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范围更广 配送速度更快

图一:用户所需触手可及,万物皆可即时零售。

图二:即时零售业态日趋成熟,并逐渐向县域市场延伸。

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在“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相关内容中,首次提及了即时零售,表示要“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指出,以小时达、分钟达为特征的即时零售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实体店增收的主流渠道之一。

经过几年的探索,即时零售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并开始向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域市场渗透。

快速发展不断拓展

顾名思义,即时零售是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高时效性到家消费业态,属于典型的零售新业态和消费新模式,主要特征是“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送达”,其供给高度依赖本地门店。其就近配送、速度更快、配送费更低、用户体验更好等特点,共同促成了万物皆可即时零售的局面。

据了解,沃尔玛、华润等全国性大型商超,以及物美、武商、中百等区域性连锁商超,纷纷布局即时零售业务。而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作为第三方即时零售服务商,迅速在全国推出“小时达”服务,就连短视频平台也开始发展即时零售业务。由此不难看出,诸多企业都想在即时零售领域分一杯羹。

过去几年,即时零售在我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即时零售复合增长率将会保持高位,预计到2026年,即时零售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即时零售正在成为新潮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自己喜爱的东西可以即时送达。记者了解到,尽管即时零售起步阶段的主要市场为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但随着即时零售优势的广泛传播和即时零售平台覆盖地域的不断拓展,近年来,有更多低线城市零售商家接入即时零售生态。

商家消费者均受益

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业态的兴起,使得便利店面临愈加复杂的全渠道竞争。这一背景下,不少便利店积极拥抱变化,通过接入同城即时配送平台,增强市场竞争力。

凯度消费者指数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快消品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4%,而小业态成为2022年唯一保持全年增长的线下零售业态。小超市以全年同比两位数的增速发展,便利店门店数量仍在快速扩张。零售平台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平台上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分别同比增长27.9%和62%,本地夫妻小店订单量同比增幅高达125%。

不难看出,即时零售给24小时连锁便利店和夫妻小店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北京一家夫妻店的店主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此前疫情严重时,很少有顾客来店内购物,即时零售平台上的订单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通过线上平台引流,有段时间店里的黄桃罐头、电解质水在线上卖断了货。

夫妻小店广泛存在于城市中,即时零售不仅拓宽了小店的销售渠道,也拉长了营业时间,为本地实体商户带来增量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促进本地零售市场进一步繁荣。可以预见,即时零售占本地零售业态的销售比重会越来越高,也会逐渐成为本地零售的主力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飞速发展至今,消费者的即时购物需求也在飞速发展。通过用户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消费者夜间购物需求越来越强烈,“万物皆可外卖”已成为“夜生活”的一部分,从应急逐步走向常态化。24小时便利店不仅满足消费者需求,也成为了“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时零售平台通过用户搜索及门店销售数据分析,结合所在区域商品的覆盖度,可以优化线上品类结构并维护库存,消费者需求量大的商品也可以重点备货,真正帮助商家实现降本增效,也帮助消费者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

城市的烟火气也与即时零售息息相关。北京消费者陈女士有过一次惊喜的线上购物经历。“有一天突发奇想,打算做炖牛腩,网上说要用砂锅,楼下的便利店没有货。”陈女士试着从即时零售平台搜索砂锅,结果还真的找到了一家卖砂锅的便利店,“下单不久后就送到了家里,一点没耽误做饭。”

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由于县城的商业设施相对存在短板,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影响了县城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但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提升,县城商业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正在县域悄然生长。

越来越多县城的商家通过接入即时零售平台,丰富了县域供给,激发了本地消费活力。以前,县城的大部分小店,超过晚上8点就关门闭店。如今,通过即时零售,县城小店扩大了经营范围,也延长了经营时间。深夜12点在KTV里欢唱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外卖下单购买3公里开外小店的零食、饮料,方便快捷。

如今,在一些县城也随处可见忙碌的骑手们。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的逐渐饱和,下沉市场成为诸多品牌的必争之地,越来越多的品牌布局县域市场并取得良好成效。以星巴克和喜茶为例,今年春节期间,其下沉市场的门店均处于爆单状态。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作为一种满足多样化需求、助力本地小店增收的新业态,即时零售已经不再是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专属,越来越多县城消费者将其作为一种新型且常态化的购物方式,实体小店也纷纷将其作为增收渠道。在这一过程中,县城释放出了消费潜力,人才逐渐得以回流,商业体系也在日益完善。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新利18国际路线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