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糖色素风波持续发酵 关键物质安全性存争议
近日,一则源自美国一家健康组织的报告,再次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推至焦糖色素风波中。
据美国环保组织——环境健康中心最新发布的消息称,百事可乐公司未兑现一年多前承诺,其可乐饮料中仍含有一种可能致癌的化学物质。百事可乐对此回应称,全球食品监管机构均认为其饮品安全,公司已计划改进工艺,去除产品中的这种物质。
201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将“4-甲基咪唑”列为可能致癌物,并规定每份食品或饮料中如含有29微克以上的4-甲基咪唑就必须带有警告标识。为此,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2012年3月承诺,将使用改变生产工艺的焦糖色素,降低甚至去除可乐中的4-甲基咪唑,以符合加州的相关法规。
前述“环境健康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年6月,该组织在加州以外的10个州购买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饮料,并委托独立机构对这些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百事可乐样品中均含有较高水平的可能致癌物4-甲基咪唑,并且含量是加州规定安全水平的4到8倍以上。而可口可乐的样品中,则仅含微量或不含4-甲基咪唑。
据称,该中心对今年5月在加州购买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饮料进行测试结果后发现,它们都基本不含4-甲基咪唑,由此说明两家公司在加州的有关生产工艺已改变。“百事可乐的拖延毫无理由”,环境健康中心执行主任迈克尔·格林在声明中说,“我们呼吁该公司迅速采取行动”。
据环境健康中心介绍,4-甲基咪唑是焦糖色素生产工艺中的副产品,改变有关生产工艺可减少或消除这种化学物质,而不会改变产品颜色。
目前,对于4-甲基咪唑的安全性业界仍有争论。美国饮料协会2011年曾发表声明称,这种物质不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会致癌。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一份声明中说,一名消费者每天要喝1000多罐可乐,才能达到在实验室中诱发老鼠患癌的剂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表示,关于可乐的添加剂焦糖色素中含有的4-甲基咪唑今年被列为优先评估项目,目前国家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对可乐焦糖色素含有的4-甲基咪唑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进行评估。
记者在某超市采访过程中,多位消费者称看到相关报道很震惊。他们认为,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公司,不应该有“动作迟缓”的表现,并表示在没有明确定论前,暂不考虑继续购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种饮料。
近日,一则源自美国一家健康组织的报告,再次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推至焦糖色素风波中。
据美国环保组织——环境健康中心最新发布的消息称,百事可乐公司未兑现一年多前承诺,其可乐饮料中仍含有一种可能致癌的化学物质。百事可乐对此回应称,全球食品监管机构均认为其饮品安全,公司已计划改进工艺,去除产品中的这种物质。
201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将“4-甲基咪唑”列为可能致癌物,并规定每份食品或饮料中如含有29微克以上的4-甲基咪唑就必须带有警告标识。为此,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2012年3月承诺,将使用改变生产工艺的焦糖色素,降低甚至去除可乐中的4-甲基咪唑,以符合加州的相关法规。
前述“环境健康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年6月,该组织在加州以外的10个州购买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饮料,并委托独立机构对这些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百事可乐样品中均含有较高水平的可能致癌物4-甲基咪唑,并且含量是加州规定安全水平的4到8倍以上。而可口可乐的样品中,则仅含微量或不含4-甲基咪唑。
据称,该中心对今年5月在加州购买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饮料进行测试结果后发现,它们都基本不含4-甲基咪唑,由此说明两家公司在加州的有关生产工艺已改变。“百事可乐的拖延毫无理由”,环境健康中心执行主任迈克尔·格林在声明中说,“我们呼吁该公司迅速采取行动”。
据环境健康中心介绍,4-甲基咪唑是焦糖色素生产工艺中的副产品,改变有关生产工艺可减少或消除这种化学物质,而不会改变产品颜色。
目前,对于4-甲基咪唑的安全性业界仍有争论。美国饮料协会2011年曾发表声明称,这种物质不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会致癌。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一份声明中说,一名消费者每天要喝1000多罐可乐,才能达到在实验室中诱发老鼠患癌的剂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表示,关于可乐的添加剂焦糖色素中含有的4-甲基咪唑今年被列为优先评估项目,目前国家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对可乐焦糖色素含有的4-甲基咪唑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进行评估。
记者在某超市采访过程中,多位消费者称看到相关报道很震惊。他们认为,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公司,不应该有“动作迟缓”的表现,并表示在没有明确定论前,暂不考虑继续购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种饮料。
- 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成为服务消费新风口(2025-01-07)
- 普惠保险和养老保障大有可为(2025-01-07)
- 利好接续政策值得车市期待(2025-01-07)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