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市场调查:上岗证随便买 明星级月入三四万
近年来,随着中国月嫂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月嫂身价也“水涨船高”。但高收入并不意味着高素质,月嫂市场乱象频频爆出,家政服务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月嫂薪资水涨船高
已经有10年从业经历的李英,目前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家庭里当月嫂。据其回忆,2008年她刚入行的时候,拿到的工资只有1千多块,现在月收入已达一两万元。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报告》,近年来,家政市场供不应求,家政服务员工资上涨较快,北上广等大中城市月嫂的平均工资早已过万。
徐丽是北京一个家政公司的月嫂经纪人,她向记者介绍,“目前所在公司月嫂服务费价格9800元至33800元不等,公司根据月嫂的综合情况分为6个等级,等级越高服务费越多,明星月嫂服务费可以达到三四万。”
曾经在一家月嫂公司担任高层管理人员的王强透露,现在北京家政市场上很大一部分月嫂都在做私单,就是不走公司,客户互相介绍。这样可以躲开评级限制,避免月嫂公司20%-30%的提成,每月最高能拿两三万。
上述报告显示,中国家政服务业的需求日益旺盛,虽然行业从业人数增速保持10%以上增长,行业营业收入增速保持20%以上增长,但与日益旺盛的服务需求相比,家政服务供给数量明显不足,以北京市为例,全市家政服务人员缺口20到30万。
艾瑞咨询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预计到2018年年末,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将达到2.86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21.2%。伴随着家庭决策结构不断优化和母婴家庭人群迅速扩张,母婴市场潜力巨大。
庞大的家政服务人才缺口和日益增长的母婴群体需求,使得家政市场供不应求局面加剧,月嫂工资迅速增长。
月嫂素质参差不齐
月嫂的高薪待遇,吸引着人们进入月嫂市场。但月嫂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使得“月嫂证不用培训就能拿”、“婴儿遭月嫂虐待”、“乙肝病毒携带者与婴儿共用奶瓶”等新闻频频爆出。
王强表示,据他所知,不同公司培训时间并不同,可能是一周时间,也可能是一个月,培训完就能拿到母婴护理证。而且会有很多发证机构,甚至可以花钱买证。
李娟去年底拿到了母婴护理证。她告诉记者,“当时只是在一家家政机构上了五天课,就拿到了月嫂证,但培训中学习的东西并不全面,不能完全适应月嫂工作。”
“实际上,即使她培训一个月拿到月嫂证也不能直接做月嫂,只能从育儿开始做,培训中虽然有实践操作,但婴儿模型和真正的孩子还是有区别,”王强说,至于出现月嫂虐待婴儿的事情,这和月嫂的个人素质、教育、经历都有关。
据统计,目前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2200多万人,以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农民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2017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也显示,现在不少家政企业管理方式粗放,有的仅起到中介介绍作用,缺乏对从业人员的信息甄别、考核管理及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导致从业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服务纠纷不断。月嫂虐待婴儿事件屡见不鲜。
多项标准出台 规范月嫂市场
此前,政府已出台多项家政服务政策标准,来规范月嫂市场上的培训和服务。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等17个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提出强化家政服务业岗前培训,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实行在岗“回炉”培训机制,保证有培训需求的从业人员“应训尽训”。
2016年2月,《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和《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标准中,将月嫂由低到高划分为6个等级。级别的划定参照资格证书、工作时间、客户满意度等因素。还针对月嫂提出了年龄应为18岁到55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与等级相适应的服务技能,无犯罪记录和传染病等要求。
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陈平对媒体表示,此前各家母婴公司评级标准不一,给消费者带来困扰。设置统一的国家标准,既能给消费者参考,又能激励家政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提高水平。
家政服务业种种难题待解
国标的出台虽有利于规范家政市场,但家政服务业长久存在的难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目前,家政服务业仍呈现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的局面,从业人员缺乏职业归属感。调查显示,65%的家政从业人员在一个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半年。
同时,家政从业人员年龄也普遍偏大。多家月嫂公司网站显示,月嫂以60、70后为主,基本无30岁以下的月嫂。
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者对于家政服务的要求明显提高。除了育儿、膳食搭配等服务,还希望月嫂能掌握早教、外语等技能。目前月嫂文化程度较低,很难掌握专业的技能。
《2017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总体来看,我国家政服务人员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亟待规范和提高。
学者:地方可尝试建立家政服务平台
针对家政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8月2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会加强针对行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政策储备,研究制定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的三年实施方案,开展家政龙头企业和城市联动发展的试点,推进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商务部的上述报告也提出,要做好家政服务宣传工作,增强消费者对从业人员的尊重和重视,提升家政服务员的社会职业地位。
报告建议,在育婴服务、家政服务培训等领域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强化家政服务标准实施监督,建立家政服务网络培训平台。同时加强家政服务网络预约平台建设,提升家政服务效率与质量水平。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告诉中新网记者,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行业协会还要抓紧制定家政服务业服务规范,地方上,可以尝试建立家政服务平台,使家政服务公司能在平台上注册、登记,便捷与客户的沟通和服务。
近年来,随着中国月嫂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月嫂身价也“水涨船高”。但高收入并不意味着高素质,月嫂市场乱象频频爆出,家政服务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月嫂薪资水涨船高
已经有10年从业经历的李英,目前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家庭里当月嫂。据其回忆,2008年她刚入行的时候,拿到的工资只有1千多块,现在月收入已达一两万元。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报告》,近年来,家政市场供不应求,家政服务员工资上涨较快,北上广等大中城市月嫂的平均工资早已过万。
徐丽是北京一个家政公司的月嫂经纪人,她向记者介绍,“目前所在公司月嫂服务费价格9800元至33800元不等,公司根据月嫂的综合情况分为6个等级,等级越高服务费越多,明星月嫂服务费可以达到三四万。”
曾经在一家月嫂公司担任高层管理人员的王强透露,现在北京家政市场上很大一部分月嫂都在做私单,就是不走公司,客户互相介绍。这样可以躲开评级限制,避免月嫂公司20%-30%的提成,每月最高能拿两三万。
上述报告显示,中国家政服务业的需求日益旺盛,虽然行业从业人数增速保持10%以上增长,行业营业收入增速保持20%以上增长,但与日益旺盛的服务需求相比,家政服务供给数量明显不足,以北京市为例,全市家政服务人员缺口20到30万。
艾瑞咨询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预计到2018年年末,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将达到2.86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21.2%。伴随着家庭决策结构不断优化和母婴家庭人群迅速扩张,母婴市场潜力巨大。
庞大的家政服务人才缺口和日益增长的母婴群体需求,使得家政市场供不应求局面加剧,月嫂工资迅速增长。
月嫂素质参差不齐
月嫂的高薪待遇,吸引着人们进入月嫂市场。但月嫂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使得“月嫂证不用培训就能拿”、“婴儿遭月嫂虐待”、“乙肝病毒携带者与婴儿共用奶瓶”等新闻频频爆出。
王强表示,据他所知,不同公司培训时间并不同,可能是一周时间,也可能是一个月,培训完就能拿到母婴护理证。而且会有很多发证机构,甚至可以花钱买证。
李娟去年底拿到了母婴护理证。她告诉记者,“当时只是在一家家政机构上了五天课,就拿到了月嫂证,但培训中学习的东西并不全面,不能完全适应月嫂工作。”
“实际上,即使她培训一个月拿到月嫂证也不能直接做月嫂,只能从育儿开始做,培训中虽然有实践操作,但婴儿模型和真正的孩子还是有区别,”王强说,至于出现月嫂虐待婴儿的事情,这和月嫂的个人素质、教育、经历都有关。
据统计,目前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2200多万人,以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农民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2017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也显示,现在不少家政企业管理方式粗放,有的仅起到中介介绍作用,缺乏对从业人员的信息甄别、考核管理及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导致从业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服务纠纷不断。月嫂虐待婴儿事件屡见不鲜。
多项标准出台 规范月嫂市场
此前,政府已出台多项家政服务政策标准,来规范月嫂市场上的培训和服务。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等17个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提出强化家政服务业岗前培训,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实行在岗“回炉”培训机制,保证有培训需求的从业人员“应训尽训”。
2016年2月,《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和《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标准中,将月嫂由低到高划分为6个等级。级别的划定参照资格证书、工作时间、客户满意度等因素。还针对月嫂提出了年龄应为18岁到55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与等级相适应的服务技能,无犯罪记录和传染病等要求。
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陈平对媒体表示,此前各家母婴公司评级标准不一,给消费者带来困扰。设置统一的国家标准,既能给消费者参考,又能激励家政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提高水平。
家政服务业种种难题待解
国标的出台虽有利于规范家政市场,但家政服务业长久存在的难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目前,家政服务业仍呈现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的局面,从业人员缺乏职业归属感。调查显示,65%的家政从业人员在一个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半年。
同时,家政从业人员年龄也普遍偏大。多家月嫂公司网站显示,月嫂以60、70后为主,基本无30岁以下的月嫂。
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者对于家政服务的要求明显提高。除了育儿、膳食搭配等服务,还希望月嫂能掌握早教、外语等技能。目前月嫂文化程度较低,很难掌握专业的技能。
《2017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总体来看,我国家政服务人员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亟待规范和提高。
学者:地方可尝试建立家政服务平台
针对家政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8月2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会加强针对行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政策储备,研究制定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的三年实施方案,开展家政龙头企业和城市联动发展的试点,推进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商务部的上述报告也提出,要做好家政服务宣传工作,增强消费者对从业人员的尊重和重视,提升家政服务员的社会职业地位。
报告建议,在育婴服务、家政服务培训等领域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强化家政服务标准实施监督,建立家政服务网络培训平台。同时加强家政服务网络预约平台建设,提升家政服务效率与质量水平。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告诉中新网记者,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行业协会还要抓紧制定家政服务业服务规范,地方上,可以尝试建立家政服务平台,使家政服务公司能在平台上注册、登记,便捷与客户的沟通和服务。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当心国产水果披上“洋外衣”(2024-10-23)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