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9万元到手才2.9万元 “美容贷”诈骗套路忒深
不需要征信,只需要拍张照片、签个字,在美容医院就能轻松申请到高额贷款……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真的吗?近日,重庆市江北区公安分局破获了全市首例套取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容贷”的案件,申请“美容贷”的贷款人,不仅贷款的钱没到手,还背上了巨额的还款债务。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套路?
稀里糊涂办了“美容贷”
2016年12月,重庆市民严晓瑜(化名)急需用钱,找到一家贷款中介公司申请贷款。中介公司告诉她,正好有个美容消费贷款项目,流程非常简单,不需要个人征信,只要拍一张照片,很快就能放款。 严晓瑜心动了,跟着贷款中介公司的职员龙某来到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附近的一家美容医院。原来,所谓的好方法,就是用消费贷款的形式把现金套出来。
在龙某的指导下,她填写了一份美容消费贷款申请,但是申请里填写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工资收入等信息全是虚构的。
“这样也能贷到款?”严晓瑜对此感到很疑惑。
“将来的贷款反正不用还!你填写的地址、单位都是假的,找不到你这个人!”龙某很坚定地说
美容医院的美容咨询师朱某告诉严晓瑜,他们与消费金融公司有合作,利息低、批款快,只收取少量手续费。贷款成功,钱直接会打在美容医院的账户里,然后再转给她。“你拿着身份证在我们医院牌子那儿拍个照片,有专门人员帮你操作。”
严晓瑜申请的贷款金额为9万元。很快,她就收到了4.9万元。美容咨询师朱某称,剩余的贷款部分需要走流程,之后才能给她。按照事先约定,严晓瑜将其中两万元给了龙某,自己实际到手只有2.9万元。
令严晓瑜没有想到的是,剩下的钱却迟迟没有到账。而9万元的贷款,并非龙某当初许诺的“不用归还”。消费金融公司说:“天底下哪有贷款不用归还这种好事?”自己每个月还着9万贷款的高额利息,自己却只拿到2.9万元,当醒悟过来的严晓瑜找龙某和朱某讨说法的时候,两人都避而不见。
新型诈骗手段浮出水面
2017年3月,江北区公安分局接到多家金融公司报案称,之前发放出去的多笔贷款,要么找不到还款人,要么借款人不具备还款能力,有的借款人甚至称‘中介公司说我们不用还钱’。很多贷款成了死账,经济损失巨大。
江北区公安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发现这些“问题贷款”都指向江北区的一家美容医院,申请“美容贷”的多为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
警方调查美容医院的资金流向后发现,每笔“美容贷”,在扣除美容医院的部分费用后,均流向了王某和龙某等人的账户。经查,从2016年7月开始,贷款中介人员王某和龙某,伙同美容医院的美容咨询师朱某,合谋通过申请“美容贷”进行套现。3人虚构借款人工资收入、工作职位、家庭地址等信息,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资金需求者进行包装,帮他们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贷款。江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支队长张盛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贷款成功后,消费金融公司将贷款直接发放到美容医院账户上,美容医院扣除30%提成后将钱打给借款中介公司,中介公司扣除40%的中介费用后,将剩余的30%打给贷款者,有的中介甚至一分钱也不发放给贷款者。”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美容医院为了骗取贷款,伪造美容项目,联手贷款中介公司诈骗消费金融公司。虚高美容材料价格,几百元的玻尿酸被开成几千元,而贷款人只能得到30%的贷款资金,却背负全额的还贷压力,苦不堪言。
贷款人许红(化名)通过这家美容医院,向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办理了贷款。在一家贷款3万余元,贷款项目为文眉;在另一家贷款4万余元,贷款项目为“丰胸”。在填写美容项目的时候,连许女士自己都觉得很滑稽:“我早已切除了乳房,怎么可能去申请‘丰胸’美容贷款。美容项目全都是假的。”
贷款人冉晓蓉(化名)申请的美容贷款项目是“黄褐斑疗程”及“水光美容”。张盛告诉记者,从冉晓蓉的病历来看,并没有这两个美容项目的实际内容,说明其美容项目都是虚构的。
经过9个月的缜密调查,警方于今年1月正式收网。涉案嫌疑人朱某、王某、龙某等10人先后被抓获。经查明,该美容医院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美容贷”335万元,给消费金融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万元。目前,该案已移送江北区检察院公诉。
贷款审核环节应谨慎把关
据张盛介绍,涉案的美容医院和贷款中介公司找到的贷款人,都是急需用钱但无申请贷款资质的人。而消费金融公司对贷款人的资质审核,只限于对其征信的验证,验证的方式也只是事后随机拨打电话进行确认。贷款中介公司只要提前和贷款人约定好口径,就可以轻松通过验证。“一纸表格就可以‘搞定’审核”。张盛告诉记者。
据江北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检察官助理黄永洁透露,这是重庆市检察机关办理的首例套取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容贷”的审查逮捕案件。贷款消费者、贷款中介、美容机构人员恶意串通,通过虚构美容消费项目骗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小额消费贷款,成功骗贷后,消费者、中介、美容机构人员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私分贷款。《刑法》第一百九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本案犯罪嫌疑人朱某、王某、龙某等的行为已涉嫌贷款诈骗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江北区检察院决定对其批准逮捕。
黄永洁建议广大金融机构,在追求业务发展时,也要高度关注业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堵塞业务漏洞,特别是在贷款审核等环节要谨慎把关,真实掌握贷款消费者的征信、用途,确保贷款用后“完璧归赵”。
不需要征信,只需要拍张照片、签个字,在美容医院就能轻松申请到高额贷款……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真的吗?近日,重庆市江北区公安分局破获了全市首例套取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容贷”的案件,申请“美容贷”的贷款人,不仅贷款的钱没到手,还背上了巨额的还款债务。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套路?
稀里糊涂办了“美容贷”
2016年12月,重庆市民严晓瑜(化名)急需用钱,找到一家贷款中介公司申请贷款。中介公司告诉她,正好有个美容消费贷款项目,流程非常简单,不需要个人征信,只要拍一张照片,很快就能放款。 严晓瑜心动了,跟着贷款中介公司的职员龙某来到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附近的一家美容医院。原来,所谓的好方法,就是用消费贷款的形式把现金套出来。
在龙某的指导下,她填写了一份美容消费贷款申请,但是申请里填写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工资收入等信息全是虚构的。
“这样也能贷到款?”严晓瑜对此感到很疑惑。
“将来的贷款反正不用还!你填写的地址、单位都是假的,找不到你这个人!”龙某很坚定地说
美容医院的美容咨询师朱某告诉严晓瑜,他们与消费金融公司有合作,利息低、批款快,只收取少量手续费。贷款成功,钱直接会打在美容医院的账户里,然后再转给她。“你拿着身份证在我们医院牌子那儿拍个照片,有专门人员帮你操作。”
严晓瑜申请的贷款金额为9万元。很快,她就收到了4.9万元。美容咨询师朱某称,剩余的贷款部分需要走流程,之后才能给她。按照事先约定,严晓瑜将其中两万元给了龙某,自己实际到手只有2.9万元。
令严晓瑜没有想到的是,剩下的钱却迟迟没有到账。而9万元的贷款,并非龙某当初许诺的“不用归还”。消费金融公司说:“天底下哪有贷款不用归还这种好事?”自己每个月还着9万贷款的高额利息,自己却只拿到2.9万元,当醒悟过来的严晓瑜找龙某和朱某讨说法的时候,两人都避而不见。
新型诈骗手段浮出水面
2017年3月,江北区公安分局接到多家金融公司报案称,之前发放出去的多笔贷款,要么找不到还款人,要么借款人不具备还款能力,有的借款人甚至称‘中介公司说我们不用还钱’。很多贷款成了死账,经济损失巨大。
江北区公安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发现这些“问题贷款”都指向江北区的一家美容医院,申请“美容贷”的多为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
警方调查美容医院的资金流向后发现,每笔“美容贷”,在扣除美容医院的部分费用后,均流向了王某和龙某等人的账户。经查,从2016年7月开始,贷款中介人员王某和龙某,伙同美容医院的美容咨询师朱某,合谋通过申请“美容贷”进行套现。3人虚构借款人工资收入、工作职位、家庭地址等信息,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资金需求者进行包装,帮他们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贷款。江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支队长张盛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贷款成功后,消费金融公司将贷款直接发放到美容医院账户上,美容医院扣除30%提成后将钱打给借款中介公司,中介公司扣除40%的中介费用后,将剩余的30%打给贷款者,有的中介甚至一分钱也不发放给贷款者。”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美容医院为了骗取贷款,伪造美容项目,联手贷款中介公司诈骗消费金融公司。虚高美容材料价格,几百元的玻尿酸被开成几千元,而贷款人只能得到30%的贷款资金,却背负全额的还贷压力,苦不堪言。
贷款人许红(化名)通过这家美容医院,向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办理了贷款。在一家贷款3万余元,贷款项目为文眉;在另一家贷款4万余元,贷款项目为“丰胸”。在填写美容项目的时候,连许女士自己都觉得很滑稽:“我早已切除了乳房,怎么可能去申请‘丰胸’美容贷款。美容项目全都是假的。”
贷款人冉晓蓉(化名)申请的美容贷款项目是“黄褐斑疗程”及“水光美容”。张盛告诉记者,从冉晓蓉的病历来看,并没有这两个美容项目的实际内容,说明其美容项目都是虚构的。
经过9个月的缜密调查,警方于今年1月正式收网。涉案嫌疑人朱某、王某、龙某等10人先后被抓获。经查明,该美容医院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美容贷”335万元,给消费金融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万元。目前,该案已移送江北区检察院公诉。
贷款审核环节应谨慎把关
据张盛介绍,涉案的美容医院和贷款中介公司找到的贷款人,都是急需用钱但无申请贷款资质的人。而消费金融公司对贷款人的资质审核,只限于对其征信的验证,验证的方式也只是事后随机拨打电话进行确认。贷款中介公司只要提前和贷款人约定好口径,就可以轻松通过验证。“一纸表格就可以‘搞定’审核”。张盛告诉记者。
据江北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检察官助理黄永洁透露,这是重庆市检察机关办理的首例套取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容贷”的审查逮捕案件。贷款消费者、贷款中介、美容机构人员恶意串通,通过虚构美容消费项目骗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小额消费贷款,成功骗贷后,消费者、中介、美容机构人员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私分贷款。《刑法》第一百九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本案犯罪嫌疑人朱某、王某、龙某等的行为已涉嫌贷款诈骗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江北区检察院决定对其批准逮捕。
黄永洁建议广大金融机构,在追求业务发展时,也要高度关注业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堵塞业务漏洞,特别是在贷款审核等环节要谨慎把关,真实掌握贷款消费者的征信、用途,确保贷款用后“完璧归赵”。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当心国产水果披上“洋外衣”(2024-10-23)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