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裕泰洞庭东、西山碧螺春基地见闻
春雨如酥,春茶浓青,又到了明前春茶上市的季节。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用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北京消费者。据介绍,今年的碧螺春,突出“绿”字,除了其外表的碧绿,更包含了内在的“绿色”和“有机”。
近2万元1公斤的极品洞庭山碧螺春茶,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独特优势?近日,记者走进吴裕泰位于苏州吴中太湖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生产基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花果树覆盖率30%左右
3月16日。天空中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洞庭东、西山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满山的茶园,青翠无边。在苏州市吴中区西山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的碧螺春基地,枇杷、杨梅和青梅等果树间作于郁郁葱葱的茶树间。
吴裕泰碧螺春茶园就设在这里。据介绍,这里的花果树覆盖率在30%左右。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造就了洞庭碧螺春独特的天然花果芳香,这是其他地区仿制碧螺春所没有的。“碧螺春就是单传,最大的魅力就是原汁原味。”
吴中区农业局副局长李东说,由于今年洞庭东、西山碧螺春产区持续低温运行,使得今年开采比往年推迟,如果天气好的话,3月20日前后零星开采上市,批量开采要推后。该负责人称,目前该区茶园面积2066公顷,去年,吴中区茶叶总产量276吨,总产值2.35亿元,其中碧螺春167吨,产值2亿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年碧螺春价格比去年会有所上升。
优秀炒茶师很金贵
3月17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茶山上便有人开始采茶了。“采茶时云彩多一点、少一点,太阳光强一点、弱一点,细微的天气变化对于产出的茶叶品质的影响可不是一点点。”茶农说,这时候采摘的碧螺春最为珍贵,一个技艺熟练的采茶女,一个早晨摘下来的青叶也不过是一二两。炒制500克特级碧螺春,大约需要7.4万颗芽头。上好的洞庭山碧螺春需要上午采、下午拣、晚上炒,所有的工序都在一天之内完成,才能保证茶叶的鲜嫩和香气。
在碧螺春炒制现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茶香。一排排砖块垒起来的灶台,再原始不过了。灶台里,燃烧着的柴火是山里的各种果木枝丫,炒茶师傅们倚站在炉灶旁,在200多℃的高温下赤手翻炒。
这是碧螺春今年炒出的第一锅新茶。据介绍,只有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有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才能形成碧螺春“茸毛不落,卷曲成螺”的外形。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0分钟,一锅只能炒150克(3两)左右,好茶全凭老师傅们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手感。因此,优秀的炒茶师傅也和名茶一样金贵。洞庭山碧螺春茶纯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已入选第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录。
鸡粪肥茶捕虫用灯
据当地茶农介绍,每年进入11月份,他们就把存了一年的鸡粪、鸭粪、猪粪埋在茶树下面,使茶树安全过冬。用茶农的话说:“鸡粪鸭粪里有黄金。”由于吴中洞庭山碧螺春产地始终实施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和有机绿色食品生产,茶农在种植茶叶时只能施有机肥。
夜晚,在吴裕泰苏州吴中西山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的碧螺春茶园,一盏盏发出荧光的灯十分引人注目,它是用来捕捉茶树上的害虫的,几乎每夜都亮着。若是白天进入茶园,还会看到三五成群的鸡鸭穿梭其中。在茶园养殖鸡鸭,鸡鸭在田间活动,可以疏松表土,促进生态茶园营养成分的吸收,从而形成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绿色生物链”。
“小小两片叶,带动农业、低碳、生态3张牌,让东、西山的茶农真正受益于碧螺春。”苏州吴中区区委书记俞杏楠说,为了把低碳理念引入茶园,吴中区设计了一套完善的有机肥培育茶树系统,既保证了茶叶质量,又节省了近千万元购买粪肥的资金。
吴中区金庭镇党委书记王显军告诉记者,为从源头上提升碧螺春的质量,吴中区积极鼓励茶叶生产从家庭作坊式经营向股份合作等规模化经营转变,组建了71个碧螺春茶专业合作社,为北京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洞庭山碧螺春提供了渠道保障。
如今,西山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的碧螺春茶园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通过规模化区域种植与管理技术,把企业、基地、茶农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业链不断延伸。
吴中区质监局副局长屠怡文表示,为防止碧螺春造假,质监部门采用二维条码防伪保真系统,实现了碧螺春生产、销售、消费全过程数据跟踪。今年,吴中区统一更换了不同形状、颜色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上面包括了128位防伪条码和查询电话,根据条码和电话,消费者可以直接验证茶叶是否为正宗地产碧螺春新茶。
不仅如此,为使北京消费者喝上正宗的苏州东、西山洞庭碧螺春,吴裕泰总经理孙丹威介绍说,除了亲自考察茶山,从采摘到销售,每一个环节上都必须层层把关。炒制完毕的茶叶,在当地经过检验合格后进行分装。运到北京后,吴裕泰质检部门还有严格复杂的检验程序,评定出等级。经过重重考验杀出重围的“特级”茶叶,最终才会被贴上价格标签,正式上柜销售。
春雨如酥,春茶浓青,又到了明前春茶上市的季节。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用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北京消费者。据介绍,今年的碧螺春,突出“绿”字,除了其外表的碧绿,更包含了内在的“绿色”和“有机”。
近2万元1公斤的极品洞庭山碧螺春茶,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独特优势?近日,记者走进吴裕泰位于苏州吴中太湖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生产基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花果树覆盖率30%左右
3月16日。天空中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洞庭东、西山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满山的茶园,青翠无边。在苏州市吴中区西山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的碧螺春基地,枇杷、杨梅和青梅等果树间作于郁郁葱葱的茶树间。
吴裕泰碧螺春茶园就设在这里。据介绍,这里的花果树覆盖率在30%左右。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造就了洞庭碧螺春独特的天然花果芳香,这是其他地区仿制碧螺春所没有的。“碧螺春就是单传,最大的魅力就是原汁原味。”
吴中区农业局副局长李东说,由于今年洞庭东、西山碧螺春产区持续低温运行,使得今年开采比往年推迟,如果天气好的话,3月20日前后零星开采上市,批量开采要推后。该负责人称,目前该区茶园面积2066公顷,去年,吴中区茶叶总产量276吨,总产值2.35亿元,其中碧螺春167吨,产值2亿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年碧螺春价格比去年会有所上升。
优秀炒茶师很金贵
3月17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茶山上便有人开始采茶了。“采茶时云彩多一点、少一点,太阳光强一点、弱一点,细微的天气变化对于产出的茶叶品质的影响可不是一点点。”茶农说,这时候采摘的碧螺春最为珍贵,一个技艺熟练的采茶女,一个早晨摘下来的青叶也不过是一二两。炒制500克特级碧螺春,大约需要7.4万颗芽头。上好的洞庭山碧螺春需要上午采、下午拣、晚上炒,所有的工序都在一天之内完成,才能保证茶叶的鲜嫩和香气。
在碧螺春炒制现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茶香。一排排砖块垒起来的灶台,再原始不过了。灶台里,燃烧着的柴火是山里的各种果木枝丫,炒茶师傅们倚站在炉灶旁,在200多℃的高温下赤手翻炒。
这是碧螺春今年炒出的第一锅新茶。据介绍,只有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有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才能形成碧螺春“茸毛不落,卷曲成螺”的外形。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0分钟,一锅只能炒150克(3两)左右,好茶全凭老师傅们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手感。因此,优秀的炒茶师傅也和名茶一样金贵。洞庭山碧螺春茶纯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已入选第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录。
鸡粪肥茶捕虫用灯
据当地茶农介绍,每年进入11月份,他们就把存了一年的鸡粪、鸭粪、猪粪埋在茶树下面,使茶树安全过冬。用茶农的话说:“鸡粪鸭粪里有黄金。”由于吴中洞庭山碧螺春产地始终实施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和有机绿色食品生产,茶农在种植茶叶时只能施有机肥。
夜晚,在吴裕泰苏州吴中西山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的碧螺春茶园,一盏盏发出荧光的灯十分引人注目,它是用来捕捉茶树上的害虫的,几乎每夜都亮着。若是白天进入茶园,还会看到三五成群的鸡鸭穿梭其中。在茶园养殖鸡鸭,鸡鸭在田间活动,可以疏松表土,促进生态茶园营养成分的吸收,从而形成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绿色生物链”。
“小小两片叶,带动农业、低碳、生态3张牌,让东、西山的茶农真正受益于碧螺春。”苏州吴中区区委书记俞杏楠说,为了把低碳理念引入茶园,吴中区设计了一套完善的有机肥培育茶树系统,既保证了茶叶质量,又节省了近千万元购买粪肥的资金。
吴中区金庭镇党委书记王显军告诉记者,为从源头上提升碧螺春的质量,吴中区积极鼓励茶叶生产从家庭作坊式经营向股份合作等规模化经营转变,组建了71个碧螺春茶专业合作社,为北京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洞庭山碧螺春提供了渠道保障。
如今,西山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的碧螺春茶园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通过规模化区域种植与管理技术,把企业、基地、茶农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业链不断延伸。
吴中区质监局副局长屠怡文表示,为防止碧螺春造假,质监部门采用二维条码防伪保真系统,实现了碧螺春生产、销售、消费全过程数据跟踪。今年,吴中区统一更换了不同形状、颜色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上面包括了128位防伪条码和查询电话,根据条码和电话,消费者可以直接验证茶叶是否为正宗地产碧螺春新茶。
不仅如此,为使北京消费者喝上正宗的苏州东、西山洞庭碧螺春,吴裕泰总经理孙丹威介绍说,除了亲自考察茶山,从采摘到销售,每一个环节上都必须层层把关。炒制完毕的茶叶,在当地经过检验合格后进行分装。运到北京后,吴裕泰质检部门还有严格复杂的检验程序,评定出等级。经过重重考验杀出重围的“特级”茶叶,最终才会被贴上价格标签,正式上柜销售。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