退款,目前和忆百教育已经不存在合作关系,他们现在也联系不上忆百教育的相关人员。在忆百教育老师处报名的学生,还是得找亿百教育去退款。

消费者还向记者提供了收据、协议和深圳忆百点教育的宣传单等证据资料。宣传单、协议内容显示,忆百教育是由深圳忆百点教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的。记者尝试拨打宣传单上的多个联系电话:3位老师的手机号码,青岛分店的联系电话,还有深圳忆百点教育机构的联系电话。拨通后发现,只有青岛分店的联系电话可以打通,接通后,对方说记者打错电话了:“我们跟忆百教育是合作关系,我们不是忆百教育,他们有夏令营活动,我们有学生,我们给他输送,应该是忆百教育出问题了,跟我们没有关系。而且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你还是通过其他渠道找忆百教育。”

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上查询到深圳忆百点教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并辗转联系到这家企业法人罗先生。

罗先生说:“开这个夏令营没有相应的资质也开不了,我们申请开这个课的时候是要去报备的,没报备没办法举办这种培训。青岛实体店是没有了,之前我们在那里可以说是跟别人的一个合作,只要报名,家长都去过那个地方的。经营方面有一定的问题,可能招的生也不是很多,开一个夏令营肯定要有一个班,一个班的学生要有几十个以上。因为现在我没有负责这个事情,我跟之前负责这个板块的负责人反映一下这个情况,叫他去处理一下。既然课程没有开,这个钱是一定是会退还给家长们的。”

对于今天这个案例涉及的相关问题,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和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作出了分析点评。

经济之声:消费者柴先生提出了退款请求,对方在今年3月份就答应退款,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退。接下来该怎么维权?

芦云:“家长首先需要明确,收取费用,跟他签合同的主体到底是谁。因为采访中说,有另外一家和我们是合作关系,我们只负责我们的,其他的你去找其他的主体,所以我们现在就需要考察消费者手中的合同上落款的签章究竟是谁,它目前的实际经营状况是怎么样,先找准这个主体,对于他的经营地址是不是跟注册地址一致,还需要进一步核查。

第二步,因为我觉得消费者还是有很强的法律意识的,包括他们口头承诺的一些东西,消费者也要求把它落在纸面上,那么接下来消费者就可以依据双方达成的这份合同向对方主张相应的权利。如果是个案,消费者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的方式去与对方进行协商,如果调解、和解不成的话,也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举报,如果说还不行,可以启动法院的诉讼程序。这里面有两个很蹊跷的地方,一个是他声称有分店,声称总部在青岛,但实际上消费者只是看到他这么宣传,并没有去核实,这是消费者一个疏忽的地方,也是有可能是一种虚假宣传的行为。

第二,一般来讲,像这种培训机构都应该有自己的营业地址,而他是在酒店进行报名,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现在也是很多有这样的经营主体,他们就是打着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的思路,今天在酒店,明天再随便找个写字楼,后天再租个什么小办公室,让消费者找不到经营主体真正的人员和信息,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胡钢:“我个人觉得本案至少有三个风险点。首先经营者是异地经营,那么消费者对他相关的资信、实际经营状况等等都不了解,而且一开始还受到了误导,说在山东本地有分公司,但事实上好像也没有。

第二个风险叫做预付的风险。消费者为了获得将来的所谓优惠,一下就支付了一两万元的巨额费用,预付以后相应的风险几乎全部在消费者一边。所以我建议,无论经营者如何花言巧语,凡是涉及到预付费,尤其是金额比较大的情况,要坚决说‘不’,类似的惨痛教训已经很多了。

第三个风险点是教育。现在所谓的教育培训,其实是一种服务,而这类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很难精准化。就是说他到底给你提供了哪种服务?这种服务的效果如何评估?这种服务的流程到底如何运营等等,消费者在事前是完全无法把控的,在操作过程中很难介入,事后也很难清晰地评估。而直接接受培训的孩子们往往是心智尚在成长之中,他更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估,而且很容易受到所谓培训教师的误导,以为自己有了所谓的进步。这三大风险点叠加到一起,导致了本案的发生。”

经济之声:在国内,对于这种无人陪伴的夏令营活动,其实在法律方面的约束能力是蛮低的,像这样的情况,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是拒绝还是有条件地选择?

芦云:“我觉得为孩子报一个合适的夏令营或者培训班,其实是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确实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但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首先并不是说我们的家长法律意识淡泊,而是在这个行业中,目前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行业规范来讲,确实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家长在选择的时候,首先要看这家机构有没有相应的资质,或者有没有进行相应的备案。第二,要看他的教职人员是不是有相应的资质和备案。第三,要充分考察这家机构之前提供培训或者教学的相关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碑。接下来在具体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机构能够提供哪些相应的服务或者教学,在实际中跟他合同上的承诺是不是一致,是不是有不符的地方,这些要充分注意。

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他所提供的教学地点,或者出行地点,甚至考虑到这些地点会不会有其他变化的可能。当双方要提前解除合同的时候,就涉及到一个退费的问题。对于退费,双方也应该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的约定,比如说我上了几次课,你给我怎么进行退费,或者说因为情势变更的一些原则,导致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不再继续履行的情况下,这个费用怎么去退还。

还有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因为我们把孩子交到了一个机构或者老师的手里,我们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机构能够给予孩子怎么样的安全保障,是不是购买了相应的保险……这些都是家长在签订合同和选择机构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的。”

胡钢:“对于这种所谓国际化的夏令营,甚至是到境外参加游学活动,我非常赞成尽可能地引入保险的制度,而这种保险一般来说是人身意外或者是提供服务方的责任保险。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很多这种所谓跨境夏令营也好,游学活动也好,很多时候它签的签证实际上是旅游签证,而组织方并不是获得国家行政许可的有境外组团资格的旅行社,而是某某培训公司、教育咨询公司等等稀奇古怪的名字。在此背景下,你受到的国家的保护和法律的保护相比旅行社组织的这种具有游学性质的旅游活动,受法律管理的保障程度要低的多。所以如果要去签订所谓的境外的、国际的夏令营或者游学,我强烈建议消费者和某某国际旅游社签订,可能更加靠谱一点。”

经济之声:在国际游学方面,为什么说找旅行社可能比找教育机构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胡钢:“首先,我们所谓的教育机构仅仅做了工商登记,而且一般来说教育主管部门是没法管他的,所以他很多时候业务上可以说是比较随心所欲,而我们的旅游法对于可以境外组团的旅行社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看到,所谓的国际游学等等,更多的就是旅游,只是中间可能到某个著名的高校操场上转一圈,或者就在某个教室里去听了一堂课,而这对于旅行社来说都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我建议如果是国际游学,提供类似服务的旅行社恐怕比一般的培训机构更加稳健一些。”

经济之声:消费者都很担心,如果真的不幸碰到有问题的教育机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真的遭受了一定的身心创伤的话,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芦云:“这确实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希望孩子家长也好,或者教育机构也好,要切实把这些风险预防在前面。比如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孩子自身或者家庭的情况去进行合理的选择。

第二个,在具体选择的时候,一些旅游机构和培训机构都有这样一些服务,所以家长要进行多重判断和甄别比较,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去进行游学或者夏令营。

第三个,我们还是要强调合同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领域中,实际上据我了解,在北京工商局也有一些推荐的示范文本,这些文本相较于机构或者旅行社单方提供的文本可能更加公平合理,所以也提醒大家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可以参考有关部门制定的或者推荐的示范文本,更好的去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对于机构或者旅行社单方做出的承诺,一定要让他写到具体的合同上面,不能只听口头宣传。

再回到这个案件,他的宣传中有一句话说叫‘脑力潜能开发’,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是我们也需要想一下,脑力潜能开发具体是指什么?有没有虚假或者忽悠的成分在里面。其他宣传词里是不是还有类似的情况,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被这样高大上的词汇迷惑了,然后交出几万块钱。我觉得家长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