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用车兴起 车企营销面临新挑战
3月30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正式发布并实施,预案规定,如果预测到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持续三天以上(72小时以上),将启动红色预警,这意味着,如果连续72小时PM2.5日均浓度高于150微克/立方米,北京市将由现在执行机动车的“尾号限行”改为“单双号限行”,同时中小学及幼儿园将采取停课等应急措施。
这一措施的修订实施,立即引起了不少有车一族的讨论。有人表示,单双号限行将对其出行带来较大的影响,然后戏谑性地加了一句“还好没有彻底取缔专车服务。”
近日贝恩公司发布了《中国新用车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条件继续恶化,近三分之一超大城市的车主将有可能考虑放弃拥有私家车,随着共享租车、传统租车和其他用车服务逐渐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拥有私家车亦开始逐渐丧失吸引力及其作为身份象征的意义。
像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限行、限购等问题困扰着有车一族及想买车的消费者,优步、神州租车这样的专车服务能够成为其需求用车时的有力补充吗?新用车模式将给中国的汽车企业带来怎样的新挑战呢?
替代性用车兴起
微信朋友圈里,用户分享其“嘀嘀打车”专车券现象,自去年以来异常红火,利用优惠券等促销活动争夺用户,培养用户“打专车”,作为出租车的另一补充。
贝恩公司的调查也显示,近40%的受访者未来热衷于未来使用诸如拼车、共享租车、P2P租车及常规共享租车服务,而传统租车服务(如出租车等)的使用比例高达46%。
事实上,由于超大型城市的交通日益恶化、监管收紧等因素,导致在大都市场拥有私家车的成本更高、更不便利也不安全,因此,贝恩的调查显示,拥有私家车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但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工业品及服务与汽车业务主席曾伟民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自己拥有私家车不再像过去那么具有吸引力,甚至不再是那么必要了,但人们的用车需求却在与日俱增。这种转变将迫使汽车制造业巨头更多地从技术专家、营销专家、甚至是安全和环保倡导者的角度思考和采取相应行动,开发出对消费者而言焕发着全新吸引力并切实可行的创新私人用车方案。”
顺着这样的思路,近两年来,汽车租赁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这也恰逢国内新能源汽车大举推广,于是有汽车企业与租车公司合作,将汽车卖给租车公司,而租车公司以“分时租赁”的模式,向公众普及新能源汽车。
尽管部分地区,像专车服务这样的汽车租赁业务尚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曾伟民认为,这类替代性用车的盛行在于,超大型城市的车主并不认为汽车是身份的象征,更追求出行的安全性与高效,专业服务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租车行业的大发展,还有待政府的支持,无论是发放牌照还是登记,开辟出更多‘分时租赁’存取车的公共停车设施等,都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单独完成的,政府甚至可以考虑将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网络列入整个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部分,按当地交通情况、居民出行状态,进行全盘规划。”曾伟民说。
营销变革
上海国际车展来临之际,也是诸多汽车企业推广新车型之季。曾伟民认为,过去一段时间,大多数中、高档汽车在推广中,都将身份的象征作为其营销点之一,但最新的调查显示,车主及准车主们越来越忽略这一噱头,排在前5位的最重要的用车需求是车辆安全、按时到达、人身安全、灵活出行及舒适出行。
显然,眼下在安全性上作文章要比在身份象征上作文章更能吸引消费者。同时曾伟民也指出,随着租车等灵活用车模式的兴起,未来汽车企业的销售对象有部分重点将从个人消费者转向汽车租赁公司,甚至4S店也可以推出“以租待售”这种模式,将新车以合理的价格,将车辆的使用权给消费者,而拥有权在4S店,若干年后消费者将车“还”给4S店,可以继续“租”新车,而旧车由4S店盘活资源,“租”给其他用户或进行二手车交易。
曾伟民总结认为,面对中国车主的这些新变化,汽车厂商的机会在于在核心汽车业务中强化客户的忠诚度,例如针对安全和便利需求定制营销活动,消除对污染、燃油经济性和交通的担忧,提供包含附加服务和灵活退车选项的租赁方案与套餐,模糊拥有私家车和租车之间的界限,建立销售与售后忠诚度平台,加快开发专注于安全与便利需求的本土化互联服务,这些创新性的措施能帮助汽车企业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取得领先优势。
此外在推动中国新用车方案成型过程中,贝恩公司认为,汽车制造商往往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针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消费者,“他们既想获得安全经济的驾车体验,又不想有拥有私家车的负担。”曾伟民认为,汽车制商通过一系列消费者负担得起的共享租车或传统租车模式,挑战出租车和公共交通,或将驶向新一片蓝海。
3月30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正式发布并实施,预案规定,如果预测到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持续三天以上(72小时以上),将启动红色预警,这意味着,如果连续72小时PM2.5日均浓度高于150微克/立方米,北京市将由现在执行机动车的“尾号限行”改为“单双号限行”,同时中小学及幼儿园将采取停课等应急措施。
这一措施的修订实施,立即引起了不少有车一族的讨论。有人表示,单双号限行将对其出行带来较大的影响,然后戏谑性地加了一句“还好没有彻底取缔专车服务。”
近日贝恩公司发布了《中国新用车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条件继续恶化,近三分之一超大城市的车主将有可能考虑放弃拥有私家车,随着共享租车、传统租车和其他用车服务逐渐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拥有私家车亦开始逐渐丧失吸引力及其作为身份象征的意义。
像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限行、限购等问题困扰着有车一族及想买车的消费者,优步、神州租车这样的专车服务能够成为其需求用车时的有力补充吗?新用车模式将给中国的汽车企业带来怎样的新挑战呢?
替代性用车兴起
微信朋友圈里,用户分享其“嘀嘀打车”专车券现象,自去年以来异常红火,利用优惠券等促销活动争夺用户,培养用户“打专车”,作为出租车的另一补充。
贝恩公司的调查也显示,近40%的受访者未来热衷于未来使用诸如拼车、共享租车、P2P租车及常规共享租车服务,而传统租车服务(如出租车等)的使用比例高达46%。
事实上,由于超大型城市的交通日益恶化、监管收紧等因素,导致在大都市场拥有私家车的成本更高、更不便利也不安全,因此,贝恩的调查显示,拥有私家车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但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工业品及服务与汽车业务主席曾伟民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自己拥有私家车不再像过去那么具有吸引力,甚至不再是那么必要了,但人们的用车需求却在与日俱增。这种转变将迫使汽车制造业巨头更多地从技术专家、营销专家、甚至是安全和环保倡导者的角度思考和采取相应行动,开发出对消费者而言焕发着全新吸引力并切实可行的创新私人用车方案。”
顺着这样的思路,近两年来,汽车租赁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这也恰逢国内新能源汽车大举推广,于是有汽车企业与租车公司合作,将汽车卖给租车公司,而租车公司以“分时租赁”的模式,向公众普及新能源汽车。
尽管部分地区,像专车服务这样的汽车租赁业务尚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曾伟民认为,这类替代性用车的盛行在于,超大型城市的车主并不认为汽车是身份的象征,更追求出行的安全性与高效,专业服务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租车行业的大发展,还有待政府的支持,无论是发放牌照还是登记,开辟出更多‘分时租赁’存取车的公共停车设施等,都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单独完成的,政府甚至可以考虑将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网络列入整个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部分,按当地交通情况、居民出行状态,进行全盘规划。”曾伟民说。
营销变革
上海国际车展来临之际,也是诸多汽车企业推广新车型之季。曾伟民认为,过去一段时间,大多数中、高档汽车在推广中,都将身份的象征作为其营销点之一,但最新的调查显示,车主及准车主们越来越忽略这一噱头,排在前5位的最重要的用车需求是车辆安全、按时到达、人身安全、灵活出行及舒适出行。
显然,眼下在安全性上作文章要比在身份象征上作文章更能吸引消费者。同时曾伟民也指出,随着租车等灵活用车模式的兴起,未来汽车企业的销售对象有部分重点将从个人消费者转向汽车租赁公司,甚至4S店也可以推出“以租待售”这种模式,将新车以合理的价格,将车辆的使用权给消费者,而拥有权在4S店,若干年后消费者将车“还”给4S店,可以继续“租”新车,而旧车由4S店盘活资源,“租”给其他用户或进行二手车交易。
曾伟民总结认为,面对中国车主的这些新变化,汽车厂商的机会在于在核心汽车业务中强化客户的忠诚度,例如针对安全和便利需求定制营销活动,消除对污染、燃油经济性和交通的担忧,提供包含附加服务和灵活退车选项的租赁方案与套餐,模糊拥有私家车和租车之间的界限,建立销售与售后忠诚度平台,加快开发专注于安全与便利需求的本土化互联服务,这些创新性的措施能帮助汽车企业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取得领先优势。
此外在推动中国新用车方案成型过程中,贝恩公司认为,汽车制造商往往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针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消费者,“他们既想获得安全经济的驾车体验,又不想有拥有私家车的负担。”曾伟民认为,汽车制商通过一系列消费者负担得起的共享租车或传统租车模式,挑战出租车和公共交通,或将驶向新一片蓝海。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