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雕琢中国制造——人大代表热议“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国货追求价格低廉,导致国内企业形成了粗糙制造的习惯,变成国人要跑去国外买马桶盖、买电饭煲。”3月7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凤仪抛出的话题,一下子让许多来自制造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有些坐不住了。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立刻化身国产电饭煲代言人。“这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关系很大。”她用一个故事表达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为了研究出能媲美日本产品的高端电饭煲,美的科研人员一年用了两吨米做饭,不断尝试,才研究出水米的最佳配比和均匀加热方法,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出用户和市场认可的好产品。
“其实是我们国产产品宣传还不到位,好产品不够深入人心”“要讲好研发人员的工作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代表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工匠精神热烈交流,纷纷赞同要通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和水平。
工匠精神,这个一些人听起来或许还有些陌生的词语,成为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词汇之一。“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3个方面。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工匠精神4个字。
工匠精神究竟是什么?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提质升级有何关联?……一时间,对于工匠精神的讨论,成为了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不仅如此,广大网友也一起参与到有关工匠精神的讨论中来,追星大国工匠并提倡将工匠精神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
代表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著、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工匠精神”提质中国制造
“我就在想,我们已经变成了制造大国,为什么国货给大家就是一个廉价品和劣质品的感觉,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这一点?所以我们一再谈真材实料,认真做好产品,就是总理讲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两会的媒体沟通会上,当谈及小米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时,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如此解读工匠精神。
在雷军看来,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关键,就在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特意列举了插线板的例子来阐述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前段时间在微信看到一篇文章,讲机柜后面的插线,国内那个机柜都跟蜘蛛网似的,德国的机柜每根线排得整整齐齐的。从功能来讲排得整齐不整齐不重要,但是从工匠精神的角度讲,用户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认真做好。”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代表和专家们表示,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的作品要个性化,要在质量提炼上下功夫,要人无我有,而不是千篇一律;要精益求精地雕刻,而不是粗制滥造。”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拓宝玉器有限公司总工艺美术师吴元全表示,工匠精神是传承也是创新。
代表们纷纷表示,李克强总理在部署消费品质量提升时提及“工匠精神”,使其发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作用,充分说明了工匠精神对于质量提升的作用。“工匠精神对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非常有必要,高超的工匠能够实现对质量的良好把控。”全国人大代表、江南控股集团工程师黄作兴深有感触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也认为,这次总理报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承载和传递着一个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应该在中国制造上反映出真正的中国工匠精神,使我们的精品做得更好。这个精品不仅仅是产品的品质,而且是有文化内涵的,特别是和用户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需要良好土壤
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大国工匠》,曾让全社会对于“工匠”们高超的技艺赞叹不已,代表们呼吁:我们需要更多的大国工匠,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我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快马加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首席技师赵郁在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感慨道:“我一直工作在制造业的第一线,现在我国制造业高级工的技工非常缺乏,7000万的产业工人中只有1/3是技工,其中初级工占到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仅占到5%,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高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工业强国的瓶颈”。
如果站在长远的角度看全球公司史可以发现,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在中国,创业历史超过150年的企业屈指可数。日本企业的长青和日本制造的高品质,离不开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支持。比如日本厚生劳动省共认定全国149名手工艺人为“现代名工”,并对他们给予特别奖励。这一奖项是1967年设立的。
如何才能更好地在中国涌现出更多“大国工匠”,传承和创新工匠精神?代表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现有技术工人的待遇,让大国工匠有施展本领的舞台;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工匠的培育提供最好的土壤。
“一线工人的技能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水平,而制造业水平又关乎国家的整体实力。为了稳定高技能职工队伍,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机制来保障,所以‘十三五’期间要在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方面(包括等级、薪酬、培训、学习等方面待遇)有所提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建议说。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缺少,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要升级转型,教育结构、特别是职业教育必须先行转型,这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根本。”黄作兴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加速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衔接,营造崇高技能的新风尚。
“‘工匠精神’不能一蹴而就,要点滴累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三级政府都设立政府质量奖,对企业技改、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提升等进行鼓励,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主任叶国先呼吁,希望政府加大这方面的策划,发挥导向作用,从多角度培育工匠精神。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新利18国际路线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