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信息

路边蜂蜜该不该“睬”

2012年06月15日 10:23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wu/582346.html

随着槐树花的开放,山东烟台凭借独特的气候吸引了不少外来的养蜂人。不少市民品尝新鲜蜂蜜的同时,也对蜂蜜的优劣产生了怀疑。“市场上九成以上的蜂蜜不是纯天然的,我觉得养蜂人的蜜应该是最好的”、“养蜂人的蜂蜜质量也不敢保证”,种种说法,让市民不知该如何“下口”。

200公斤蜂蜜是假的?

家住只楚的孙先生今年已60多岁了,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喝蜂蜜养生,村里不少老人也有喝蜂蜜的习惯。老人们每年都会组织起来,一起到养蜂人处购买蜂产品。近日几位老人又一起到蜂农老柴的蜂场购买了200多公斤蜂蜜。可是大家回到家后发现,这次买的蜂蜜有些异样。孙先生找出了往年买的蜂蜜进行比较,发现除了新蜜颜色较白且泡沫颇多外,往年新蜜里能看到的杂质也不见了。

于是孙先生又联合了几位买蜜的老人,要将“假蜂蜜”退掉。双方经过协商,老柴同意退蜜,但要在晚上进行,避免其他顾客看到。

这天下午,笔者跟随孙先生来到了位于夹河桥边的老柴蜂场,在桥东面的一条小路边上,依次住着从闽浙两地前来的7户蜂农,从南至北整整齐齐搭起了帐篷。帐篷大都南北通透,上面有的还挂着“出售蜂蜜”的小广告牌。来到柴家时,老柴夫妇已在门口等候。

见众人将蜂蜜纷纷搬到帐篷中,老柴的媳妇急了:“我这些都是好蜜,平常卖40多元钱一公斤,你们买了我多少年的蜜了,才卖你们30元。我不会骗你们的。”老柴媳妇虽不断地劝阻,老人们还是将“假蜂蜜”退掉了。

蜂蜜掺糖成行业潜规则

一名退掉“假蜂蜜”的老人告诉笔者,时下蜂蜜造假情况非常严重,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很多以前还有效的验证方法现在都没用了,加上缺乏行业性的监督管理机制,消费者只能通过品牌和价位来盲目判断。

蜂蜜造假,是个困扰消费者多年的老话题,尽管每年质监部门都例行监测蜂蜜市场,但造假的手段和规模愈演愈烈。笔者采访了蜂蜜产业的一位资深人士吴先生,他向笔者介绍了蜂蜜造假的种种内幕。

“即便是亲眼看着蜂蜜从蜂箱里割出来,也不能保证蜂蜜的质量。”他告诉笔者,时下很多蜂农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放养蜜蜂的第一天就将蜂蜜割出来,这样的蜂蜜往往水分较多,容易变质,而正规厂家都是要等到第7天左右。

给蜜蜂喂白糖早已是行业“潜规则”,许多蜂农都采用这种方式保障产量。“现在的花花期越来越短,花量也越来越少,根本不够蜂农分的。”因此,喂白糖水已经成为蜂农惯用的手法。他表示,这种手法虽然也属于造假,会减少蜂蜜的营养成分,但对蜂蜜的口感和色泽影响较小,所以隐蔽性非常强。很多市民食用蜂蜜是为其养生效果,看重的是蜂蜜降血糖等作用。在蜂蜜中掺白糖,只会让食用者“误入歧途”。

另一种方式就是在原蜜中添加饴糖等物质,人为提高蜂蜜甜度和重量。“添加的成分主要是果糖、甜味剂、增稠剂,还有其他多糖类添加剂。”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蜂蜜生产厂家为了压缩成本,有时也会做一些小手脚。“市民们在超市选购蜂蜜时可以留意一下,品质较好的蜂蜜上面有一层白色泡沫。”

而最常见的造假方式,就是在蜂蜜中添加白糖水。“这种方式主要是给蜂蜜增重,很多零售商会采用这种方法。”甚至会添加特殊口味的果糖,用一般蜂蜜冒充特殊的单花蜜。

辨别新鲜蜂蜜不难

笔者拿出了孙先生在老柴处买的蜂蜜请吴先生鉴别。吴先生先是把蜂蜜来回晃动又闻了闻,最后取出一个小瓶子在蜂蜜中点了几滴“药水”。“哎呀,这可是好蜜啊,最近几年我就见过两次,上一次也是有个市民让我‘打假’才得见一次。”他告诉笔者,好的蜂蜜因为浓度高挂壁都非常好,因为刚取出的蜂蜜温度较高,在表面上会有一层白色泡沫,那是蜜蜂的唾液,也就是转氨酶。现在的新蜜都是槐花蜜,闻起来应该有淡淡的花味。

对于如何分辨新鲜蜂蜜品质,吴先生教了大家几个小窍门。因为没有经过过滤,新鲜蜂蜜中含有蛋白质、生物酶和蜜源植物的花粉等成分组成的杂质,可以用肉眼看出,而部分“人工蜂蜜”却显得晶莹剔透。也可以用一根筷子蘸些蜂蜜看能否拉丝,掺了糖水的蜂蜜会成水滴状向下流。“说到鉴别品质,那么碘酒就是‘伪劣蜂蜜’的克星了。”据介绍,掺有淀粉的蜂蜜加入碘酒会变蓝,品质较好的蜂蜜在加入碘酒后搅拌会发黄。

笔者随后走访了烟台市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我国对蜂产品有严格的检验标准,担心买到假蜂蜜的消费者可以到检验所进行产品的指标检测。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