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警示

人民日报:警惕网络抽奖“陷阱”

2018年12月07日 11:26 信息来源:http://it.people.com.cn/n1/2018/1207/c1009-30448435.html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网上购买某品牌鸡尾酒后,有一位自称“客服”的人主动联系他,告知他获得了一张“一等奖”奖券,只需支付邮费和手续费,便可免费获得一部苹果手机。兴奋的该网友在与客服人员沟通后,确信活动是真的,爽快地支付了相关费用。几天后,该网友收到了一个印有苹果标志的手机外壳,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临近年终,有许多大品牌、大平台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吸引大众眼球。这其中,各式各样的抽奖活动纷纷许下丰厚礼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可是,总有一些不法平台进行虚假宣传,搞虚假抽奖,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相关隐私信息泄露等多方面因素,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面对花样百出的网络抽奖活动,很多人往往都是抱着“参与一下又不吃亏”“正好我有对某些产品的需求”“万一我中大奖了呢”之类的态度。很多不法平台和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人们这种心理,故意设置诸多诱导陷阱,比如赠送一些虚假的优惠券等,骗取消费者上钩。因此,广大网友应树立安全消费理念,不要盲目填写个人信息参与各类抽奖活动,以防“馅饼”变“陷阱”。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近年来抽奖的套路越来越多:有的商家提前聘请部分“托儿”,现场参与抽奖活动,给消费者营造门庭若市的氛围;有的公众号为吸引消费者参与,假借其他商家的名义,刻意编造中奖产品,给消费者造成参与活动商家众多、中奖商品琳琅满目的假象;有的商家刻意使用第三方软件,将每一次抽奖的奖项、概率随意进行设置,甚至将“一等奖”的中奖概率设置成零……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尽管我国已出台相关领域的法律予以惩戒,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就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违反者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违法行为将更为多样化且更具迷惑性、隐蔽性,这就迫切需要出台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消除监管盲区,防止中奖黑幕的出现,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