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2.0时代开篇
随着一系列新车投放市场,2012年将成为上汽自主品牌建设第二阶段的开始。
荣威950是上汽第二代新产品的开篇之作,这款产品不仅从命名上明示了上汽自主产品定位再攀新高,同时也暗示了上汽与合资品牌将在所有领域短兵相接。
“荣威950将在4月份上市,主力车型以天籁、凯美瑞、雅阁为核心竞品,旗舰产品以Audi A6为核心竞品。”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志鑫并未在意讳言对手产品的“行业潜规则”。在他看来,投入18亿元的荣威950已经代表了上汽集全球资源造车的最高技术。上汽的2.0时代也由此开启。
逆境开篇
“2011年,上汽乘用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陈志鑫表示,“去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是新世纪以来的最低点”。
2012年,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62004辆,与2010年基本持平,零售比2010年增长了5.1%。这个成绩在普遍负增长的自主品牌中已属上乘。
按照陈志鑫的“阶段论”,2011年,虽然受到冲击,但上汽还是按计划完成了自主品牌第一阶段的产品布局,实现了对主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2012年是上海汽车新产品集中上市的重要一年,将开启我们第二代产品投放的序幕。”陈志鑫介绍,2012年全年,传统汽车方面共有3款重量级新产品上市,在未来的2到3年内还将陆续推出多款第二代产品。
作为上汽第二阶段的开篇之作,荣威950也是上汽2012年的重量级新品。这款由上汽技术中心主导、集成全球众多开发资源的全新产品,肩负着提升母品牌形象的重任;另一款重点新车是荣威品牌的首个换代车型——荣威550新款。
显然,与第一阶段相比,上汽乘用车在第二阶段重心明显转向了技术含量更高的平台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同样是为了防止2011年自主品牌险境的重现。
来自上汽的年度报表显示,虽然从2009年开始,上汽在荣威品牌上已经开始获得盈利,但在2011年上汽集团母公司报表中,其毛利率显示为12.6%,与2010年的18.5%相比降低了5.9个百分点。对此,上汽集团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国内某财经媒体采访时解释称,“自主品牌毛利率下滑主要因为盈利能力强的荣威550销量占比有所下滑,造成自主品牌毛利率整体下降。”
上汽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个案,“随着国内车市放缓且进入相对成熟期,自主与合资之间在产品和渠道上的竞争,已逐步转向重合度高的正面交锋,而自主品牌在中高端市场上却几乎没有涉足。要‘突围’,自主品牌必须在品牌形象、产品性能、研发实力、制造工艺上高端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所有自主品牌一样,推出盈利能力更高的产品成为上汽自主品牌第二阶段的首要升级任务。
据陈志鑫介绍,目前,上汽已经拥有了“五”个车型开发平台——BP平台 (荣威 750)、IP平台 (荣威550/MG6)、AP平台(荣威350/MG5)、ZP平台(MG3)以及SUV平台(荣威W5),“这标志着上汽自主品牌已实现‘平台战略’,通过平台共享可以进行产品技术的不断升级。”
18亿身价
上汽做自主品牌最大的优势就是总公司的资金支持。在过去五年中,上汽已经投入了数百亿元用于荣威、名爵的开发和市场建设。
据悉,在即将上市的旗舰车型荣威950身上,上汽共投入了高达18亿元的研发费用。这在国内车型研发成本记录上绝对是历史性的。
据陈志鑫介绍,荣威950是荣威产品线从B级向B+级车型的一次飞跃,不仅旨在全面加强荣威中高级公商务用车车型实力,同时该车进入政府采购目录也为其成为自主品牌标杆提供了机会。
不过荣威950只是上汽新一轮大规模自主研发投入的一部分。作为第二阶段自主研发的主要平台,投资44亿元的技术中心将于2013年竣工。
技术中心包括新整车实验室、五个角度全方位碰撞新碰撞测试以及投入2.2亿元的新风洞实验室,“竣工后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整车研发中心。
在最新发布的年报中,上汽集团称,未来投资项目主要集中于自主品牌。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将投资超过60亿元,加上自主品牌商务车以及技术中心等建设项目,上汽集团投资额将超过100亿元。
根据陈志鑫之前透露的信息,“十二五”期间,为达到与合资公司同样的竞争力,上海汽车将在研发上总投入450亿元,打造7大平台,完成十几款新车的投放。目前已投入230亿元,计划再投220亿元。
除了资本投入,上汽第二阶段的自主研发将更多地获得来自两家合资车企的反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其全球整车研发体系GVDP跟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几乎是同一平台的,为了支持这个庞大的系统,上汽甚至投入了将近10个亿的巨资。
陈志鑫透露,预计到2014年,上海汽车所有的产品技术将和德国大众达到相同水平,所有车型都会搭载缸内直喷发动机以及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到2014年,还将全部实现德国大众推出的“蓝驱”技术。
更令陈志鑫感到自豪的是,在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面临技术空洞化和后续研发乏力威胁的情况下,以泛亚为基础的上汽自主研发体系已经成为后来者的追仿目标。
截至2011年,除已投放产品外,上汽已形成由上海、南京、英国三地在内超过3500人所组成的全球一体化研发队伍,以及三地技术中心协同运营、联动互补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传统车型的5大平台、22个整车项目、13个动力总成项目的研发工作将成为自主品牌第二阶段发展的基础。
在传统乘用车开发之外,上汽自主品牌第二阶段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新能源研发也将在今年落地开花。荣威E50纯电动轿车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市,荣威550插电强混轿车正在进行16万公里排放耐久试验,预计今年7月底完成并申请公告目录及生产准入。
案例之上汽450亿元
“十二五”期间,为达到与合资公司同样的竞争力,上海汽车将在研发上总投入450亿元,打造7大平台,完成十几款新车的投放。目前已投入230亿元,计划再投220亿元。
突破举措:
重心明显转向了技术含量更高的平台开发;推出盈利能力更高的产品;争取来自合资企业的技术反哺;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完善以泛亚为基础的上汽自主研发体系 。
随着一系列新车投放市场,2012年将成为上汽自主品牌建设第二阶段的开始。
荣威950是上汽第二代新产品的开篇之作,这款产品不仅从命名上明示了上汽自主产品定位再攀新高,同时也暗示了上汽与合资品牌将在所有领域短兵相接。
“荣威950将在4月份上市,主力车型以天籁、凯美瑞、雅阁为核心竞品,旗舰产品以Audi A6为核心竞品。”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志鑫并未在意讳言对手产品的“行业潜规则”。在他看来,投入18亿元的荣威950已经代表了上汽集全球资源造车的最高技术。上汽的2.0时代也由此开启。
逆境开篇
“2011年,上汽乘用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陈志鑫表示,“去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是新世纪以来的最低点”。
2012年,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62004辆,与2010年基本持平,零售比2010年增长了5.1%。这个成绩在普遍负增长的自主品牌中已属上乘。
按照陈志鑫的“阶段论”,2011年,虽然受到冲击,但上汽还是按计划完成了自主品牌第一阶段的产品布局,实现了对主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2012年是上海汽车新产品集中上市的重要一年,将开启我们第二代产品投放的序幕。”陈志鑫介绍,2012年全年,传统汽车方面共有3款重量级新产品上市,在未来的2到3年内还将陆续推出多款第二代产品。
作为上汽第二阶段的开篇之作,荣威950也是上汽2012年的重量级新品。这款由上汽技术中心主导、集成全球众多开发资源的全新产品,肩负着提升母品牌形象的重任;另一款重点新车是荣威品牌的首个换代车型——荣威550新款。
显然,与第一阶段相比,上汽乘用车在第二阶段重心明显转向了技术含量更高的平台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同样是为了防止2011年自主品牌险境的重现。
来自上汽的年度报表显示,虽然从2009年开始,上汽在荣威品牌上已经开始获得盈利,但在2011年上汽集团母公司报表中,其毛利率显示为12.6%,与2010年的18.5%相比降低了5.9个百分点。对此,上汽集团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国内某财经媒体采访时解释称,“自主品牌毛利率下滑主要因为盈利能力强的荣威550销量占比有所下滑,造成自主品牌毛利率整体下降。”
上汽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个案,“随着国内车市放缓且进入相对成熟期,自主与合资之间在产品和渠道上的竞争,已逐步转向重合度高的正面交锋,而自主品牌在中高端市场上却几乎没有涉足。要‘突围’,自主品牌必须在品牌形象、产品性能、研发实力、制造工艺上高端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所有自主品牌一样,推出盈利能力更高的产品成为上汽自主品牌第二阶段的首要升级任务。
据陈志鑫介绍,目前,上汽已经拥有了“五”个车型开发平台——BP平台 (荣威 750)、IP平台 (荣威550/MG6)、AP平台(荣威350/MG5)、ZP平台(MG3)以及SUV平台(荣威W5),“这标志着上汽自主品牌已实现‘平台战略’,通过平台共享可以进行产品技术的不断升级。”
18亿身价
上汽做自主品牌最大的优势就是总公司的资金支持。在过去五年中,上汽已经投入了数百亿元用于荣威、名爵的开发和市场建设。
据悉,在即将上市的旗舰车型荣威950身上,上汽共投入了高达18亿元的研发费用。这在国内车型研发成本记录上绝对是历史性的。
据陈志鑫介绍,荣威950是荣威产品线从B级向B+级车型的一次飞跃,不仅旨在全面加强荣威中高级公商务用车车型实力,同时该车进入政府采购目录也为其成为自主品牌标杆提供了机会。
不过荣威950只是上汽新一轮大规模自主研发投入的一部分。作为第二阶段自主研发的主要平台,投资44亿元的技术中心将于2013年竣工。
技术中心包括新整车实验室、五个角度全方位碰撞新碰撞测试以及投入2.2亿元的新风洞实验室,“竣工后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整车研发中心。
在最新发布的年报中,上汽集团称,未来投资项目主要集中于自主品牌。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将投资超过60亿元,加上自主品牌商务车以及技术中心等建设项目,上汽集团投资额将超过100亿元。
根据陈志鑫之前透露的信息,“十二五”期间,为达到与合资公司同样的竞争力,上海汽车将在研发上总投入450亿元,打造7大平台,完成十几款新车的投放。目前已投入230亿元,计划再投220亿元。
除了资本投入,上汽第二阶段的自主研发将更多地获得来自两家合资车企的反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其全球整车研发体系GVDP跟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几乎是同一平台的,为了支持这个庞大的系统,上汽甚至投入了将近10个亿的巨资。
陈志鑫透露,预计到2014年,上海汽车所有的产品技术将和德国大众达到相同水平,所有车型都会搭载缸内直喷发动机以及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到2014年,还将全部实现德国大众推出的“蓝驱”技术。
更令陈志鑫感到自豪的是,在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面临技术空洞化和后续研发乏力威胁的情况下,以泛亚为基础的上汽自主研发体系已经成为后来者的追仿目标。
截至2011年,除已投放产品外,上汽已形成由上海、南京、英国三地在内超过3500人所组成的全球一体化研发队伍,以及三地技术中心协同运营、联动互补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传统车型的5大平台、22个整车项目、13个动力总成项目的研发工作将成为自主品牌第二阶段发展的基础。
在传统乘用车开发之外,上汽自主品牌第二阶段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新能源研发也将在今年落地开花。荣威E50纯电动轿车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市,荣威550插电强混轿车正在进行16万公里排放耐久试验,预计今年7月底完成并申请公告目录及生产准入。
案例之上汽450亿元
“十二五”期间,为达到与合资公司同样的竞争力,上海汽车将在研发上总投入450亿元,打造7大平台,完成十几款新车的投放。目前已投入230亿元,计划再投220亿元。
突破举措:
重心明显转向了技术含量更高的平台开发;推出盈利能力更高的产品;争取来自合资企业的技术反哺;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完善以泛亚为基础的上汽自主研发体系 。
- 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成为服务消费新风口(2025-01-07)
- 普惠保险和养老保障大有可为(2025-01-07)
- 利好接续政策值得车市期待(2025-01-07)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