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质量强国走进“春天里”——两会代表热议“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
“现在很多国家非常欢迎我们中国人去旅游,为什么?”3月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浙江省代表团第一小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当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抛出这个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我又想起去年热议的马桶盖话题了。”听完宗庆后及其他代表的热烈讨论之后,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此语一出,现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体现了对标准质量建设的高度重视。”王金财说,建议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把质量、标准、品牌的创新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如此说道。而在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更是拿出了一章的内容,专门部署如何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有效供给难以满足高端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近些年来中国游客出国抢购国外品牌商品的现象正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我建议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宗庆后说。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今年两会上,包括宗庆后在内的许多人大代表都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及其相关的议案建议,使其成为两会上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也说明建设质量强国正成为社会多方的共识。
代表们纷纷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GDP增速列世界大国之首,这离不开质量的重要支撑。但毋庸讳言,中国还不是世界制造业强国。提高质量,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攻方向。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将会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战略部署和重大任务目标。
夯实国家质量基础
“我曾经专门调查过,国人在日本抢购的马桶盖,其生产企业确实在杭州,他们的总经理、车间工人是中国人,原材料也是中国产的,甚至生产设备也大部分是中国制造的,但生产标准却是日本的。”王金财认为,品牌和标准的缺失,是目前中国制造的短板所在。
标准是全球通用的质量语言和市场竞争“武器”,也是一个国家的质量技术基础(以下简称NQI)之一。NQI是国际通行的提法,它是由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共同构成。近年来,联合国贸发组织、工发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银行都对此理论进行阐述和重点关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韩国等国,也都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中突出强调重点建设标准、计量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8项计划之首。可以说,NQI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核心要素和战略资源,谁占领了制高点,谁就在未来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和话语权。
“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法律、政策、科技、管理综合施策,也需要针对当前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矛盾和瓶颈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其中在政策方面需要着力加强NQI建设。”曾担任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TC(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的全国人大代表、开普电器检测研究院院长李亚萍表示,国家以及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应开展专题调研,设立专项支持NQI建设,持续投入,尽快把NQI短板补齐,为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NQI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巨大,我们的国际互认校准测量能力(CMC)只有美国的一半,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量的0.7%,检验检测行业高端检测仪器设备90%依靠进口。我国NQI能力较低间接导致我国出口商品已连续多年占据欧盟、美国通报召回问题数量的首位,仅2014年就有36.1%的出口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直接损失755.2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3.2%。“我国应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和质检中心,突破一批高精尖检验检测技术和仪器装备,面向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开展‘NQI+’服务示范工程,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链条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和集成化应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江南控股集团总工程师黄作兴说。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建议,将标准、计量、合格评定(包括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纳入国家战略,加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开展NQI的整体研究,提高质量技术基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的服务能力,推进产业质量技术“走出去”的国际化进程,以支撑工业强基、制造强国。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作为制造业大国,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然而,成绩背后却是无法回避的尴尬:在世界品牌百强中,中国只有华为、联想两个品牌入围。“中国制造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提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工业能力、企业全球品牌和渠道能力、互联网应用和服务能力等4项核心能力。”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说。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也表示,在总理今年和去年的报告中,都提到中国制造业一定要走向国际市场,而且要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迈进。如果没有品牌,仅仅是产品制造出口的话,将来中国的品牌永远没有未来,所以中国走出去首先一定要有品牌,做品牌的前提是要有可靠的产品质量体系与管理体系。
据统计,近4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以上,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全年中国人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品牌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我国产品市场的怪圈,即企业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形成了“品牌质量差→低质低价形象→中高端需求转移→供给质量提升动力不足→品牌质量差”的非良性循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品牌核心竞争力,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重要突破口,也是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提振国内消费信心的关键所在,更是培育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我国要创新品牌发展的培育手段,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社会化品牌建设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发展与质量技术基础(NQI)等科技专项结合,巩固品牌发展的质量基础,运用认证认可这一世界语言,加强品牌产品认证,赢得市场信任,提升国际互信互认和互联互通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万隆说道。
全国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则通过调研发现,我国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着企业品牌经营能力不强,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品牌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国家和政府对企业品牌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企业评价机制制约了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长期投入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将加强中国品牌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品牌建设;切实转变品牌理念,营造有利于品牌建设的生态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有力保障品牌安全的法治环境;研究出台品牌建设配套政策,增强企业品牌建设动力;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推广,倡导品牌生产消费的良好氛围。
不仅企业界的代表关心质量品牌建设,来自政府的代表同样十分关注品牌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伶俐也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品牌发展的统筹谋划,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使品牌发展战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品牌培育和提升计划,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推动打造一批国家品牌、国际品牌。提升中国品牌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供给侧改革中树立以精立业、以质取胜的社会价值取向,引导各行各业把心思花在做产品上、花在做品质上、花在做品牌上,为中国品牌“走出去”积累口碑、树立形象。
质量强、则国强;质量兴、则国兴。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重视质量发展是其发达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或一定时期时,这些国家政府就适时推出了“质量革命”“质量振兴”“质量救国”等政策措施。“我国应该将建设质量强国纳入国家战略,坚持‘质量为先’,建议设立质量强国建设专项基金,实现‘十三五’时期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目标和梦想。”王凤英说。
专题专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新利18国际路线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