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用责任与担当书写品牌新形象
《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双汇如是。
27年前,双汇集团还是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型肉联厂,如今发展成为总资产已达100多亿元,员工68000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企业。
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双汇列160位,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偏又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2011年“3.15”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喂有含瘦肉精饲料的生猪流入到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之后,双汇集团经济损失巨大,双汇品牌信誉度受到严重挫伤。痛定思痛,经多方努力双汇集团从2011年8月份开始市场销量恢复到“3.15”之前的水平,并逐渐步入正常轨道。
那么,“双汇”是如何拭去阴霾重振雄风的呢?在中部省会城市——江西南昌投产全国最先进的生产线意欲何为?为此,本报记者特专访了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
“阵痛”之后 重拾消费信心
新法制报记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始终是一条绷紧的质量生命线,双汇经历“阵痛”之后,在依法经营、安全生产,保证食品安全,保证食品质量上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是啊,“阵痛”让我们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我们为此要做的事很多。
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我们采取了内部管理与科技并举,大力整改力度,严格质量控制,仅实施生猪屠宰在线逐头检验此一项,双汇集团将增加检测费用1个多亿。
我们引入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了食品安全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建立索赔机制,明确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把好上游关,决不让一头“问题猪”和“问题原料”流入双汇。
我们还将每年3月15日设为“双汇食品安全日”,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建立企业食品安全奖励基金。另外,发展养殖业,上下游联动保安全,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以此来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新法制报记者:经过市场风云变幻,双汇走出了重重障碍,那么双汇是如何挽回忠实的消费群,重树企业的品牌形象的呢?
董事长万隆:几十年经营下来,双汇拥有很多忠实的消费者,真诚感谢他们对双汇品牌坚定的执著。为了挽回品牌信誉,重拾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我们提出透明式办厂,加大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的范围与频次,让消费者看到真实的双汇,从而重树企业及产品形象。
截止12月份,已有近13万人走进全国各地双汇工厂参观,见证了双汇集团世界一流的技术与设备、严格的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及流程。
重上发条 南昌建厂上规模
新法制报记者:南昌双汇基地12月在南昌建成投产,这意味着双汇集团向打造千亿级企业迈进一步。江西是革命老区,双汇为什么会选择在南昌建厂?
董事长万隆:南昌双汇项目总占地面积471亩,投资12亿元,目前在双汇区域项目公司中投资是最大的,年屠宰生猪200万头的产能也是国内单厂最大的,年产肉制品13.2万吨也是名列前茅。
我们之所以选择南昌,主要还是服务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生猪资源优势及投资环境等不可复制的综合优势。
新法制报记者:在江西本土,已有正邦、有国鸿等猪肉品牌,双汇入驻江西又该如何打开市场?有什么经营策略和方向吗?
董事长万隆:一流的设备一定会造出一流的产品,双汇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是靠着世界一流的设备生产出来的。
刚开业投产的南昌双汇是目前国内单厂规模最大、设备最优、技术最先进、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生猪屠宰生产线,推动国内生猪屠宰加工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与国内现有技术水平相比,南昌双汇实现了8项屠宰工艺技术重大创新、12项国内领先技术。而这是江西现有本土猪肉品牌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还计划在江西及南昌市安排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以及相配套的饲料加工,希望江西省及南昌市进一步开放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加大对南昌双汇的支持,让南昌双汇成为江西省南昌市大型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新法制报记者:致力于打造中国肉类第一品牌的双汇,今后做好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方面有什么计划与打算?
董事长万隆:阴霾拭去,留给双汇的是更多观察和思考,以及深层学习,重新审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及时采取措施,强力整改。同时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担当发展中国大型肉类工业的社会责任。
3.15危机之后,双汇,重新上发条,“十二五”加速发展,继续坚持“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四化方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使双汇集团的年肉类产销量由300万吨发展到600万吨,销售收入由500亿发展到1000亿,力争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肉类加工企业。
但食品质量是底线,不是企业的看家本领。猪肉产业化才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质量是底线,是企业必须过关的,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猪肉,双汇就要把食品质量当做生命来看,并为此付诸行动。
记者手记——
双汇用实际行动向消费者交答卷
通常威胁到人们生命健康的食品质量问题,会使社会诚信遭受质疑,人们之所以关注企业的一举一动,显然与此密切相关。
食品企业面对诚信危机的困境后,应该有更多的深思和自省:什么是企业生存的底线?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坚持什么?放下什么……
双汇用实际行动做出了答案,因为他们深知质量、回报率、规模,企业要有先后次序,质量一定是第一,是食品企业的生存底线。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有责任、有义务为提升中国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全社会提供安全、放心、营养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有回报率,才能为企业布阵上规模。
在开放日参观双汇见识了现代化的肉类加工之后,南昌消费者代表魏芳却提出了自己的遗憾之处,她认为看是一方面,国外的猪肉为什么好,不光是机器好,人家的监督检查机制非常到位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看到的是表面的程序,希望双汇能够把检测机制落到实处,那样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放心。消费者之言非常忠恳。
双汇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已经再出发,用实际行动回应消费者,以责任与担当重新书写品牌新形象。
《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双汇如是。
27年前,双汇集团还是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型肉联厂,如今发展成为总资产已达100多亿元,员工68000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企业。
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双汇列160位,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偏又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2011年“3.15”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喂有含瘦肉精饲料的生猪流入到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之后,双汇集团经济损失巨大,双汇品牌信誉度受到严重挫伤。痛定思痛,经多方努力双汇集团从2011年8月份开始市场销量恢复到“3.15”之前的水平,并逐渐步入正常轨道。
那么,“双汇”是如何拭去阴霾重振雄风的呢?在中部省会城市——江西南昌投产全国最先进的生产线意欲何为?为此,本报记者特专访了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
“阵痛”之后 重拾消费信心
新法制报记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始终是一条绷紧的质量生命线,双汇经历“阵痛”之后,在依法经营、安全生产,保证食品安全,保证食品质量上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是啊,“阵痛”让我们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我们为此要做的事很多。
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我们采取了内部管理与科技并举,大力整改力度,严格质量控制,仅实施生猪屠宰在线逐头检验此一项,双汇集团将增加检测费用1个多亿。
我们引入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了食品安全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建立索赔机制,明确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把好上游关,决不让一头“问题猪”和“问题原料”流入双汇。
我们还将每年3月15日设为“双汇食品安全日”,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建立企业食品安全奖励基金。另外,发展养殖业,上下游联动保安全,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以此来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新法制报记者:经过市场风云变幻,双汇走出了重重障碍,那么双汇是如何挽回忠实的消费群,重树企业的品牌形象的呢?
董事长万隆:几十年经营下来,双汇拥有很多忠实的消费者,真诚感谢他们对双汇品牌坚定的执著。为了挽回品牌信誉,重拾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我们提出透明式办厂,加大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的范围与频次,让消费者看到真实的双汇,从而重树企业及产品形象。
截止12月份,已有近13万人走进全国各地双汇工厂参观,见证了双汇集团世界一流的技术与设备、严格的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及流程。
重上发条 南昌建厂上规模
新法制报记者:南昌双汇基地12月在南昌建成投产,这意味着双汇集团向打造千亿级企业迈进一步。江西是革命老区,双汇为什么会选择在南昌建厂?
董事长万隆:南昌双汇项目总占地面积471亩,投资12亿元,目前在双汇区域项目公司中投资是最大的,年屠宰生猪200万头的产能也是国内单厂最大的,年产肉制品13.2万吨也是名列前茅。
我们之所以选择南昌,主要还是服务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生猪资源优势及投资环境等不可复制的综合优势。
新法制报记者:在江西本土,已有正邦、有国鸿等猪肉品牌,双汇入驻江西又该如何打开市场?有什么经营策略和方向吗?
董事长万隆:一流的设备一定会造出一流的产品,双汇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是靠着世界一流的设备生产出来的。
刚开业投产的南昌双汇是目前国内单厂规模最大、设备最优、技术最先进、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生猪屠宰生产线,推动国内生猪屠宰加工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与国内现有技术水平相比,南昌双汇实现了8项屠宰工艺技术重大创新、12项国内领先技术。而这是江西现有本土猪肉品牌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还计划在江西及南昌市安排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以及相配套的饲料加工,希望江西省及南昌市进一步开放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加大对南昌双汇的支持,让南昌双汇成为江西省南昌市大型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新法制报记者:致力于打造中国肉类第一品牌的双汇,今后做好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方面有什么计划与打算?
董事长万隆:阴霾拭去,留给双汇的是更多观察和思考,以及深层学习,重新审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及时采取措施,强力整改。同时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担当发展中国大型肉类工业的社会责任。
3.15危机之后,双汇,重新上发条,“十二五”加速发展,继续坚持“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四化方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使双汇集团的年肉类产销量由300万吨发展到600万吨,销售收入由500亿发展到1000亿,力争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肉类加工企业。
但食品质量是底线,不是企业的看家本领。猪肉产业化才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质量是底线,是企业必须过关的,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猪肉,双汇就要把食品质量当做生命来看,并为此付诸行动。
记者手记——
双汇用实际行动向消费者交答卷
通常威胁到人们生命健康的食品质量问题,会使社会诚信遭受质疑,人们之所以关注企业的一举一动,显然与此密切相关。
食品企业面对诚信危机的困境后,应该有更多的深思和自省:什么是企业生存的底线?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坚持什么?放下什么……
双汇用实际行动做出了答案,因为他们深知质量、回报率、规模,企业要有先后次序,质量一定是第一,是食品企业的生存底线。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有责任、有义务为提升中国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全社会提供安全、放心、营养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有回报率,才能为企业布阵上规模。
在开放日参观双汇见识了现代化的肉类加工之后,南昌消费者代表魏芳却提出了自己的遗憾之处,她认为看是一方面,国外的猪肉为什么好,不光是机器好,人家的监督检查机制非常到位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看到的是表面的程序,希望双汇能够把检测机制落到实处,那样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放心。消费者之言非常忠恳。
双汇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已经再出发,用实际行动回应消费者,以责任与担当重新书写品牌新形象。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