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信息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细菌门”事件采访札记

2011年12月08日 16:19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wu/505270.html

三思速冻业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细菌门”事件采访札记

一个多月来,速冻行业知名品牌三全、思念和湾仔码头先后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陷入质量安全危机之中,不仅市场销售受到明显影响,速冻食品行业似乎也因此进入了“速冻期”,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值得深思。

标准怎样才科学

12月21日,速冻食品新国标《速冻面米制品》(GB 19295-2011)将正式实施。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指标问题,新国标由不得检出变为限量检出。

本想为速冻食品质量安全暂时画上句号,却不料从征求意见稿就开始的新国标“倒退”之声并没有随着其将正式颁布戛然而止。面对质疑,卫生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回应,表示新标准根据致病菌风险评估结果,调整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规定,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速冻食品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问题,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此前这类问题,有关部门是否发现过?又是否处理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侯彩云表示,既然食品安全标准主管部门如此坚定地认为旧标准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的要求不合理,那么,可否将新国标征求意见的时间缩短一些甚或是当即生效?以便为执法人员尽可能及时地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博士则认为,食品安全新标准不是提高而是降低,受益者很明显只有企业,其实这种新国际下降有不少负作用,即不利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利于行业竞争与鼓励创新,与消费者的期望相反。

巧合的是,就在速冻食品新国标饱受质疑之际,另一项食品安全新国标——乳业新国标,同样因部分指标调低而备受“倒退”的指责和“史上最低”的质疑。很多媒体甚至认为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已经被大企业“绑架”。

郑风田表示,屡屡爆出食品新国标的倒退,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修改制定过程中存在着重大缺陷,那些看似完善的标准修改程序往往经不起推敲,应该对标准制定程序重塑。其一新标准应该是愈来愈严,逐步往前走而不是向下滑;其二一定要真正选择一些消费者组织参与,并且通过在有公信力的平台上征求意见,让消费者的声音能够真正地反映进去。

“《食品安全法》首次提出的、以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开山之作的食品安全标准,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值得食品安全标准主管部门深思,应当允许消费者谏言。”侯彩云说。

企业如何更负责

自从产品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三全、思念和湾仔码头开始的表现几乎如出一辙:极力为自己辩护,声称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当媒体指出国标要求为“不得检出”后态度开始转变,思念方面曾表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目前正在公示的新国标中,允许存在一定量。

湾仔码头的母公司通用磨坊中国公司则发表声明表示:2011年11月11日,卫生部已经正式发文,科学地解释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少量存在于自然界,经蒸煮无害健康;现行国家标准有待改进之处,即将发布的新国标将允许少量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我们尊重目前政府部门依据现行法律法规作出的决定,同时我们恳请媒体给予消费者正确的引导。

一份尚处于征求意见过程中的标准,被企业拿来当做救命稻草,难怪引发外界质疑:食品安全标准为何降低门槛?企业能否将还在征求意见的标准来为不合格产品开脱?

无独有偶。速冻行业“细菌门”之前的苏泊尔“质量门”事件中,苏泊尔同样是拿还未出台的新标准为自己辩护。如此急切地执行还未颁布实施的新标准,还堂而皇之为自己的问题产品“喊冤”,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值得反思。

一位标准化专家告诉记者,在新标准未正式颁布实施之前,旧的标准继续有效,在此期间,企业生产的产品应当执行现行的标准,而不是一份已经通过的新标准草案或征求意见稿。尽管有可能企业自身作为新国标的主要起草者,对新标准更了解。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现行标准履行自己的职责。

对于新国标的发布,有消费者担心,企业前期被曝光检测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品,在新国标发布后已经属于合格产品,那前期企业召回的产品是否会继续流向市场,未召回完的产品是不是就不再继续召回了?

三全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依照国家规定,企业已经对检测出的几个不合格批次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召回程序,召回的产品全部销毁。“已检测出不符合旧国标的产品就要全部召回,召回的产品更不会二次流向市场。”该负责人称。

行业何时能解冻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三全、思念、湾仔码头、龙凤4个主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中,三全份额已达27.34%。按照其去年19.2亿元的营收反推,全国水饺、汤圆、粽子等的市场规模在70亿元左右。

而此次爆发的“细菌门”事件,无疑让高速发展的速冻食品行业进入了“冷冻期”。一名业内人士也表示,“速冻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并非单个企业或某几个企业的问题,而是行业问题”。此次速冻食品三大巨头的全部沦陷大大打击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也促使不少消费者减少了甚至放弃了对速冻食品的消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目前速冻食品行业的高速发展。

据了解,在日本70%的速冻食品用于快餐与团体伙食,而我国速冻食品目前大部分供应超市零售,与速冻业配套的相关行业如面粉加工业、肉禽饲养及屠宰和冷链运输远远跟不上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受生产技术、运输等条件影响,速冻食品产品质量仍然略显不足。而受到产业链的约束,所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产环节企业可以控制,但在运输流通、终端则难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冷链、零售终端的冷库、冷柜等设备温度不达标,都有可能产生。

专家表示,要给速冻业“细菌门”解冻,除了从检测标准上与国际接轨之外,还需要进一步理清速冻业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的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