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每月10元想定位谁定位谁
每月花费1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一个特定手机号、每月花费100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些手机号……近日,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1名,涉案价值800多万元。
记者追踪调查了解到,这一犯罪团伙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定位信息、物流信息、机主信息、电话查询、学籍档案、征信信息等六大类,已形成了一条网络个人信息买卖的黑色产业链。
“业务范围”广泛,还能“私人订制”
泰安市公安局2月初在公安部和山东省公安厅部署“净网2018”专项行动中,梳理本地线索,发现有人通过网络大量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泰安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深入分析研判,层层剥茧抽丝,确定犯罪嫌疑人为于某某。
“于某某之前就有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前科,是公安机关重点关注对象。”肥城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刘均鹏说,经过一段时间侦查,民警发现于某某“重操旧业”,成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中间商”。
随后,专案组民警以于某某为突破口,迅速追查出12个上线和相关源头,摸清了个人信息买卖的完整犯罪链条。
3月7日,专案组分赴黑龙江、广东、江西、江苏、贵州、云南等地,开展了集中收网行动,在一周内将涉案的4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缴获90余部手机及多台笔记本电脑等作案工具,涉案价值800多万元。
至此,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宣布告破。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均对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供认不讳。
刘均鹏说,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了大批量贩卖个人信息外,还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进行“私人订制”。
针对“客户”不同需求,犯罪嫌疑人王某林推出了两种不同的“套餐”。据他供述,一种套餐是每月1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一个特定的手机号;另一种是每月100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些手机号。
比如,“客户”如果需要某人的家庭住址或者征信信息时,就向“中间商”提出需求,然后“中间商”将这个需求提供给上线,上线通过冒充快递公司、使用黑客技术非法侵入电脑系统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再逐级加价出售,谋取非法利益。
黑色产业链“分工专业”“配合高效”
据办案民警介绍,由于高额经济回报、较低犯罪门槛、较少犯罪成本,使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想出各种办法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形成了“分工专业”“配合高效”的黑色产业链。
在警方抓获的41名犯罪嫌疑人中,“中间商”于某某通过互联网招揽“客户”收单,然后将查询需求报给上线,上线将结果通过互联网发给于某某,于某某再转发给“客户”,“客户”将钱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给于某某,最后于某某再和上线进行结算。
王某林是手机定位服务平台的所有者,是泄露手机定位信息的源头。在看守所中,王某林告诉记者:“我是一个基站定位平台的所有者,拥有最高权限账号,可以开通具有查询功能的其他账号。‘客户’购买这些账号后,可以定位手机号位置,从而获取他人位置信息。”
据办案民警介绍,王某林很少直接接触终端“客户”。一个标价10元的手机定位信息,经过“中间商”层层加价后,终端“客户”有时需要两三千元才能买到。
与手机定位信息相比,物流信息、手机机主信息和学生档案等个人信息售价较为低廉。
石某是倒卖公民物流信息的源头。“我都是通过互联网买卖快递收货地址和手机机主信息,从2017年12月开始至被抓共卖了300余条信息,赚取1.78万元。”石某说。
如何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黑手”?
肥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鄂宏超认为,要想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黑手”,一方面公安机关要坚持重拳打击不放松,进一步加大对黑客非法盗取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深挖各类犯罪的相关利益链条,注重全链条打击。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也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以实现源头治理为目标,全面加大对通讯运营商、金融机构、邮政速递和网络预订类网站(客户端)的监管力度,从制度方面强化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与法律认知,强化从业人员管理。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随着社会发展,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出现,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储存、加工、流转、应用进行规范,明确公民个人信息分级,实施等级保护措施,确保国家和个人的信息安全。
同时,警方还提醒,公民要强化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在网络购物、使用公共WIFI、参加网站问卷调查和网络抽奖、自媒体社交等方面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
每月花费1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一个特定手机号、每月花费100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些手机号……近日,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1名,涉案价值800多万元。
记者追踪调查了解到,这一犯罪团伙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定位信息、物流信息、机主信息、电话查询、学籍档案、征信信息等六大类,已形成了一条网络个人信息买卖的黑色产业链。
“业务范围”广泛,还能“私人订制”
泰安市公安局2月初在公安部和山东省公安厅部署“净网2018”专项行动中,梳理本地线索,发现有人通过网络大量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泰安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深入分析研判,层层剥茧抽丝,确定犯罪嫌疑人为于某某。
“于某某之前就有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前科,是公安机关重点关注对象。”肥城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刘均鹏说,经过一段时间侦查,民警发现于某某“重操旧业”,成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中间商”。
随后,专案组民警以于某某为突破口,迅速追查出12个上线和相关源头,摸清了个人信息买卖的完整犯罪链条。
3月7日,专案组分赴黑龙江、广东、江西、江苏、贵州、云南等地,开展了集中收网行动,在一周内将涉案的4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缴获90余部手机及多台笔记本电脑等作案工具,涉案价值800多万元。
至此,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宣布告破。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均对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供认不讳。
刘均鹏说,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了大批量贩卖个人信息外,还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进行“私人订制”。
针对“客户”不同需求,犯罪嫌疑人王某林推出了两种不同的“套餐”。据他供述,一种套餐是每月1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一个特定的手机号;另一种是每月1000元,可以随时定位某些手机号。
比如,“客户”如果需要某人的家庭住址或者征信信息时,就向“中间商”提出需求,然后“中间商”将这个需求提供给上线,上线通过冒充快递公司、使用黑客技术非法侵入电脑系统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再逐级加价出售,谋取非法利益。
黑色产业链“分工专业”“配合高效”
据办案民警介绍,由于高额经济回报、较低犯罪门槛、较少犯罪成本,使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想出各种办法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形成了“分工专业”“配合高效”的黑色产业链。
在警方抓获的41名犯罪嫌疑人中,“中间商”于某某通过互联网招揽“客户”收单,然后将查询需求报给上线,上线将结果通过互联网发给于某某,于某某再转发给“客户”,“客户”将钱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给于某某,最后于某某再和上线进行结算。
王某林是手机定位服务平台的所有者,是泄露手机定位信息的源头。在看守所中,王某林告诉记者:“我是一个基站定位平台的所有者,拥有最高权限账号,可以开通具有查询功能的其他账号。‘客户’购买这些账号后,可以定位手机号位置,从而获取他人位置信息。”
据办案民警介绍,王某林很少直接接触终端“客户”。一个标价10元的手机定位信息,经过“中间商”层层加价后,终端“客户”有时需要两三千元才能买到。
与手机定位信息相比,物流信息、手机机主信息和学生档案等个人信息售价较为低廉。
石某是倒卖公民物流信息的源头。“我都是通过互联网买卖快递收货地址和手机机主信息,从2017年12月开始至被抓共卖了300余条信息,赚取1.78万元。”石某说。
如何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黑手”?
肥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鄂宏超认为,要想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黑手”,一方面公安机关要坚持重拳打击不放松,进一步加大对黑客非法盗取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深挖各类犯罪的相关利益链条,注重全链条打击。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也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以实现源头治理为目标,全面加大对通讯运营商、金融机构、邮政速递和网络预订类网站(客户端)的监管力度,从制度方面强化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与法律认知,强化从业人员管理。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随着社会发展,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出现,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储存、加工、流转、应用进行规范,明确公民个人信息分级,实施等级保护措施,确保国家和个人的信息安全。
同时,警方还提醒,公民要强化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在网络购物、使用公共WIFI、参加网站问卷调查和网络抽奖、自媒体社交等方面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当心国产水果披上“洋外衣”(2024-10-23)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