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发展还需更“聪明”
走进自家附近的国美、苏宁两大家电卖场,北京消费者张杰发现智能电视几乎已经成了每一个彩电品牌的必备产品。外资品牌推出的智能电视都以大尺寸为主。比如,三星一款55英寸拥有应用程序和互联网浏览器的智能电视,售价在21999元。但是同尺寸的智能电视,国内品牌的售价多在万元左右。
同样是智能电视,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的产品在价格上怎么会差别如此大?销售人员给出的解释是电视的“智商”不相同。虽然销售人员都对自家的产品智能功能大加赞赏,不过面对混乱的价格和复杂的功能,张杰还是犯了难:智能电视到底有多聪明?
中国电子商会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32%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在线观看视频、影片以及加载游戏的速度慢。由此可见,在智能电视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家电市场的主流并代表着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智能电视要想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在质量方面仍有不少需要提升的空间。
智能电视不够“智能”
目前,不仅国内外电视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包括联想在内的一些PC厂商,也推出了智能电视产品,抢占这个新兴市场。有机构预测,2012年我国智能电视将占平板电视零售规模的25%。
中国电子商会刚刚发布的《2012年1~6月份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近94%的消费者已对智能电视有所了解,36%的消费者打算近期购买智能电视。同时智能电视中的电视、电脑、手机多屏互动,在线观看音、视频,浏览网页咨询等智能应用功能,消费者使用效率最高,占比超过60%。
不过消费者对于这些智能应用功能的实际使用并非全部满意。调查显示,32%的消费者感觉在线观看视频、影片及游戏加载方面速度较慢;20%消费者认为人机交互体验感觉不顺畅;17%消费者认为在线片源较少、影片更新率较差;14%消费者表示智能电视操作不便捷。
“对传统彩电制造企业来说,软件和应用是软肋。”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传统彩电制造企业必须综合软件技术开发与硬件升级,不断提升智能电视性能。
“电视智能化之前,电视只能被动接受标准的信号,现在的智能电视,电视内涵就要丰富得多,不仅接受标准信号,而且还扩展了应用方式,主动选择信息和应用方式,电视从被动接受走向了主动参与的过程,交互性增强了,需求自然也增多了,肯定就会比普通电视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告诉记者,在智能时代,企业不仅要做整机销售,还要囊括内容、外售服务的要素,而这些新要素也与新兴产业发展和整机以及其他外围产品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所有这些要素必须要高度整合,才能将智能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整体的优势。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主流智能电视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是谷歌的安卓(Android)系统,Android是针对移动终端推出的操作系统,如果要在电视平台上应用,就需要进行移植,然而因为针对性问题,如果要让Android系统完美支持平板电视这种产品形态还有一定难度。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电视国际标准工作组组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范科峰博士认为,目前造成我国很多消费者感觉智能电视不“智能”的原因,一方面是智能电视的应用技术没有完全实现。比如智能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容错、智能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没有很好实现,产学研用标没有很好结合,大量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还需推进。另一方面是用户体验模式没有成熟。智能电视的属性是电视,不能脱离电视的应用习惯,不能是一般计算机的应用模式。应该不断优化智能技术,并紧密结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应该更具人性化,开发以人为本的应用模式。
“智能电视是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没错,但从现阶段来看,技术还不够完善,才会造成消费者体验与使用上的不适。”陆刃波表示,电视智能化以后,传统的电视厂商不仅要提供硬件,还需要提供软件服务,包括人机对话、系统升级等,真正的智能电视必须实行软硬件的相互融合,不能顾此失彼。
标准仍在制定中
早在2009年,各大品牌电视厂商就已热推互联网电视,电视可以当电脑使用,在线看电影、玩游戏、看新闻等成为各大厂商的宣传卖点。随后,互联网电视概念不约而同地被智能电视取代,一时间智能电视遍地开花。
除了智能电视,目前市场上还有互联网电视、云电视,层出不穷的概念搞得消费者云山雾罩。业内人士认为,智能电视市场概念不一,是造成目前市场价格混乱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智能电视亟需标准规范。由于业界还没明确智能电视的统一标准,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此前不智能的“智能电视”也公然占据了市场一角,甚至某些“伪智能”电视也鱼目混珠误导消费者,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身为我国智能电视标准工作组组长的范科峰告诉记者,我国智能电视标准工作主要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目前已经制定完成智能电视的基础标准,如《网络电视应用技术要求》、《数字电视接收设备交互平台》系列标准等。
据介绍,范科峰还负责建立了智能电视标准体系架构,主导起草制定了《智能电视智能化技术评价方法》行业标准,并负责制定IEC国际标准《智能电视概念模型》,这些标准的制定将为智能电视基本概念、应用模式、测试评价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有序规范智能电视产业发展。
“从使用电视产品的能力上看,年轻消费者更能适应智能电视这样的新产品,电视厂商可以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量身定制智能化功能。”徐东生建议,智能电视在国内要获得大发展,一方面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标准要及时出台;另一方面必须有一种机制能够使国产品牌合力,借助中国这个最大的单一市场,创造中国智能电视的自有生态系统。
走进自家附近的国美、苏宁两大家电卖场,北京消费者张杰发现智能电视几乎已经成了每一个彩电品牌的必备产品。外资品牌推出的智能电视都以大尺寸为主。比如,三星一款55英寸拥有应用程序和互联网浏览器的智能电视,售价在21999元。但是同尺寸的智能电视,国内品牌的售价多在万元左右。
同样是智能电视,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的产品在价格上怎么会差别如此大?销售人员给出的解释是电视的“智商”不相同。虽然销售人员都对自家的产品智能功能大加赞赏,不过面对混乱的价格和复杂的功能,张杰还是犯了难:智能电视到底有多聪明?
中国电子商会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32%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在线观看视频、影片以及加载游戏的速度慢。由此可见,在智能电视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家电市场的主流并代表着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智能电视要想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在质量方面仍有不少需要提升的空间。
智能电视不够“智能”
目前,不仅国内外电视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包括联想在内的一些PC厂商,也推出了智能电视产品,抢占这个新兴市场。有机构预测,2012年我国智能电视将占平板电视零售规模的25%。
中国电子商会刚刚发布的《2012年1~6月份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近94%的消费者已对智能电视有所了解,36%的消费者打算近期购买智能电视。同时智能电视中的电视、电脑、手机多屏互动,在线观看音、视频,浏览网页咨询等智能应用功能,消费者使用效率最高,占比超过60%。
不过消费者对于这些智能应用功能的实际使用并非全部满意。调查显示,32%的消费者感觉在线观看视频、影片及游戏加载方面速度较慢;20%消费者认为人机交互体验感觉不顺畅;17%消费者认为在线片源较少、影片更新率较差;14%消费者表示智能电视操作不便捷。
“对传统彩电制造企业来说,软件和应用是软肋。”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传统彩电制造企业必须综合软件技术开发与硬件升级,不断提升智能电视性能。
“电视智能化之前,电视只能被动接受标准的信号,现在的智能电视,电视内涵就要丰富得多,不仅接受标准信号,而且还扩展了应用方式,主动选择信息和应用方式,电视从被动接受走向了主动参与的过程,交互性增强了,需求自然也增多了,肯定就会比普通电视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告诉记者,在智能时代,企业不仅要做整机销售,还要囊括内容、外售服务的要素,而这些新要素也与新兴产业发展和整机以及其他外围产品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所有这些要素必须要高度整合,才能将智能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整体的优势。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主流智能电视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是谷歌的安卓(Android)系统,Android是针对移动终端推出的操作系统,如果要在电视平台上应用,就需要进行移植,然而因为针对性问题,如果要让Android系统完美支持平板电视这种产品形态还有一定难度。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电视国际标准工作组组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范科峰博士认为,目前造成我国很多消费者感觉智能电视不“智能”的原因,一方面是智能电视的应用技术没有完全实现。比如智能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容错、智能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没有很好实现,产学研用标没有很好结合,大量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还需推进。另一方面是用户体验模式没有成熟。智能电视的属性是电视,不能脱离电视的应用习惯,不能是一般计算机的应用模式。应该不断优化智能技术,并紧密结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应该更具人性化,开发以人为本的应用模式。
“智能电视是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没错,但从现阶段来看,技术还不够完善,才会造成消费者体验与使用上的不适。”陆刃波表示,电视智能化以后,传统的电视厂商不仅要提供硬件,还需要提供软件服务,包括人机对话、系统升级等,真正的智能电视必须实行软硬件的相互融合,不能顾此失彼。
标准仍在制定中
早在2009年,各大品牌电视厂商就已热推互联网电视,电视可以当电脑使用,在线看电影、玩游戏、看新闻等成为各大厂商的宣传卖点。随后,互联网电视概念不约而同地被智能电视取代,一时间智能电视遍地开花。
除了智能电视,目前市场上还有互联网电视、云电视,层出不穷的概念搞得消费者云山雾罩。业内人士认为,智能电视市场概念不一,是造成目前市场价格混乱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智能电视亟需标准规范。由于业界还没明确智能电视的统一标准,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此前不智能的“智能电视”也公然占据了市场一角,甚至某些“伪智能”电视也鱼目混珠误导消费者,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身为我国智能电视标准工作组组长的范科峰告诉记者,我国智能电视标准工作主要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目前已经制定完成智能电视的基础标准,如《网络电视应用技术要求》、《数字电视接收设备交互平台》系列标准等。
据介绍,范科峰还负责建立了智能电视标准体系架构,主导起草制定了《智能电视智能化技术评价方法》行业标准,并负责制定IEC国际标准《智能电视概念模型》,这些标准的制定将为智能电视基本概念、应用模式、测试评价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有序规范智能电视产业发展。
“从使用电视产品的能力上看,年轻消费者更能适应智能电视这样的新产品,电视厂商可以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量身定制智能化功能。”徐东生建议,智能电视在国内要获得大发展,一方面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标准要及时出台;另一方面必须有一种机制能够使国产品牌合力,借助中国这个最大的单一市场,创造中国智能电视的自有生态系统。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