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为何“贴钱卖”? 学术期刊“灰色产业链”调查
“辛辛苦苦把论文写出来,还要交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中介费等一大笔钱,就算是‘卖’论文,也没有这么倒贴钱的!”一位高校教师痛心疾首地说。
当前,我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论文代写代发、期刊乱收费等乱象日益滋生,正成为败坏学术风气的“毒瘤”。半月谈记者多地采访了解到,“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机制是诸多乱象的症结所在。
“进贡”版面费成行规
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巨大需求催生无形的产业链。论文代写、代发、抄袭,中介机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严重,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
四川大学博士后小杨说,如今向期刊“进贡”版面费已是行规,不给的话杂志社就不发或长期拖稿。
联系期刊无门怎么办?一大批真假难辨的中介活跃在网上,“几乎垄断了期刊发表渠道”。半月谈记者走访了两家知名的论文代理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站可负责职称评定所需论文、专利乃至教材、著作的发表和署名。另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他们与杂志社编辑有直接合作,还可安排专人修改论文,确保顺利发表。要发核心期刊,需先付一半定金。
据半月谈记者多方了解,走中介渠道发表论文几乎是明码标价。普通期刊每版费用数千元,部分核心期刊每版三四万元,甚至达到五六万元。
重庆某高校李老师坦言,为了评职称,他曾与一中介谈妥并交付1万元,以求在某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4000元为期刊版面费,其余是中介费。“约好次年9月出刊,但杂志社临出刊时说论文有问题,不能发表,言外之意是要更多钱。”
在这个看不见的“买方市场”上,学者的职衔也被期刊挑三拣四。“什么职称、是否有基金项目……得是博士、副教授,有省级以上项目,才能勉强送审,否则要交很多钱,专科院校的教师就更难发文章了。”东北一所职业院校的林老师说。
采访中,多位年轻学者表示,由于初出茅庐、名气不显、论文引用率不高,他们的论文越来越难发,有些刊物只发正教授的文章,副教授都无可奈何,有些刊物明确规定不发硕、博士论文。迫于评职称或毕业的压力,他们只能跟导师或其他专家一起署名发表,或自己联系代理。
“期刊编辑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现在都是‘香饽饽’,大家争相巴结。研讨会和讲课的机会多的是,酬劳不菲,还可能有红包。”一位教师说。
“学术垃圾”比例惊人
乱象因何生成?受访对象普遍表示,“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体系是根源。
现今,教师职称评定、绩效统计、项目申请都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硕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也有可观的论文发表要求。“发不了核心刊物,发几篇‘普刊’也能折算成科研工作量,于是去低等级刊物‘灌水’的也多了。”博士生李辉(化名)说。
据介绍,学者论文发表量还可能与退休金挂钩,毕竟职称不同,退休后待遇差距很大,这使得学者们不得不盯紧自己的发表记录。
一面是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一面是有限的学术期刊数量,僧多粥少,乱象便应运而生。“别人都这么干,偏你要清高,规矩又没变化,不淘汰你淘汰谁?”李辉说。据他介绍,有的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报销版面费。
专家指出,论文发表存在的诸多乱象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正直学者的利益,使学术研究更见浮躁,学术创新的奏鸣曲有“跑调”之虞。
“现在大学里老师很难安心上课,都要挖空心思地发论文,讲课不走形式、发论文不搞关系的反而‘被落伍’,长此以往会毁掉中国学术。”许多教师指出,有的老师课讲得好,特别受学生欢迎,但从教20多年还只是讲师,只因不肯找人发论文,职称评不上。
此外,经不正当途径刊发的论文往往水平有限,审稿环节缺失,造成错误频发。多位学者指出,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巨量论文中隐藏着惊人比例的“学术垃圾”,多数论文是低水平的重复。汇集这类期刊的数据库也被许多学者列入学生做研究“不宜直接参考”的名单。
广东一所三甲医院的肖教授说,现在新毕业的医学博士,30%不敢独立做手术。“国家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但期刊上却见不到指导临床实践的文章,就是因为我们的培养模式是先搞科研再当医生,医生会发论文却不会看病。”
学术评价也需“结构性改革”
受访学者普遍建议,欲从根本上扭转学术期刊发表乱象,斩断黑色产业链,当前学术评价体系亟待“结构性改革”。对于学术期刊,应给予其必要资金支持,但必须严肃规范其行为。
大连理工大学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姜春林等专家表示,应根据不同类型学术活动特点,从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出发,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积极调整科研资源配置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性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针对期刊乱象严重的医学领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主任医师邹平(化名)建议,建立针对医生实际能力的评价体系。临床医生不一定非得做研究、拼论文数量。“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手术的级别和数量、急难重病的处理数量等予以考核,要经过业界专家充分讨论制定评价细则。”邹平说。
重庆大学教授杨永川、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伟军等专家建议,学术期刊办刊要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国家监管;建立针对问题期刊和中介的举报途径和黑名单;建立针对期刊办刊质量的评估和退出机制,由第三方独立负责,定期实施,不合格者可取消刊号。
“希望国内所有期刊都严格执行匿名评审制度,缩小编辑的权力,防止编辑、中介和学者形成利益共同体。”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景立鹏等建议,除取消版面费等不合理费用外,还应规范论文发表周期。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着手探索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辽宁省2016年底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而非仅以“论文论英雄”;北京市今年将职称评审从“唯论文”改为“菜单式”,人才可自选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评审考核的主要内容。
“辛辛苦苦把论文写出来,还要交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中介费等一大笔钱,就算是‘卖’论文,也没有这么倒贴钱的!”一位高校教师痛心疾首地说。
当前,我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论文代写代发、期刊乱收费等乱象日益滋生,正成为败坏学术风气的“毒瘤”。半月谈记者多地采访了解到,“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机制是诸多乱象的症结所在。
“进贡”版面费成行规
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巨大需求催生无形的产业链。论文代写、代发、抄袭,中介机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严重,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
四川大学博士后小杨说,如今向期刊“进贡”版面费已是行规,不给的话杂志社就不发或长期拖稿。
联系期刊无门怎么办?一大批真假难辨的中介活跃在网上,“几乎垄断了期刊发表渠道”。半月谈记者走访了两家知名的论文代理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站可负责职称评定所需论文、专利乃至教材、著作的发表和署名。另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他们与杂志社编辑有直接合作,还可安排专人修改论文,确保顺利发表。要发核心期刊,需先付一半定金。
据半月谈记者多方了解,走中介渠道发表论文几乎是明码标价。普通期刊每版费用数千元,部分核心期刊每版三四万元,甚至达到五六万元。
重庆某高校李老师坦言,为了评职称,他曾与一中介谈妥并交付1万元,以求在某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4000元为期刊版面费,其余是中介费。“约好次年9月出刊,但杂志社临出刊时说论文有问题,不能发表,言外之意是要更多钱。”
在这个看不见的“买方市场”上,学者的职衔也被期刊挑三拣四。“什么职称、是否有基金项目……得是博士、副教授,有省级以上项目,才能勉强送审,否则要交很多钱,专科院校的教师就更难发文章了。”东北一所职业院校的林老师说。
采访中,多位年轻学者表示,由于初出茅庐、名气不显、论文引用率不高,他们的论文越来越难发,有些刊物只发正教授的文章,副教授都无可奈何,有些刊物明确规定不发硕、博士论文。迫于评职称或毕业的压力,他们只能跟导师或其他专家一起署名发表,或自己联系代理。
“期刊编辑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现在都是‘香饽饽’,大家争相巴结。研讨会和讲课的机会多的是,酬劳不菲,还可能有红包。”一位教师说。
“学术垃圾”比例惊人
乱象因何生成?受访对象普遍表示,“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体系是根源。
现今,教师职称评定、绩效统计、项目申请都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硕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也有可观的论文发表要求。“发不了核心刊物,发几篇‘普刊’也能折算成科研工作量,于是去低等级刊物‘灌水’的也多了。”博士生李辉(化名)说。
据介绍,学者论文发表量还可能与退休金挂钩,毕竟职称不同,退休后待遇差距很大,这使得学者们不得不盯紧自己的发表记录。
一面是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一面是有限的学术期刊数量,僧多粥少,乱象便应运而生。“别人都这么干,偏你要清高,规矩又没变化,不淘汰你淘汰谁?”李辉说。据他介绍,有的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报销版面费。
专家指出,论文发表存在的诸多乱象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正直学者的利益,使学术研究更见浮躁,学术创新的奏鸣曲有“跑调”之虞。
“现在大学里老师很难安心上课,都要挖空心思地发论文,讲课不走形式、发论文不搞关系的反而‘被落伍’,长此以往会毁掉中国学术。”许多教师指出,有的老师课讲得好,特别受学生欢迎,但从教20多年还只是讲师,只因不肯找人发论文,职称评不上。
此外,经不正当途径刊发的论文往往水平有限,审稿环节缺失,造成错误频发。多位学者指出,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巨量论文中隐藏着惊人比例的“学术垃圾”,多数论文是低水平的重复。汇集这类期刊的数据库也被许多学者列入学生做研究“不宜直接参考”的名单。
广东一所三甲医院的肖教授说,现在新毕业的医学博士,30%不敢独立做手术。“国家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但期刊上却见不到指导临床实践的文章,就是因为我们的培养模式是先搞科研再当医生,医生会发论文却不会看病。”
学术评价也需“结构性改革”
受访学者普遍建议,欲从根本上扭转学术期刊发表乱象,斩断黑色产业链,当前学术评价体系亟待“结构性改革”。对于学术期刊,应给予其必要资金支持,但必须严肃规范其行为。
大连理工大学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姜春林等专家表示,应根据不同类型学术活动特点,从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出发,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积极调整科研资源配置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性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针对期刊乱象严重的医学领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主任医师邹平(化名)建议,建立针对医生实际能力的评价体系。临床医生不一定非得做研究、拼论文数量。“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手术的级别和数量、急难重病的处理数量等予以考核,要经过业界专家充分讨论制定评价细则。”邹平说。
重庆大学教授杨永川、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伟军等专家建议,学术期刊办刊要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国家监管;建立针对问题期刊和中介的举报途径和黑名单;建立针对期刊办刊质量的评估和退出机制,由第三方独立负责,定期实施,不合格者可取消刊号。
“希望国内所有期刊都严格执行匿名评审制度,缩小编辑的权力,防止编辑、中介和学者形成利益共同体。”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景立鹏等建议,除取消版面费等不合理费用外,还应规范论文发表周期。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着手探索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辽宁省2016年底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而非仅以“论文论英雄”;北京市今年将职称评审从“唯论文”改为“菜单式”,人才可自选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评审考核的主要内容。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当心国产水果披上“洋外衣”(2024-10-23)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