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合同、克扣押金 黑中介套路满满专坑租房人
7月,伴随着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租房市场迎来一年中最火爆的时候。与此同时,一些黑中介也让很多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租客叫苦不迭。
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委发布了《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其中特别提出将打击暴力驱逐承租人、捆绑收费、阴阳合同、强制提供代办服务、侵占客户资金、参与投机炒房的房地产黑中介,以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7月6日至7月25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数十名租房者,并以租客身份与中介直接接触,总结出黑中介的几个坑人套路。
套路一:发布虚假房源屡禁不止
刚来北京工作的小安与朋友3人准备在北京天通苑地区租房,其在租房网站上看中一套三居室,便通过网站与中介取得联系。网站上房屋显示的是“简装”,通过中介传来的图片,小安看到房屋基本配置齐全,价格合适,便与中介约定看房。可事实上,小安所见到的房屋,仅仅是毛坯房,水电未通,内部装修与图片所示相差较远,且并不符合网站所标示的地理位置。
小安指责中介图片与实际不符合时,中介却反问小安:“这么点钱,你还想租什么样?”同时因租房未成,他还向小安等人索要“看房费”。
租房过程中遭遇虚假房源的并非小安一人。据中国青年网针对各大房产信息平台服务情况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约75%的用户曾遭遇过不同情况的假房源欺骗,近50%的用户认为网上真实可信的房源不超过一半。
记者在某租房平台上搜索房源信息,随机定位在北京知春路,排名前15的房源信息,房屋面积大小在20平方米左右,价格在1500元至2100元之间不等。在搜索到的图片中,房屋干净整洁、阳光充足。
不过,当记者在APP上联系房屋经纪人时,有10个经纪人回复记者“该房子已经出租,目前在别处有房源”。不少经纪人向记者推荐的其他房屋均在地铁三四站外,价格翻倍。记者三天后再次打开网页,发现之前看到的房子依然挂在网站上,显示待租状态。针对上述情况,记者拨打了租房平台投诉电话,截至发稿,该电话一直提示忙碌状态无人接听。
记者以租房为由联系了中介郑某。在记者跟随郑某看房过程中,房间实际情况并不如中介所示那般“美好”。记者表示不满,郑某却称这是业内常态,还反问记者“是不是第一次租房不懂行情”。
据郑某讲述,他和同事经常会在网上发布图文不符的房源信息以吸引租户,当客户询问时,“房东不在家”“该房屋已经出租”“已被预定”等是惯用托词。“租房淡季时,为了吸引租客看房,这种手段更为常见。”
郑某直言,他还时常冒充房东,以个人房源直租方式在网站发布信息,并称“如果在网上被举报了,最多封号几天,没太多损失。”
套路二:巧立名目,“陷阱”合同让你签
合同能够为租房者权益提供合法保护。但从租房者提供给记者的合同来看,可谓“形态各异”,有些合同只有一页纸,有些长达10页。有些合同写明租金、水电费、网费等基础费用,有些还添加了卫生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收视费等,且多数未标明具体收费标准。
大学毕业生小于第一次租房时,就被卫生费坑害不浅。“合同中卫生费一栏为空白,我以为这与我无关,便没有在意。后来连续有三个中介给我打电话,要求我交卫生费,费用从一开始的356元涨到1000多元。”小于说,“中介指着合同中空白的这栏告诉我,这里已经写明要收卫生费,不交卫生费就别想拿回押金。”
还有些合同因程序问题或中介不具备租赁服务资质,本身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今年3月,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卫女士通过租房软件租下北京安河家园一套一居室。中介带卫女士看房当日便签订了租房合同,但该中介表示,因忘带合同公章,后续会为合同补盖公章并提供服务。该中介与卫女士最初在软件上联系的中介李某并非同一人,该中介自称为李某同事,因李某出差才帮忙办理手续。
5月,当卫女士因家中水管漏水联系李某处理时,得到的回复却是“我的义务只是让你来住房,有问题你自己去弄。”随后,李某一直以合同并不是与其本人签订且未盖章生效为由,拒绝提供服务。
今年5月,北京的王女士突然接到另一家中介的电话,对方告诉她房租要涨价,且合同需重新签订。王女士本与中介签订了1年的租房合同,签订合同之前也查看过房东与中介的相关手续,并未觉出异常。直到第二家中介公司找上门她才知道,之前与其签约的所谓中介,本身并不具备中介服务资质,工商系统中查询该公司已显示经营异常。而所谓的新中介,仅仅是原先的公司更换公司名而已,还是原班人马。
当王女士表示拒签合同时,该公司有四五个壮汉来到王女士家中。为维护家人安全,王女士只得再签署一份涨价后的租房合同。“明知合同有问题,我却没有办法,只能合同到期赶快搬走,之后再考虑报警或是起诉。”
今年,南京、合肥、上海等多地出台租房合同网签备案,此举将有效规范房屋租赁合同的签订程序,逐步推进租赁住房信用体系建设,充分保障住房租赁各方合法权益。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仅仅网签备案还不够,“国家在保护规范房屋租赁合同方面大有可为,应建立联合惩戒失信制度,提高黑中介违法成本。”
套路三:克扣押金、暴力恐吓强令搬离
当安河家园的卫女士与中介发生第一次正面冲突之后,中介时常会带着三四名壮汉以查看房屋为由半夜来到其家中。因为已经交了1年的房租且无法退回,卫女士只能继续租住。当她自行更换了门锁后,一日下班发现自家门锁被502胶封堵,作案人避开了小区的所有监控,让她查无证据。
不久,卫女士收到了一封上一任租户的来信,信中陈述了自己遭遇到的威胁与恐吓,称中介还欠着他两万元房租没退,只留下一张欠条,他再也联系不上中介了。“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他们是黑中介。”信中,上一任租户毫不客气地点明黑中介实质。
英语老师小林也曾有过相同遭遇。小林在与朋友租房期间,总是莫名遭到“扰民”举报。随后中介便以违反合同为由,在半夜11点,安排几名壮汉来到小林住处要求其搬离。第二天,当小林再次回到住处时,其与朋友的行李已被扔出房间。
据网上租房社区“看房狗”对877名租户的调查报告显示, 42.3%租户的押金遭非法扣押,16.42%的租户都曾遭遇黑中介的暴力、威胁和言语辱骂,12.77%的租户更是遭遇黑中介对居住环境的破坏。
北京住建委每月会定期公布被投诉前10名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名单,名单中以分支机构在10个以下的中小机构为主,更有无分支机构的“光杆机构”。正如此前王女士的遭遇,黑中介常常同时注册多个光杆机构,一个被查封了,改头换面后还会继续经营。
如果租户真的遭遇黑中介威胁,刘俊海建议租户要懂得保护自己,保存如微信聊天记录、聊天录音等证据,将房屋原貌、签订的合同、缴纳的费用等拍照存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切不可以暴制暴。“若是网络平台因审核不严致使租户掉入黑中介陷阱,平台也难逃其咎。”
记者观察:较个劲,说不定能赢回权益
采访结束时,卫女士还住在安河家园忍受黑中介的骚扰,王女士拿着一份无效合同守护家人,小安、小林等人收拾好行李前往下一个住所,小于则乖乖交了卫生费拿回来押金……黑中介令人深恶痛绝,但记者采访中发现,面对黑中介对自身权益的侵害,许多租客选择了忍受或沉默。
记者问小于为何不报警或投诉,她表示“害怕”,“交完钱赶快走人,惹不起还能躲不起么?”
王女士则告诉记者:“暂时的隐忍是为了日后的爆发”。王女士邻居的车就曾被黑中介划伤过,王女士考虑到黑中介“飘忽不定”不好找人,但他们可以随时找到自己,所以当前只能默默搜集证据等待搬离。“一定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并非现在。”
还有更多像小安一样的租户,权益受到侵犯时,也曾选择报警或是想过维权,但时间一长,维权这事便不了了之。正如小安所说:“不想牵扯过多精力”。
那么,有没有跟黑中介“较上劲”,并且把黑中介“斗赢了”的样本呢?
有。2016年,北京一名网友发帖分享了自己将黑中介告上法庭的成功经验。
该网友将最后一个季度的房租交给中介之后,中介没有交给房东。期间房子停水,还被贴“赶紧搬离”“房租到期”等告示。该网友与中介交涉无果,且中介拒退网友的租金和押金。无奈之下,该网友决定将黑中介诉至法院。
在诉讼过程中,这名网友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收集了租房合同原件、中介断租证明一份、被张贴的“断租请搬离”告示、微信上的交房租记录等证据。最终,法庭判决,网友胜诉。该网友提醒有相同遭遇的租客,遇到黑中介不要怕,做到“有理、有据、好好准备”。
当然,无论是投诉或是报警,仅仅依靠租户个人的力量,并不能有效遏制黑中介的野蛮生长。如刘俊海教授在采访中说的:“建立严惩机制,提高违法成本,要把黑中介的违法受益归零,甚至是负数。”
7月,伴随着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租房市场迎来一年中最火爆的时候。与此同时,一些黑中介也让很多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租客叫苦不迭。
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委发布了《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其中特别提出将打击暴力驱逐承租人、捆绑收费、阴阳合同、强制提供代办服务、侵占客户资金、参与投机炒房的房地产黑中介,以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7月6日至7月25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数十名租房者,并以租客身份与中介直接接触,总结出黑中介的几个坑人套路。
套路一:发布虚假房源屡禁不止
刚来北京工作的小安与朋友3人准备在北京天通苑地区租房,其在租房网站上看中一套三居室,便通过网站与中介取得联系。网站上房屋显示的是“简装”,通过中介传来的图片,小安看到房屋基本配置齐全,价格合适,便与中介约定看房。可事实上,小安所见到的房屋,仅仅是毛坯房,水电未通,内部装修与图片所示相差较远,且并不符合网站所标示的地理位置。
小安指责中介图片与实际不符合时,中介却反问小安:“这么点钱,你还想租什么样?”同时因租房未成,他还向小安等人索要“看房费”。
租房过程中遭遇虚假房源的并非小安一人。据中国青年网针对各大房产信息平台服务情况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约75%的用户曾遭遇过不同情况的假房源欺骗,近50%的用户认为网上真实可信的房源不超过一半。
记者在某租房平台上搜索房源信息,随机定位在北京知春路,排名前15的房源信息,房屋面积大小在20平方米左右,价格在1500元至2100元之间不等。在搜索到的图片中,房屋干净整洁、阳光充足。
不过,当记者在APP上联系房屋经纪人时,有10个经纪人回复记者“该房子已经出租,目前在别处有房源”。不少经纪人向记者推荐的其他房屋均在地铁三四站外,价格翻倍。记者三天后再次打开网页,发现之前看到的房子依然挂在网站上,显示待租状态。针对上述情况,记者拨打了租房平台投诉电话,截至发稿,该电话一直提示忙碌状态无人接听。
记者以租房为由联系了中介郑某。在记者跟随郑某看房过程中,房间实际情况并不如中介所示那般“美好”。记者表示不满,郑某却称这是业内常态,还反问记者“是不是第一次租房不懂行情”。
据郑某讲述,他和同事经常会在网上发布图文不符的房源信息以吸引租户,当客户询问时,“房东不在家”“该房屋已经出租”“已被预定”等是惯用托词。“租房淡季时,为了吸引租客看房,这种手段更为常见。”
郑某直言,他还时常冒充房东,以个人房源直租方式在网站发布信息,并称“如果在网上被举报了,最多封号几天,没太多损失。”
套路二:巧立名目,“陷阱”合同让你签
合同能够为租房者权益提供合法保护。但从租房者提供给记者的合同来看,可谓“形态各异”,有些合同只有一页纸,有些长达10页。有些合同写明租金、水电费、网费等基础费用,有些还添加了卫生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收视费等,且多数未标明具体收费标准。
大学毕业生小于第一次租房时,就被卫生费坑害不浅。“合同中卫生费一栏为空白,我以为这与我无关,便没有在意。后来连续有三个中介给我打电话,要求我交卫生费,费用从一开始的356元涨到1000多元。”小于说,“中介指着合同中空白的这栏告诉我,这里已经写明要收卫生费,不交卫生费就别想拿回押金。”
还有些合同因程序问题或中介不具备租赁服务资质,本身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今年3月,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卫女士通过租房软件租下北京安河家园一套一居室。中介带卫女士看房当日便签订了租房合同,但该中介表示,因忘带合同公章,后续会为合同补盖公章并提供服务。该中介与卫女士最初在软件上联系的中介李某并非同一人,该中介自称为李某同事,因李某出差才帮忙办理手续。
5月,当卫女士因家中水管漏水联系李某处理时,得到的回复却是“我的义务只是让你来住房,有问题你自己去弄。”随后,李某一直以合同并不是与其本人签订且未盖章生效为由,拒绝提供服务。
今年5月,北京的王女士突然接到另一家中介的电话,对方告诉她房租要涨价,且合同需重新签订。王女士本与中介签订了1年的租房合同,签订合同之前也查看过房东与中介的相关手续,并未觉出异常。直到第二家中介公司找上门她才知道,之前与其签约的所谓中介,本身并不具备中介服务资质,工商系统中查询该公司已显示经营异常。而所谓的新中介,仅仅是原先的公司更换公司名而已,还是原班人马。
当王女士表示拒签合同时,该公司有四五个壮汉来到王女士家中。为维护家人安全,王女士只得再签署一份涨价后的租房合同。“明知合同有问题,我却没有办法,只能合同到期赶快搬走,之后再考虑报警或是起诉。”
今年,南京、合肥、上海等多地出台租房合同网签备案,此举将有效规范房屋租赁合同的签订程序,逐步推进租赁住房信用体系建设,充分保障住房租赁各方合法权益。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仅仅网签备案还不够,“国家在保护规范房屋租赁合同方面大有可为,应建立联合惩戒失信制度,提高黑中介违法成本。”
套路三:克扣押金、暴力恐吓强令搬离
当安河家园的卫女士与中介发生第一次正面冲突之后,中介时常会带着三四名壮汉以查看房屋为由半夜来到其家中。因为已经交了1年的房租且无法退回,卫女士只能继续租住。当她自行更换了门锁后,一日下班发现自家门锁被502胶封堵,作案人避开了小区的所有监控,让她查无证据。
不久,卫女士收到了一封上一任租户的来信,信中陈述了自己遭遇到的威胁与恐吓,称中介还欠着他两万元房租没退,只留下一张欠条,他再也联系不上中介了。“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他们是黑中介。”信中,上一任租户毫不客气地点明黑中介实质。
英语老师小林也曾有过相同遭遇。小林在与朋友租房期间,总是莫名遭到“扰民”举报。随后中介便以违反合同为由,在半夜11点,安排几名壮汉来到小林住处要求其搬离。第二天,当小林再次回到住处时,其与朋友的行李已被扔出房间。
据网上租房社区“看房狗”对877名租户的调查报告显示, 42.3%租户的押金遭非法扣押,16.42%的租户都曾遭遇黑中介的暴力、威胁和言语辱骂,12.77%的租户更是遭遇黑中介对居住环境的破坏。
北京住建委每月会定期公布被投诉前10名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名单,名单中以分支机构在10个以下的中小机构为主,更有无分支机构的“光杆机构”。正如此前王女士的遭遇,黑中介常常同时注册多个光杆机构,一个被查封了,改头换面后还会继续经营。
如果租户真的遭遇黑中介威胁,刘俊海建议租户要懂得保护自己,保存如微信聊天记录、聊天录音等证据,将房屋原貌、签订的合同、缴纳的费用等拍照存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切不可以暴制暴。“若是网络平台因审核不严致使租户掉入黑中介陷阱,平台也难逃其咎。”
记者观察:较个劲,说不定能赢回权益
采访结束时,卫女士还住在安河家园忍受黑中介的骚扰,王女士拿着一份无效合同守护家人,小安、小林等人收拾好行李前往下一个住所,小于则乖乖交了卫生费拿回来押金……黑中介令人深恶痛绝,但记者采访中发现,面对黑中介对自身权益的侵害,许多租客选择了忍受或沉默。
记者问小于为何不报警或投诉,她表示“害怕”,“交完钱赶快走人,惹不起还能躲不起么?”
王女士则告诉记者:“暂时的隐忍是为了日后的爆发”。王女士邻居的车就曾被黑中介划伤过,王女士考虑到黑中介“飘忽不定”不好找人,但他们可以随时找到自己,所以当前只能默默搜集证据等待搬离。“一定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并非现在。”
还有更多像小安一样的租户,权益受到侵犯时,也曾选择报警或是想过维权,但时间一长,维权这事便不了了之。正如小安所说:“不想牵扯过多精力”。
那么,有没有跟黑中介“较上劲”,并且把黑中介“斗赢了”的样本呢?
有。2016年,北京一名网友发帖分享了自己将黑中介告上法庭的成功经验。
该网友将最后一个季度的房租交给中介之后,中介没有交给房东。期间房子停水,还被贴“赶紧搬离”“房租到期”等告示。该网友与中介交涉无果,且中介拒退网友的租金和押金。无奈之下,该网友决定将黑中介诉至法院。
在诉讼过程中,这名网友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收集了租房合同原件、中介断租证明一份、被张贴的“断租请搬离”告示、微信上的交房租记录等证据。最终,法庭判决,网友胜诉。该网友提醒有相同遭遇的租客,遇到黑中介不要怕,做到“有理、有据、好好准备”。
当然,无论是投诉或是报警,仅仅依靠租户个人的力量,并不能有效遏制黑中介的野蛮生长。如刘俊海教授在采访中说的:“建立严惩机制,提高违法成本,要把黑中介的违法受益归零,甚至是负数。”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当心国产水果披上“洋外衣”(2024-10-23)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